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新知>正文

胡夕春教授:中国乳腺癌研究二十载——从借鉴到创新,东方智慧渐显全球影响力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5/8/20 13:24:24  浏览量:38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过去二十年间,中国乳腺癌临床研究书写了一段从“跟跑”到“并跑”,并在部分领域“领跑”的非凡篇章。中国乳腺癌领域专家学者从学习国际标准起步,逐步积累探索出了乳腺癌治疗的中国模式;随着本土医药研发的崛起,我们完成了从“听课者”到“讲课者”的角色转变。同时,基于我国乳腺癌患者群体呈现出的人口基数庞大、发病年龄相对更趋年轻化、诊断时肿瘤分期偏晚等显著特征,我国开展的一系列研究不仅丰富了全球乳腺癌研究的图景,更为全球补充了宝贵的“东方证据”,部分研究数据已成功改写国际指南。在日前举行的“向阳新生佳宁长伴-晚期乳腺癌诊疗创新学术交流会暨LEONARDA系列-研究者荣耀礼赞”会议上,胡夕春教授做了题为“致敬改变乳腺癌治疗格局的中国研究及学者”的主题演讲。基于此,肿瘤瞭望特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胡夕春教授,回顾中国乳腺癌临床研究从借鉴走向创新的二十年历程与成就,并详细解析中国创新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独特优势与卓越表现。

来罗西利PI访谈记
扫描二维码
查看更多内容
 
编者按:过去二十年间,中国乳腺癌临床研究书写了一段从“跟跑”到“并跑”,并在部分领域“领跑”的非凡篇章。中国乳腺癌领域专家学者从学习国际标准起步,逐步积累探索出了乳腺癌治疗的中国模式;随着本土医药研发的崛起,我们完成了从“听课者”到“讲课者”的角色转变。同时,基于我国乳腺癌患者群体呈现出的人口基数庞大、发病年龄相对更趋年轻化、诊断时肿瘤分期偏晚等显著特征,我国开展的一系列研究不仅丰富了全球乳腺癌研究的图景,更为全球补充了宝贵的“东方证据”,部分研究数据已成功改写国际指南。在日前举行的“向阳新生佳宁长伴-晚期乳腺癌诊疗创新学术交流会暨LEONARDA系列-研究者荣耀礼赞”会议上,胡夕春教授做了题为“致敬改变乳腺癌治疗格局的中国研究及学者”的主题演讲。基于此,肿瘤瞭望特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胡夕春教授,回顾中国乳腺癌临床研究从借鉴走向创新的二十年历程与成就,并详细解析中国创新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独特优势与卓越表现。
 
01
肿瘤瞭望:您见证并参与了中国乳腺癌临床研究在世界舞台上从跟跑到并跑的二十年历程,能否介绍一下中国专家是如何借鉴国际经验、立足本土实际,探索出乳腺癌研究和诊疗的“中国路线”的?

胡夕春教授:对乳腺癌研究和诊疗“中国路线”的探索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学习探索时代:借鉴西方循证,探索中国模式
 
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的临床医生(以肿瘤内科医生为主)就开始参与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那时我们处于“跟跑”阶段,以孙燕院士、管忠震教授等老一辈肿瘤内科专家为代表的中国学者,致力于学习和引进国际上成熟的临床试验方法学,在临床试验疗效评价方面,我们借鉴国外的RECIST评价系统,不良反应评价方面,我们借鉴国外的CTCAE系统,并不断同步进行完善升级。同时,中国医生通过参与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逐步掌握了现代临床试验的规范化流程。

2、从“跟跑”到“并跑”时代:基于国际研究及进展探索中国路线
 
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本土药物研发能力的显著增强,中国医生开始设计和主导解决本土关键临床问题的研究,我也一直在跟年轻医生强调:“如果没有中国自己研发的药物,只依靠进口的药物开展临床研究,我们对全球学术界的贡献将非常有限。”
 
基于国产创新药物的涌现,中国乳腺癌临床研究迎来了转折点,多项研究结果在国际舞台上进行了展示。2017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官方期刊JCO杂志首次发表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兵河教授牵头的抗HER2治疗药物吡咯替尼的一期临床研究和生物标志分析报告,随后,徐兵河教授牵头的吡咯替尼的Ⅱ期、Ⅲ期临床试验结果多次登陆国际顶级期刊,吡咯替尼的研发成功向世界证明了中国医生有能力高质量地完成多中心临床试验。此外,2014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共同开展的随机对照的Ⅲ期CBCSG006研究的成功,也标志着中国医生能够采用国际通用的标准设计大型Ⅲ期临床试验,同时,该研究也首次证实了顺铂+吉西他滨一线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生存优势,该研究结果为晚期三阴性乳腺癌一线治疗提供了新选择,“中国方案”也获得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认可
 
02
肿瘤瞭望:请您评价一下近年来中国在乳腺癌领域的快速发展对国际乳腺癌研究及临床实践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胡夕春教授:中国乳腺癌患者特征和其他国家相比存在一定独特性:1、人口基数大,新发病例患者数量多,医疗负担较重。2、发病年龄更轻,中国绝经前乳腺癌患者比例更高,在乳腺癌临床研究方面能够丰富且完整地为所有乳腺癌患者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无论是在新辅助治疗方面,还是在晚期乳腺癌治疗方面,当前的一些研究成果不但改写了国内指南,也改变了国际指南,这体现了全球肿瘤学界对中国研究的认可,也推动了中国经验成为全球诊疗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3、诊断分期偏晚,这也提示中国在早期筛查方面仍有提升空间。因此,我国在乳腺癌领域开展了多重项目,希望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可穿戴设备等技术,为乳腺癌筛查做出一些贡献,从而发现更多相对早期的乳腺癌患者。
 
近年来,我国的临床研究从最初完全“跟跑”到实现“并跑”,主要得益于两点:一是我们中国医生的科研技术提高了,二是我们中国的创新研发能力增强了。对于从事乳腺癌诊疗的医生,我很喜欢用“breast oncologist”这个词进行介绍,其中包括内科医生、放疗科医生、外科医生等,他们都有能力研发具有中国特色的药物。因此,近年来在ASCO、ESMO、SABCS等国际舞台上,都有我们中国专家的声音。以前我们都是在下面听课,现在我们能够上台讲课了,这就是一种进步,是“并跑”的体现,同样也是中国在该领域学术地位提升的最有力证明。
 
03
肿瘤瞭望:正如您所提到的中国学者领导开展了众多新型CDK4/6i临床研究,包括您作为Leading PI的LEONARDA-2研究。能否介绍一下来罗西利这种新型CDK4/6i的机制改进和临床疗效、安全性特征?

胡夕春教授:在CDK4/6i的研发过程中,我们针对每一种药物的结构、疗效以及安全性都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了解。基于此,我们始终致力于探寻疗效与药物不良反应之间的最佳平衡点,期望能够找到一款最为理想的CDK4/6i。尽管目前尚无来罗西利与其他CDK4/6i进行头对头比较的研究,但从现有的研究数据来看,来罗西利是目前相对更优的CDK4/6i。当然,我们也期待未来有学者能够开展不同CDK4/6i头对头比较的研究,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丰富的循证医学证据。
 
作为一名临床医生,在众多临床评价指标中,我更为关注患者的治疗疗效。在疗效方面,此前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的LEONARDA-1研究,已为二线治疗的HR+/HER2-晚期患者提供了较为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该研究结果显示,来罗西利组相较于安慰剂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得到了显著改善[11.07个月vs 5.49个月,HR=0.451,95%CI:0.311~0.656,P=0.000016]。
 
LEONARDA-2研究则纳入了晚期阶段既往未接受过系统治疗的HR+/HER2-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在2024年ASCO大会上,我汇报了LEONARDA-2研究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PFS得到了显著改善[中位数:未达到(NR)vs 16.56个月;HR:0.464,95%Cl:0.293~0.733;P=0.0004],疾病进展风险降低了约54%。
 
 
从安全性数据方面分析,无论是LEONARDA-1研究还是LEONARDA-2研究的结果均显示,接受来罗西利治疗的患者,其骨髓抑制、血栓栓塞事件以及间质性肺炎的发生率均处于较低水平。
 
综合疗效和安全性数据来看,来罗西利无疑是一款极具潜力的理想药物。我们期望未来能有更多循证医学证据,进一步证实其能够为患者带来更为可靠、有效的疗效和安全性保障。
 
总结
 
中国乳腺癌治疗领域的发展历程成果斐然。早期,通过积极引入西方先进的诊疗证据,并结合中国本土实际情况进行转化和应用,为乳腺癌的规范化治疗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在乳腺癌治疗领域积极与国际接轨,紧跟最新趋势,实现了与国际诊疗水平并驾齐驱,多项研究也改写了国内外指南,让中国经验走向世界。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在乳腺癌治疗中强调自主创新,以科技为先导,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手段。这种以自主创新为引擎的发展模式,不仅提升了中国乳腺癌治疗的技术水平,也开启了“中国创新”影响世界的新篇章。从沉淀积累到并驾齐驱,再到独树一帜,中国乳腺癌治疗领域不断实现突破,既为患者带来更多希望,也在国际舞台上彰显了中国学者的实力。未来,我们将持续为全球乳腺癌防治贡献更多东方智慧与力量。
 
胡夕春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博士研究生导师
ESMO乳腺癌Faculty Member
国际ABC 5-7 panelist
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肿瘤内科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专委会荣誉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临床化疗专委会副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分子靶向专委会副主委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乳腺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上海市医师协会肿瘤分会副会长
上海市抗癌协会常务理事
上海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上海抗癌协会癌症康复和姑息治疗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审评中心审评专家
发表论著300多篇,包括Lancet Oncol和杂志等
主编《肿瘤内科方案的药物不良反应及对策》和《肿瘤科常见诊疗问题问答-胡夕春医生查房实录》等
主持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等
获上海市领军人才、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二等奖、全国妇幼健康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上海市医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乳腺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