ASCO中国之声丨李婷教授:阿得贝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和铂类三联疗法创新出击,改写三阴性乳腺癌脑转移治疗困局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5/6/16 16:49:09  浏览量:306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于当地时间5月30日至6月3日在芝加哥举行。本次大会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婷教授代表团队在ASCO现场汇报了题为“A phase II clinical study of adebrelimab and bevacizumab combined with cisplatin/carboplatin in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brain metastases.(摘要号:1018)”的快速口头报告。报告结束后,肿瘤瞭望第一时间采访了李婷教授,请她就该项研究的设计初衷、三药联合治疗优势及治疗获益人群进行介绍。

编者按: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于当地时间5月30日至6月3日在芝加哥举行。本次大会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婷教授代表团队在ASCO现场汇报了题为“A phase II clinical study of adebrelimab and bevacizumab combined with cisplatin/carboplatin in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brain metastases.(摘要号:1018)”的快速口头报告。报告结束后,肿瘤瞭望第一时间采访了李婷教授,请她就该项研究的设计初衷、三药联合治疗优势及治疗获益人群进行介绍。
 
研究简介
 
1018-A phase II clinical study of adebrelimab and bevacizumab combined with cisplatin/carboplatin in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brain metastases.
阿得贝利单抗、贝伐珠单抗联合顺铂/卡铂治疗三阴性乳腺癌脑转移患者的II期临床研究

研究背景
 
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脑转移(BMs)是一种致命性疾病,患者生存期通常有限,约为6个月。由于缺乏有效的抗肿瘤药物,局部治疗通常是首选治疗方法。本研究报告了一种三联疗法,即抗PD-L1药物(Adebrelimab,阿得贝利单抗,SHR-1316)、贝伐珠单抗联合顺铂/卡铂,用于治疗三阴性乳腺癌脑转移患者。
 
研究方法
 
这是一项单中心、单臂、II期临床试验,纳入具有活动性脑转移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共35名参与者接受了由阿得贝利单抗、贝伐珠单抗联合顺铂/卡铂组成的三联治疗方案。纳入标准要求患者既往未使用过贝伐珠单抗或抗PD-1/PD-L1药物。对于既往使用过铂类药物的患者,仅在铂类敏感疾病的情况下允许入组。主要研究终点为中枢神经系统客观缓解率(Central Nervous System Objective Response Rate,CNS-ORR),次要研究终点包括中枢神经系统临床获益率(Central Nervous System Clinical Benefit Rate,CNS-CBR)、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首次进展部位以及治疗的安全性。
 
 
研究结果
 
本分析的数据截止日期为2025年4月10日。从2020年8月至2024年10月,共纳入35名符合条件的患者。在所有患者中,42.9%(15/35)在基线时存在神经系统症状,80%(28/35)的患者未接受过针对脑转移的局部治疗。转移性疾病的中位既往治疗线数为2(范围0-4),40%(14/35)的患者既往接受过铂类药物。
 
 
在意向治疗人群(即至少接受过一个周期研究治疗的患者)中,CNS-ORR达到77.1%(27/35),其中5例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s,CR),22例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s,PR),确认的CNS-ORR为71.4%(25/35)。在23例出现疾病进展的患者中,69.6%(16/23)的患者首次进展部位为脑。
 
 
至数据分析截止时间,中位随访时间为17.5(95%CI:8.5-26.5)个月。中位PFS为8.3个月(95%CI:5.8-11.5个月),而中位中枢神经系统无进展生存期(CNS-PFS)为11.5个月(95%CI:6.2-NR个月),中位OS未成熟。
 
 
所有患者(100%,35/35)均报告了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eatment-Related Adverse Events,TRAEs),≥3级TRAEs的发生率为57.1%(20/35),主要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8.6%,3/35)、血小板计数下降(11.4%,4/35)和周围感觉神经病变(8.6%,3/35)。
 
11.4%(4/35)的患者发生了Adebrelimab导致的治疗中断/终止;8.6%(3/35)的患者发生了贝伐珠单抗导致的治疗终止;60%(21/35)的患者进行了顺铂/卡铂的剂量减少/治疗中断/终止。
 
 
研究结论
 
抗PD-L1药物Adebrelimab、贝伐珠单抗联合顺铂/卡铂的三联疗法,是首个在三阴性乳腺癌脑转移患者中展示出高颅内抗肿瘤活性、延长中枢神经系统无进展生存期(CNS-PFS)和总生存期(OS)且安全性良好的治疗方案。该方案值得在这一高度侵袭性疾病中进一步深入研究。

研究者说

01
《肿瘤瞭望》:您报告的这项Adebrelimab、贝伐珠单抗联合顺铂/卡铂治疗三阴性乳腺癌脑转移患者的II期临床研究的设计初衷是什么?

李婷教授: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相较于其他亚型患者的治疗,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治疗起来相对“更难”,而其中最难治疗的人群是三阴性乳腺癌脑转移患者。既往研究报道显示,这部分患者的预后极差,尤其是初发时就有脑转移症状,以及经过放疗后仍出现脑转移进展的患者。在临床中,治疗这部分患者非常棘手,大多数患者可能会迅速发生死亡。在这种情况下,除了放疗外,我们需要一种更好的全身治疗策略,以延长患者的生存。在此背景下,我们探索了Adebrelimab、贝伐珠单抗联合顺铂/卡铂的三药联合治疗方案,以探索其是否能为这部分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模式。这就是我们整个试验设计的初衷。
 
02
《肿瘤瞭望》:在众多免疫治疗药物中,您为何会选择Adebrelimab这种PD-L1单抗作为进行三阴性脑转移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探索?与其他同类药物相比,该研究中的三药联合方案在治疗三阴性乳腺癌脑转移方面有何优势?

李婷教授:目前,在三阴性乳腺癌治疗领域,已经开展了众多关于免疫治疗的临床试验,而且在国内,免疫治疗也已成为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推荐。之所以选择Adebrelimab是因在设计该项研究时,我们查阅了大量文献,多项基础研究数据表明,Adebrelimab能恢复被抑制的T细胞的免疫反应,从而增强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而T细胞能够穿过血脑屏障,这为我们使用免疫药物治疗脑转移患者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在该项研究中,我们还选择了贝伐珠单抗和铂类作为联合治疗药物。众所周知,贝伐珠单抗可以缓解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脑水肿。在一些大型III期临床试验中,也证实了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能够进一步延长患者的PFS。此外,国内开展了大量使用铂类药物联合方案治疗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研究,均取得了不错的疗效。因此,总体而言,这三种药物对于三阴性乳腺癌治疗都是非常有效的。其次,一些研究已经提示这三种药物都有可能通过血脑屏障,并且具备在颅内产生抗肿瘤作用的基础。所以,我们最终选择这三种药物联合治疗三阴性乳腺癌脑转移患者。
 
03
《肿瘤瞭望》:在未来应用这一三联疗法时,您认为哪些患者群体最有可能从中受益?是否有特定的生物标志物或临床特征可以帮助筛选出最合适的患者?

李婷教授:在我们的临床研究中,仅入组了35例患者。针对这35例患者,我们分析了她们的CPS评分以及是否为免疫调节亚型。初步观察发现,CPS≥1和免疫调节亚型患者的疗效在数值上显示略高。然而,由于该研究样本量较小,且两组间的差异并不显著,因此目前尚不清楚具体的生物标志物,这也是我们未来研究的方向之一。在之后设计的临床研究中,我们也有针对三阴性乳腺癌脑转移的相关研究,届时将探索更全面的生物标志物,其中可能包括通过收集患者的脑脊液、血液和组织标本进行联合生物标志物测定。我想,未来的临床研究数据或许能更清晰的回答这个问题。
 
 
 
李婷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青年委员会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青年专家委员会翻译小组副组长
中国抗癌协会姑息专委会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ABC GlobaAliance成员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
在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十余余篇
作为参与人之一获得上海市抗癌协会二等奖、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二等奖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乳腺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