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研究>正文

静候嘉音丨王嘉教授:聚焦晚期脑转移患者治疗与早期降阶梯策略优化,解读ASCO HER2阳性乳腺癌治疗新进展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5/7/11 11:48:56  浏览量:2936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随着抗体偶联药物(ADC)的快速发展和精准治疗理念的深入,HER2阳性乳腺癌治疗领域近年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晚期脑转移治疗的重大突破到早期新辅助治疗方案的持续优化,一系列重磅研究正在重塑临床实践格局。在“【三星会】全国青年乳腺论坛”上,《肿瘤瞭望》特邀采访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王嘉教授,请她系统梳理了2025年ASCO大会HER2阳性乳腺癌治疗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王嘉教授从临床实际出发,详细解读了DB-09、REIN等研究对脑转移治疗的革新意义,深入分析了HELEN-006、neoCARHP等研究在降阶梯治疗中的循证价值,旨在为HER2阳性乳腺癌的精准化、个体化治疗带来思考与启迪。

编者按:随着抗体偶联药物(ADC)的快速发展和精准治疗理念的深入,HER2阳性乳腺癌治疗领域近年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晚期脑转移治疗的重大突破到早期新辅助治疗方案的持续优化,一系列重磅研究正在重塑临床实践格局。在“【三星会】全国青年乳腺论坛”上,《肿瘤瞭望》特邀采访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王嘉教授,请她系统梳理了2025年ASCO大会HER2阳性乳腺癌治疗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王嘉教授从临床实际出发,详细解读了DB-09、REIN等研究对脑转移治疗的革新意义,深入分析了HELEN-006、neoCARHP等研究在降阶梯治疗中的循证价值,旨在为HER2阳性乳腺癌的精准化、个体化治疗带来思考与启迪。
 
01
晚期HER2阳性乳腺癌脑转移治疗的重要突破
 
晚期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脑转移发生率较高,发生脑转移后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仅7-9个月,且化疗药物、靶向治疗药物不易通过血脑屏障,因此,脑转移是导致乳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既往多项临床研究将脑转移患者排除在外,导致这部分患者的治疗选择有限,因此,HER2阳性乳腺癌脑转移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热点和临床需要克服的治疗难点。近年来,HER2阳性乳腺癌脑转移(BCBM)的治疗取得了一定进展。2025年CSCO BC诊疗指南更新中,已针对HER2阳性乳腺癌脑转移单独制定了药物治疗推荐,改变了以往以局部治疗为主的策略。目前国内可及的有效方案包括吡咯替尼联合卡培他滨以及德曲妥珠单抗。
 
2025年ASCO大会公布的两项重要研究——全球多中心Ⅲ期DB-09研究和河南省肿瘤医院闫敏教授领衔的REIN研究,为这一临床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两项研究均采用抗体偶联药物(ADC)对患者进行治疗,其中DB-09研究使用德曲妥珠单抗(T-DXd/DS-8201a),REIN研究则采用瑞康曲妥珠单抗(SHR-A1811)进行治疗,让我们看到了ADC药物的治疗优势。
 
DB-09研究成功挑战了当前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一线治疗标准THP方案(紫杉醇+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研究结果显示,T-DXd联合帕妥珠单抗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达到40.7个月,较THP方案显著降低44%的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纳入了少数基线无症状脑转移患者(T-DXd联合帕妥珠单抗组与THP组分别为25例与22例),结果显示无论是否存在脑转移(HR 0.30 vs 0.58),患者均能获得显著的PFS获益。
 
△DB-09研究设计
 
△DB-09研究主要终点:PFS(BICR)
 
△DB-09研究亚组分析:PFS(BICR)
 
REIN研究则专门评估了SHR-A1811在HER2阳性乳腺癌脑转移中的治疗价值。研究纳入HER2阳性或低表达乳腺癌患者,需至少存在一处未经放疗且可测量的颅内病灶。HER2阳性患者中,第1组接受SHR-A1811(6.4 mg/kg,每3周一次),第3组接受SHR-A1811(4.8 mg/kg)联合贝伐珠单抗(15 mg/kg,每3周一次)治疗,直至疾病进展、出现不可耐受毒性或确认无临床获益。主要终点为根据RANO-BM标准评估的颅内客观缓解率(ORR-IC)。研究显示,SHR-A1811 6.4mg/kg剂量单药(符合方案患者32例)和4.8mg/kg剂量联合贝伐珠单抗(符合方案患者22例)均对于HER2阳性乳腺癌伴活动性脑转移实现了良好的颅内客观缓解率,分别达到了84.4%和72.7%,单药队列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达到13.2个月,联合队列PFS数据还不成熟。这项研究结果为HER2阳性乳腺癌伴活动性脑转移患者提供了全新的治疗选择。
 
△REIN研究设计
 
△REIN研究结果:颅内客观缓解率
 
△REIN研究结果:PFS
 
ADC药物突破血脑屏障的能力是治疗脑转移的关键。DB-09和REIN研究证实,新一代ADC药物能够有效通过血脑屏障,为脑转移患者带来显著临床获益。这一突破不仅解决了传统抗HER2治疗药物难以透过血脑屏障的难题,也为后线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
 
02
早期HER2阳性乳腺癌降阶梯治疗的优化探索
 
在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新辅助治疗领域,降阶梯治疗成为当前研究热点。目前国内外指南推荐的标准方案是6个周期的TCbHP方案(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紫杉类+卡铂),该方案基于KRISTINE、TRYPHAENA、TRAIN-2等研究证据,在病理完全缓解(pCR)率和生存获益方面表现优异。然而,卡铂带来的血液学毒性和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促使研究者探索更优的治疗策略。
 
当前降阶梯治疗的优化策略主要围绕三个方向展开:一是减少化疗药物使用,如去除卡铂;二是采用ADC药物替代传统化疗联合靶向治疗;三是缩短治疗周期。河南省肿瘤医院刘真真教授牵头的HELEN-006研究和广东省人民医院王坤教授在本次ASCO大会报告的neoCARHP研究为第一种思路提供了重要证据。
 
HELEN-006研究显示,白蛋白紫杉醇单药联合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的pCR率达66.3%,显著高于紫杉醇+卡铂组的57.6%,证实去除卡铂不会降低疗效。neoCARHP研究进一步比较了去卡铂的THP方案与标准TCbHP方案,结果显示THP方案pCR率非劣效于TCbH方案(64.1%vs.65.9%,绝对差异为-1.8%,95%CI:-8.5-5.0;优势比0.93,95%CI:0.69-1.25;P=0.0089),且THP组毒性更低。此外,在激素受体状态不同的亚组分析中,THP方案均表现出稳定的疗效。这些证据表明,对于早期中低危患者,去除卡铂的THP方案是安全有效的选择。
 
△neoCARHP研究设计
 
△neoCARHP研究有效性分析:pCR
 
△neoCARHP研究有效性分析:不同激素受体状态亚组pCR
 
2025年ASCO大会公布的西德研究组(WSG)的ADAPT系列研究则探索了更激进的降阶梯策略。该研究对三项随机试验进行汇总分析,评估在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基础上完全豁免系统化疗的可行性。中位随访60.7个月的数据显示,化疗组与非化疗组的5年总生存率(98%vs 97%)和无浸润性疾病生存率(96%vs 88%)均无显著差异。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入组患者多为I-II期且淋巴结阴性(约70%),提示对于这些低危患者,12周紫杉醇联合抗HER2药物可能是足够的治疗。
 
△WSG ADAPT系列研究汇总分析结果
 
采用ADC药物替代传统化疗联合靶向治疗是降阶梯治疗的另一思路,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邵志敏教授和李俊杰教授牵头开展的FASCINATE-N研究则探索了ADC药物替代化疗的可能性。研究显示,SHR-A1811单药或联合吡咯替尼的pCR率分别为63.2%和62.5%,且安全性良好。本次ASCO大会公布的EA1181研究则尝试通过HER2DX预测模型筛选适合短程THP方案(4个周期)的患者。这些研究为未来实现更精准的个体化治疗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当前HER2阳性乳腺癌治疗领域在晚期脑转移和早期降阶梯两个方向都取得了重要进展。通过优化治疗策略,我们有望在保证疗效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治疗安全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未来需要更多研究来完善精准治疗策略,实现真正的个体化治疗。
 
王嘉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硕导
医学博士、博士后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乳腺外科副主任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乳腺学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学会乳腺癌整合防筛专业委员会常委
辽宁省医学会乳腺外科分会常委
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乳腺肿瘤精准治疗与临床科研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乳腺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