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乳腺癌诊疗理念的不断更新,寡转移患者的局部治疗策略与微创外科技术的应用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2025年9月6日,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和北京癌症防治学会联合主办的2025年第四届京华乳腺癌研讨会在北京盛大召开。大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乳腺癌或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线上线下聚首,通过主题报告、病例分享、热点问题讨论等形式,传递乳腺癌领域最新观念、碰撞前沿学术思想。会议期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邵彬教授特别邀请深圳市人民医院乳腺外科的科室负责人胡泓教授做客肿瘤瞭望《乳事大咖说》栏目,围绕寡转移手术适应证、疗效评估以及腔镜重建技术等热点问题展开深度对话,为个体化治疗提供新思路。
编者按:随着乳腺癌诊疗理念的不断更新,寡转移患者的局部治疗策略与微创外科技术的应用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2025年9月6日,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和北京癌症防治学会联合主办的2025年第四届京华乳腺癌研讨会在北京盛大召开。大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乳腺癌或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线上线下聚首,通过主题报告、病例分享、热点问题讨论等形式,传递乳腺癌领域最新观念、碰撞前沿学术思想。会议期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邵彬教授特别邀请深圳市人民医院乳腺外科的科室负责人胡泓教授做客肿瘤瞭望《乳事大咖说》栏目,围绕寡转移手术适应证、疗效评估以及腔镜重建技术等热点问题展开深度对话,为个体化治疗提供新思路。
邵彬教授:大家好,这里是肿瘤瞭望《乳事大咖说》专栏。本专栏主要聚焦于临床的热点与痛点,实时更新循证医学证据,同步全球视野,为临床寻找最优的解决路径。
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胡泓教授。胡泓教授是中青年专家中非常有成就的一位,我也非常仰慕。在第四届京华乳腺癌研讨会上,胡泓教授分享了关于寡转移手术治疗的若干问题,让我受益匪浅。今天特别请胡泓教授就这一领域的热点与难点进行深入分享。
胡泓教授:非常荣幸接受邵彬教授的邀请参加本次肿瘤瞭望《乳事大咖说》访谈。今天在京华乳腺癌研讨会上,我分享了关于寡转移(即转移灶数量有限、负荷较轻)患者是否需行原发灶或转移灶局部手术的议题。现在再和大家进一步探讨局部手术的必要性。
从医生或患者角度,主要存在四点顾虑:手术能否改善生存?不手术是否会快速进展?是否会带来不可预料的风险?能否提升生活质量?针对这些问题,既往多项临床研究可供参考。例如土耳其的一项随机对照研究经过长期随访显示总生存获益,但其设计为先手术再系统治疗,与当前治疗模式不符。而日本、印度、美国等其他研究总体结果为阴性。
从改善生存的角度看,多数人群获益有限。那么,哪些患者不局部治疗会出现不可控进展?综合各项研究,此类患者比例在7%至19%之间,不足20%。许多患者后续进展以远处转移为主,甚至危及生命,而局部未见进展。因此,“不切除局部必出问题”实为伪命题,需个体化分析。
另有三项研究显示,局部手术并未显著改善生活质量。这些结果与直觉有所出入。但并非所有患者均不需手术。研究提示,单纯骨转移(尤其是单发)患者可能有生存获益趋势;前期系统治疗反应良好者亦可能获益;绝经前或年轻患者同样显示潜在获益;若其他部位控制良好仅局部进展,手术也可能带来获益。今年St.Gallen国际乳腺癌共识中,针对转移局限、系统治疗效果良好的患者,80%-90%的专家建议局部手术,这一结果颇具启发性,值得大家关注。
邵彬教授:特别感谢胡泓教授的分享。对于寡转移患者,首先需明确手术目的。现有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其在生存、复发转移及生活质量方面结果不一,因此人群筛选至关重要。对系统治疗效果良好、转移负荷低、单部位转移的患者,局部治疗可能带来生存与生活质量的双重获益。这要求临床医生精准把握病情,同时有待前瞻性研究进一步明确适应证。
胡泓教授提到系统治疗效果良好的患者更具手术价值,但目前缺乏明确界定。例如HR+HER2-乳腺癌疗效较好,三阴性乳腺癌相对较差,而HR+HER2+乳腺癌因治疗手段进步可实现长期疾病稳定或低负荷生存。请问胡泓教授,您如何界定“系统治疗良好”?哪些患者可考虑手术,哪些宜暂缓?能否分享您的临床经验?
胡泓教授:邵彬教授的问题非常关键。从一线临床研究数据看,三阴性乳腺癌中位总生存期约2–3年,生存期较短,局部手术获益可能有限。美国一项仅纳入20例患者的研究显示,三阴性乳腺癌组手术未见生存获益甚至可能不利。因此,我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手术持谨慎态度,仅在一、二线治疗反应极佳时才考虑,因影响生存的主要是远处转移,许多患者未必能从局部手术中获益。
而对于HR阳性或HER2阳性患者,一线研究中位总生存可超过5年,临床中部分患者生存期更长。例如去年AFT-38 PATINA研究显示,三阳性乳腺癌(HR+/HER2+)患者经TCHP诱导联合CDK4/6抑制剂治疗,可获得长期无进展生存(PFS)。我个人认为,对这两类分型,若PFS达1–2年且未进展,结合患者基础状态,可考虑手术。请问邵彬教授,在您的临床实践中,哪些类型患者、在何种时机下会考虑IV期手术?
邵彬教授:对于胡泓教授的问题,我们在此之前曾进行过非常深入的探讨。目前部分HR+HER2+乳腺癌患者一线中位PFS接近3年。如何定义“疗效良好”?是超过中位PFS,还是超过1年?或按临床试验常规定义为半年有效?我个人倾向于需要更长时间的反应期。若患者原发耐药、快速进展,即使手术仍须持续治疗以争取达到中位PFS。在局部手术获益不明确的前提下,宜筛选长期有效人群。此外,对手术有特殊需求者,如心理负担重、局部破溃风险高者,可更积极考虑手术,此时生存获益非唯一考量。需综合患者情况个体化决策。这是我的一些思考。
借此机会,我还想请教胡泓教授关于腔镜手术的进展。据了解,您在腔镜领域开展了大量工作,并组织学习班与交流活动。作为内科医生,虽不直接手术,但仍希望了解腔镜技术的最新发展。
胡泓教授:感谢邵彬教授对乳腺外科进展的关注。我院位于深圳,患者群体较年轻,平均年龄约39岁。门诊常见20多岁的年轻患者,甚至有无恋爱、婚姻经历的21岁患者,其对手术的需求不仅是保乳,更要求外观自然、表面无痕。
我中心近年致力于探索隐蔽切口保乳术,如乳晕切口、外侧切口、腋窝切口,并联合腔镜技术最大限度减少体表创伤。去年我中心保乳率达67%,多数以保乳为主。对无法保乳的多灶性或较大肿瘤患者,若无皮肤侵犯,我们推荐腔镜重建术,经腋窝小切口完成腔镜下切除与假体重建。该术式既确保肿瘤完整清除,又降低切口并发症风险。尤其假体重建最大并发症为感染,腋窝切口可显著减少感染与假体暴露风险,在疗效与安全性方面均具优势。近年来我们联合广东多家单位成立乳腺腔镜微创与重建培训基地,推动该技术普及,惠及更多患者。以上是我在腔镜与重建方面的部分工作分享。
邵彬教授:非常感谢胡泓教授的分享。各地患者特点不同,医生需结合区域实际开展适宜技术,推动技术发展才能更好地服务患者。感谢胡泓教授的宝贵工作,本次访谈至此结束。
胡泓教授:好的,谢谢邵彬教授提供交流平台,感谢各位。
邵彬教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乳腺肿瘤内科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乳腺中心学术主任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擅长:乳腺癌的精准治疗、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的综合性治疗。对于复发、耐药、难治性乳腺癌,不同分型:HER2阳性,三阴性,激素受体阳性,各种转移形式:肝、脑、肺、骨、胸壁转移,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的综合治疗及副反应处理。
MD Anderson访问学者
中华医学乳腺肿瘤青年学组委员
北京健康促进会乳腺癌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兼副主任委员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常委
中国医促会乳腺疾病分委会常委
北京健康促进会肿瘤心脏病专家委员会常委
北京性腺轴疾病防治研究会监事
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委员
北京癌症防治协会精准靶向诊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乳腺分会委员
胡泓教授
深圳市人民医院乳腺外科
科室负责人、外科学博士
深圳市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肿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乳腺肿瘤青年学组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预防医学会乳腺癌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乳腺癌个体化诊疗及MDT专委会常务委员
《Clinical Breast Cancer》编委
美国西北大学纪念医院Lynn Sage乳腺中心访问学者
日本东京癌研有明病院乳腺整形外科访问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