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CO大咖说丨陆荫英教授:见证中国肝癌诊疗和研究水平跃升,聚焦后线治疗的规范和优化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5/9/17 10:53:33  浏览量:355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及CSCO肝癌专家委员会始终聚焦我国肝癌的规范化诊疗和临床研究水平提升,并持续托举青年人才的成长。在2025年CSCO年会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陆荫英教授报告了《肝细胞癌后线系统肿瘤药物治疗》,介绍了我国肝癌后线治疗所面临的挑战,并分享其与CSCO共同成长的心路历程。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及CSCO肝癌专家委员会始终聚焦我国肝癌的规范化诊疗和临床研究水平提升,并持续托举青年人才的成长。在2025年CSCO年会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陆荫英教授报告了《肝细胞癌后线系统肿瘤药物治疗》,介绍了我国肝癌后线治疗所面临的挑战,并分享其与CSCO共同成长的心路历程。

Q1
陆教授您好,CSCO自1997年成立至今已有近30年的历史,已成为中国肿瘤领域极具影响力的社会组织。请您回顾您的从医之路,谈谈您与CSCO相识与成长的故事?在您看来,CSCO为中国肿瘤专家发展提供了哪些助力?

陆荫英教授:我于2007年加入CSCO肝癌专家委员会,当时还是一名低年资主治医师。十余年来,我亲历并见证了CSCO的蓬勃发展,也借助这一平台完成了从青年医生到肝癌领域专家的蜕变。
 
近二十年我几乎每年都会参加CSCO年会,得以系统地聆听国内前辈专家关于肿瘤规范化、个体化诊疗的思考,并第一时间接触国际前沿理念与实践经验。CSCO每年组织的学术会议、资助的临床研究项目,为我们提供了持续学习与深度交流的机会。依托CSCO搭建的平台,我牵头或参与了多项真实世界研究及Ⅲ期临床试验,在课题设计、实施、总结与推广的全流程中实现自身能力的跃升。
 
从学科发展来看,CSCO促成了中国临床肿瘤学的多学科、跨领域、跨国合作。今天,我们已能汇聚国内顶尖力量,主导撰写并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十余部肝癌诊疗共识与指南,标志着中国肿瘤专家从“接轨”走向“领跑”。未来,期待CSCO继续支持中国临床与转化研究,行稳致远。
 
Q2
在与CSCO共同成长的岁月中,您深入参与并见证了我国肝癌系统诊疗的飞速发展。此次CSCO年会上,您分享了《肝细胞癌后线系统肿瘤药物治疗》讲题。能否请您结合“肝癌后线治疗专家共识”,谈谈当前HCC后线系统治疗的挑战与现状是怎样的?

陆荫英教授:这次我在CSCO年会肝癌专场汇报的题目是《肝细胞癌后线系统肿瘤药物治疗》,主要向大家介绍我们面临的后线治疗现状和所遭遇的瓶颈,以及四位院士牵头、三十余家中心共同完成的《肝癌后线治疗专家共识》的核心内容。
 
目前,肝癌一线治疗已经全面进入“靶免联合”时代,但国内外指南的二线推荐仍停留在索拉非尼或化疗时代的数据,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导致临床难以达到规范化诊疗,治疗异质性极大。后线治疗目前面临的最大瓶颈在于,由于治疗复杂,我们对于如何判断病人病情进展,以及病人进展后的不同进展模式,缺乏精细化的管理策略。
 
CSCO肝癌专家委员会组织全国顶尖专家,并借鉴了国外肝癌领域知名大团队的研究成果,总结出了一系列肝癌后线治疗的精细化评估管理及治疗建议。这是我们这次共识的最大亮点,后续我会为大家做详细分享。

Q3
展望未来,您对CSCO助力青年肿瘤医生发展有怎样的期待?在肝癌诊疗水平提升方面,您认为CSCO应从哪些方面继续发光发热?

陆荫英教授:我们共同见证了CSCO多年来的蓬勃发展、日益壮大,而我本人更是在CSCO集体的悉心帮助与专业指导下逐步成长。近年来,CSCO的工作模式发生了显著变化,愈发重视创新性知识的分享以及前沿诊疗理念的传播。
 
不仅如此,由众多CSCO专家引领的原创性研究,正有力地引领着中国乃至全球临床肿瘤学的创新发展方向。犹记得初涉CSCO活动时,诸多大型且具影响力的研究皆由国外团队或专家牵头主导。反观当下,中国专家团队领衔的研究已在临床实践中大放异彩,充分彰显其实用价值。
 
这一巨大转变对青年医生起到了极大的激励作用,让他们真切看到了中国专家团队的雄厚实力。而这一成就的取得,离不开CSCO的大力支持与深远影响。接下来,CSCO与希思科基金会所提供的研究支持,对于中青年医生的成长与发展而言,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将助力他们在医学道路上不断前行。
 
此外,我由衷地期待未来CSCO能进一步加大对基层医疗的关注力度。目前,CSCO的活动主要聚焦于高级别的专家团队以及大城市的高级别医院,基层医生和基层医院的参与程度相对较低。因此,我们迫切需要真正深入基层,把先进的诊疗理念和转化研究成果带到基层一线,切实提升基层的肝癌诊疗水平,让更多患者受益。
 
陆荫英教授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肝病医学部主任
主任医师博导
北京大学医学部;深圳大学特聘教授
清华大学合成与系统生物学中心特聘研究员
中国老年学及老年医学学会/转化医学分会执行主委
亚太肝病诊疗技术联盟/肝癌学术委员会主委
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分子诊断专委会副主委
欧美同学会/医师协会青委会秘书长
“一带一路”肝胆肿瘤及传染病国际大会执行主席
国际灾害医学应急救援大会(IPRED)主席团成员
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评审专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评审专家
《肝癌电子杂志》副主编
Cancer biology&medicine编委
享受“军队优秀专业人才岗位津贴”
北京市“百佳青年医生”
第一/通讯发表SCI论著70余篇,包括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Gut、Hepatology、Diabetes Care、Nature Communication、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Protein cell等,累计IF>400;主编专著3部,牵头发布行业专家共识6部。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肝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