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素受体阳性(HR+)晚期乳腺癌使用CDK4/6抑制剂治疗失败后,应选择抗体偶联药物(ADC)还是内分泌+靶向方案治疗?2025乳腺癌夏季论坛·北方沙龙的“思辩”环节中,湖南省肿瘤医院谢宁教授和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徐岭植教授分别结合选用ADC和内分泌+靶向方案的循证医学证据进行讨论,并在《肿瘤瞭望》刨根问底栏目中进一步分享其观点。
编者按:激素受体阳性(HR+)晚期乳腺癌使用CDK4/6抑制剂治疗失败后,应选择抗体偶联药物(ADC)还是内分泌+靶向方案治疗?2025乳腺癌夏季论坛·北方沙龙的“思辩”环节中,湖南省肿瘤医院谢宁教授和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徐岭植教授分别结合选用ADC和内分泌+靶向方案的循证医学证据进行讨论,并在《肿瘤瞭望》刨根问底栏目中进一步分享其观点。
亮观点,析原因
谢宁教授:优选ADC
作为支持ADC的一方,我的选择依据主要是ADC的疗效/安全性差异、指南推荐和可及性等方面,例如将DESTINY-Breast06研究和CAPItello-291研究数据进行横向比较,那么在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二次PFS(PFS2)和客观缓解率(ORR)方面,不管是存在ESR1突变还是PAM通路突变的患者,ADC都体现出了显著的疗效优势,且可及性良好,不良反应可管可控,因此在更广阔的患者群体中,ADC都应当是更优选。当然也不可否认,部分患者经精准筛选后,也可以从内分泌+靶向方案中获益。
辩论归辩论,临床实践归临床实践,我们仍然需要根据患者情况更好地进行区分,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让ADC和内分泌+靶向两种治疗策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例如对适合内分泌治疗且有干预靶点的患者,可以给予患者内分泌+靶向治疗的机会;而对不适合内分泌治疗,且病情需要快速解救的患者,ADC先行可能是临床实践中更好的选择,这两种治疗策略都将使HR+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全程布局更加合理有效。
徐岭植教授:优选内分泌+靶向方案
对CDK4/6抑制剂治疗失败的患者,目前ADC药物已在DESTINY-Breast04/06等系列研究中展现了强大的疗效,但在精准理念的探索模式下,部分存在可干预靶点的患者可能更适合内分泌联合靶向治疗,如针对ESR1突变和PAM通路(PI3K-AKT-mTOR)突变,内分泌联合靶向方案的研究之路仍在继续。例如对ESR1突变,EMBER-3研究中创新口服选择性雌激素受体降解剂(SERD)Imlunestrant联合阿贝西利,治疗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达到11.1个月;而对存在PIK3CA突变的患者,如果能及时识别为潜在的CDK4/6抑制剂治疗失败人群,则可借鉴INAVO120研究治疗模式,PI3K抑制剂伊那利塞+CDK4/6抑制剂+氟维司群三药联合的mPFS达到17.2个月(由研究者评估)。所以,尽管ADC有着强大光环和优秀疗效数据,但内分泌+靶向方案仍然有用武之地。
▌参考文献:
[1]Bardia A,Hu X,Dent R,et al.Trastuzumab Deruxtecan after Endocrine Therapy in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N Engl J Med.2024;391(22):2110-2122.doi:10.1056/NEJMoa2407086
[2]Turner NC,Oliveira M,Howell SJ,et al.Capivasertib in Hormone Receptor-Positive Advanced Breast Cancer.N Engl J Med.2023;388(22):2058-2070.doi:10.1056/NEJMoa2214131
[3]Dent R,Curigliano G,Hu X,et al.Exploratory biomarker analysis of trastuzumab deruxtecan(T-DXd)vs physician’s choice of chemotherapy(TPC)in HER2-low/ultralow,hormone receptor–positive(HR+)metastatic breast cancer(mBC)in DESTINY-Breast06(DB-06).J Clin Oncol.2025;43(16_suppl):1013.doi:10.1200/JCO.2025.43.16_suppl.1013
[4]Jhaveri KL,Neven P,Casalnuovo ML,et al.Imlunestrant with or without Abemaciclib in Advanced Breast Cancer.N Engl J Med.2025;392(12):1189-1202.doi:10.1056/NEJMoa2410858
[5]Jhaveri KL,Im SA,Saura C,et al.Overall Survival with Inavolisib in PIK3CA-Mutated Advanced Breast Cancer.N Engl J Med.2025;393(2):151-161.doi:10.1056/NEJMoa2501796
谢宁教授
湖南省肿瘤医院-湖南省第三人民医院
共建肿瘤中心主任
湖南省肿瘤医院乳腺内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博士
人民网-第三届「人民好医生」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青年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国际医疗交流委员会青年专家团副召集人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临床科研创新发展专业委员会委员
湖南省卫健委区域乳腺癌MDT专家组分组组长
湖南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乳腺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
湖南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湖南省医学会肿瘤内科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医学参考报》乳腺病专刊青年编委
《JCO》中文版青年编委
《肿瘤药学》青年编委
意大利Siena University Hospital访问学者
徐岭植教授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乳腺肿瘤科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乳腺肿瘤学组青年专家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青年专家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节律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学分会青年专家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评价专业委员会委员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乳腺癌个体化诊疗及MDT专业委员会委员
《医学参考报》乳腺病学专刊青年编委
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万人层次
大连市高层次人才青年才俊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市级课题4项,发表SCI论文10余篇,荣获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二等奖、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