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画医境·ESMO中外对话丨胡夕春教授&Adam Brufsky教授:Camizestrant引领诊疗模式、变革已“箭在弦上”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5/11/10 14:29:52  浏览量:375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日前召开的2025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上,SERENA-6研究患者报告结局(PROs)数据正式公布,证实对未发生影像学进展,但检出ESR1突变的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换用新型SERD药物Camizestrant联合CDK4/6i治疗,相较继续芳香化酶抑制剂(AI)治疗不仅疗效更优,还能带来PROs的明显改善,有效满足患者维持生活质量的需求。

日前召开的2025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上,SERENA-6研究患者报告结局(PROs)数据正式公布,证实对未发生影像学进展,但检出ESR1突变的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换用新型SERD药物Camizestrant联合CDK4/6i治疗,相较继续芳香化酶抑制剂(AI)治疗不仅疗效更优,还能带来PROs的明显改善,有效满足患者维持生活质量的需求。
 
基于以上研究进展,《肿瘤瞭望》特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胡夕春教授,与SERENA-6研究主要研究者、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Adam Brufsky教授展开对话,并将结合著名油画《雅典学院》,呈现两位专家的智慧交流。画作反映了古典时期学派切磋、兼容并蓄、自由开放的景象,不仅是东西方知名学者思维碰撞的绝佳背景,也预示着当前应以合作推进全球乳腺癌诊治进步,以创新药物兼顾疗效与生活质量改善,为广大患者带来全方位福祉。
 
《雅典学院》,拉斐尔(1510-1511),现藏梵蒂冈博物馆,图片来源:Vatican Museums
 
Part 1
控制疾病进展+改善生活质量,SERENA-6研究实现“一举两得”

胡夕春教授:评估Camizestrant用于晚期HR+/HER2-乳腺癌一线治疗的SERENA-6研究主要结果,已在今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大会上公布,并同步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此次ESMO年会上又公布了研究PROs等最新数据。请问作为SERENA-6研究的主要研究者,您认为从研究设计和现有数据来看,这项研究的主要亮点是什么?

Adam Brufsky教授:我认为SERENA-6研究的有趣之处在于真正检验了一个假设,即在乳腺癌患者发生影像学进展之前及早干预可实现获益。接下来,我将简单回顾一下SERENA-6研究的设计:研究纳入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在患者开始接受CDK4/6抑制剂+AI治疗约6个月后,每3个月进行一次ESR1突变检测,共检测约3200例患者,对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患者进一步行CT扫描,确认是否发生疾病进展;在500余例符合条件(检测阳性且无疾病进展证据)的患者中,约320例按1:1比例被随机分配至Camizestrant组或AI组,前者即换用Camizestrant并继续使用CDK4/6抑制剂,其中大部分使用哌柏西利,但也有使用瑞波西利和阿贝西利的患者,后者继续使用原CDK4/6抑制剂+AI治疗。
 
研究结果显示,Camizestrant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16.0个月,而芳香化酶抑制剂组为9.2个月。有不少人向我提问,“Camizestrant仅延迟了疾病进展,但8个月后仍可使用CDK4/6抑制剂+氟维司群再来治疗患者”,那么Camizestrant与现有疗法的区别何在?除mPFS差异外,我认为研究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患者生活质量差异,ESMO年会上公布的更多数据显示,继续使用AI的患者较Camizestrant组患者生活质量显著下降,且并非源自换用Camizestrant治疗后更少的副作用,而是在疼痛、疲劳、呼吸困难等预示疾病进展的维度,Camizestrant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维持,AI治疗组则明显下降。
 
图1.SERENA-6研究中Camizestrant延缓患者疼痛、疲劳和呼吸困难恶化的疗效
 
导致以上现象的原因在于,研究中患者接受ESR1突变检测的中位时间是距治疗开始时的18-22个月,其实已有临床进展的症状表现,只是尚未在影像学检查中呈现,这实际上证明通过分子层面的检测评估疾病进展、判断何时更换治疗方案,相较影像学检查提示的疾病进展更敏感。
 
我认为,以上PROs分析结果同样值得在ASCO全体大会上报告、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因为我相信这将是未来监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全新方式,例如对仅有骨转移的患者,以影像学检查监测疾病进展非常困难,即使骨扫描可能也难以区分疾病进展与稳定病灶,而SERENA-6研究初次公布的疗效数据和后续PROs等数据,支持了以分子检测评估疾病进展的假设,FDA是否会基于以上数据批准Camizestrant尚未可知,但我个人非常希望它能够成功获批。
 
胡夕春教授:您作为主要研究者之一的此次研究,可以说是从精准诊断到精准治疗的典范。那么研究成果对您的临床实践有哪些立竿见影的影响?
 
Adam Brufsky教授:由于Camizestrant尚未获批,还不能说它影响临床实践,但在不远的将来它获批后,对于出现进展症状,如孤立骨转移灶增大的患者,我们可能会先行局部放疗再检测ESR1突变。事实上,目前我们已经在这样做了。SERENA-6研究则进一步支持了这种临床治疗范式的转变,我们将在未来Camizestrant获批后就将其投入实用,这也是许多同行的想法和做法。

Part 2
改写临床实践“箭在弦上”,Camizestrant或将推动深远变革

胡夕春教授: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我也期望Camizestrant能够更早获批,让患者更早用上它。您能否预测Camizestrant在不同国家的监管审批流程,以及NCCN、ESMO等指南的相应更新情况?
 
Adam Brufsky教授:在FDA、EMA正式批准Camizestrant上市前,NCCN、ESMO和ASCO指南委员会按惯例并不会将其纳入指南。但相信在Camizestrant获批后,大多数指南可能就会推荐它以及某种形式的ESR1突变检测,检测时机由医生自行决定。对FDA而言,基于分子检测提示的疾病进展,而非临床进展来批准药物上市,将是一条新颖的监管路径。这在中国已有类似的获批上市案例,西方反而还处在起步阶段。我希望此类获批能够实现,因为我逐渐认为在某些实体瘤中,影像学检查很难发现疾病进展,需要更敏感的识别方法,虽然目前还无法预测此类获批何时会成为现实,但我想其实现指日可待。
 
胡夕春教授:SERENA-6研究采用循环肿瘤DNA(ctDNA)检测来评估患者的ESR1突变状态,并在出现疾病进展证据之前,就将治疗方案调整为Camizestrant联合CDK4/6抑制剂治疗。您认为在临床实践中,使用ctDNA检测结果来指导治疗选择有哪些优势?又有哪些挑战?
 
Adam Brufsky教授:首先的挑战是成本问题,液体活检并不便宜。其次则是如何将液体活检融入日常工作流程,我认为我们最终可能将它与常规CT扫描结合,即CT扫描频率从每3-4个月一次改为每6个月一次,在此期间每3个月进行一次ctDNA检测(当然CT扫描频率还有待确定)。我认为在某些实体瘤中,上述检测模式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正如SERENA-6研究已展示的优势:既往患者疾病进展可能正导致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下降,但我们无法更换治疗方案,而现在可通过更敏感的ctDNA检测实现早期干预,同时预防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从其它肿瘤治疗的经验来看,我们未来可能并不一定要关注ESR1突变,而是要关注ctDNA水平,在远比检测单一突变更低的等位基因频率下获取关键信息。当然,ctDNA检测也可能过于敏感,患者ctDNA水平上升时也许并无任何症状,此时就需要结合临床判断。ctDNA检测终究只是一种新的工具,要由医生来决定是否应进行干预。
 
胡夕春教授:如果SERENA-4研究同样取得阳性结果,您是否仍会考虑定期行ctDNA检测?
 
Adam Brufsky教授:SERENA-4研究是一项评估一线使用Camizestrant联合CDK4/6抑制剂,对比AI+CDK4/6抑制剂治疗的研究,如SERENA-4研究报告阳性结果,我认为就没有理由再以ctDNA检测评估ESR1突变状态,问题会变成“是否应基于其它原因使用Camizestrant”;而如果患者ctDNA水平显著上升,那么即使没有检出ESR1突变,也可考虑更换下一线治疗,如使用PI3K抑制剂等其它新药。总之,以ctDNA检测评估有症状进展、但影像学检查变化不明显的患者,可能是未来SERENA-4研究方案获批后的方向,但我们还需期待研究结果。

胡夕春教授:既往晚期HR+/HER2-乳腺癌患者在接受治疗时,生活质量恶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抗肿瘤治疗是否为导致恶化的主要原因?
 
Adam Brufsky教授:抗肿瘤治疗并非导致恶化的主要原因。ESMO年会上展示的SERENA-6研究PROs数据,所使用的量表结尾专门询问患者“生活质量的恶化是否由治疗导致”,而绝大多数患者都回答“否”,且两组患者本应差异最大的关节痛报告情况也无区别,大多数差异都出现在与疾病进展相关的呼吸急促、疼痛、疲劳方面,所以我确信两组间生活质量的差异仍是源于癌症进展,而早期使用Camizestrant可有效延迟疾病进展导致的症状出现。
 
胡夕春教授:我同意您的观点。ESMO年会上发布的SERENA-6研究PROs数据也已显示,Camizestrant+CDK4/6抑制剂联合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总体生活质量及部分指标恶化的风险,您认为生活质量获益将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您的日常诊疗决策?
 
Adam Brufsky教授:生活质量改善会使我更早地使用Camizestrant进行治疗,欧美临床实践中已开始这样做,相信中国可能也是如此,即对影像学检查未发现明显进展,但已有症状性进展的患者提早更换治疗方案。我往往会告诉患者,我关注的症状、扫描结果和肿瘤标志物变化三者如果都指向同一个方向,我就倾向于更换治疗方案,而SERENA-6研究让我们又多了ctDNA检测作为辅助决策的工具。
 
胡夕春教授:很高兴今天能与Brufsky教授展开交流,我认为SERENA-6研究是精准诊断到精准治疗的成功范例,即以ctDNA检测ESR1突变指导Camizestrant的精准治疗,有效改善患者预后,但限制这一治疗策略应用的主要问题将是检测费用。对经济条件相对不受限、希望获得更好生活质量,且更长期控制疾病进展的患者,Camizestrant将成为理想治疗选择。同时进行中的SERENA-4研究,将评估Camizestrant在一线治疗中的使用,未来或可能使ctDNA检测ESR1突变不再必要,但定量检测ctDNA水平或其它标志物,仍可能有助于临床决策,且SERENA-6研究也将成为中国医生学习设计转化研究、运用最新诊断和治疗手段让患者获益的范例。
 
胡夕春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博士研究生导师
ESMO乳腺癌核心成员(Faculty member)
第5-8届晚期乳腺癌国际共识会议(ABC 5-8)
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肿瘤内科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专委会荣誉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临床化疗专委会副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分子靶向专委会副主委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乳腺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上海市医师协会肿瘤分会副会长
上海市抗癌协会常务理事
上海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上海抗癌协会癌症康复和姑息治疗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审评中心审评专家
发表论著300多篇,包括Lancet Oncol和杂志等
主编《肿瘤内科方案的药物不良反应及对策》和《肿瘤科常见诊疗问题问答-胡夕春医生查房实录》等
主持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等
获上海市领军人才、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二等奖、全国妇幼健康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上海市医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
 
Adam Brufsky教授
医学博士
医学教授,匹兹堡大学医学院
血液学/肿瘤学系副主任,匹兹堡大学医学院医学系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玛姬妇女医院“玛姬-女性癌症项目”主任
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希尔曼癌症中心临床研究副主任综合乳腺癌中心联合主任美国内科医师协会会员(FACP,医学肿瘤学和血液学)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乳腺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