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2阳性乳腺癌的精准靶向治疗格局,正在被疗效出色的新一代抗体偶联药物(ADC)不断改写,对既往接受过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类靶向药治疗,或对T-DM1等早期ADC治疗已发生耐药的晚期患者,新一代ADC将成为治疗的全新希望。在近日召开的2025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胡夕春教授牵头开展的一项III期临床研究成果重磅公布(ESMO摘要号:LBA24),证实中国创新HER2 ADC博度曲妥珠单抗,可较T-DM1显著改善既往接受过至少一种抗HER2治疗和紫杉类治疗的不可切除局部晚期或转移性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博度曲妥珠单抗也以此正式获批上市,标志着我国HER2阳性乳腺癌再迎全新治疗选择。《肿瘤瞭望》特邀江苏省人民医院殷咏梅教授,介绍并点评博度曲妥珠单抗此次III期研究结果及临床意义,展望中国创新HER2 ADC对临床诊疗实践的影响和未来探索方向。
编者按:HER2阳性乳腺癌的精准靶向治疗格局,正在被疗效出色的新一代抗体偶联药物(ADC)不断改写,对既往接受过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类靶向药治疗,或对T-DM1等早期ADC治疗已发生耐药的晚期患者,新一代ADC将成为治疗的全新希望。在近日召开的2025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胡夕春教授牵头开展的一项III期临床研究成果重磅公布(ESMO摘要号:LBA24),证实中国创新HER2 ADC博度曲妥珠单抗,可较T-DM1显著改善既往接受过至少一种抗HER2治疗和紫杉类治疗的不可切除局部晚期或转移性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博度曲妥珠单抗也以此正式获批上市,标志着我国HER2阳性乳腺癌再迎全新治疗选择。《肿瘤瞭望》特邀江苏省人民医院殷咏梅教授,介绍并点评博度曲妥珠单抗此次III期研究结果及临床意义,展望中国创新HER2 ADC对临床诊疗实践的影响和未来探索方向。
2025年10月17日,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正式批准中国创新HER2 ADC博度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 botidotin/A166)上市,用于既往接受过一种或一种以上抗HER2药物治疗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HER2阳性成人乳腺癌患者。与此同时,博度曲妥珠单抗的Ⅲ期头对头研究KL166-Ⅲ-06(NCT06968585)结果,也在本届ESMO大会期间以最新突破性研究摘要(Late-Breaking Abstract,LBA)形式正式公布。
图1.博度曲妥珠单抗获批上市信息
成功奏响“中国好声音”,博度曲妥珠单抗在头对头研究中胜出
此次亮相ESMO年会的KL166-Ⅲ-06研究,是一项在我国开展的,在接受过≥1种抗HER2治疗(曲妥珠单抗及其生物类似物)和紫杉类治疗的不可切除局部晚期或转移性HER2阳性乳腺癌中,评估博度曲妥珠单抗对比恩美曲妥珠单抗(T-DM1)疗效和安全性的多中心、开放标签、随机对照Ⅲ期临床研究。该研究纳入了TKI经治患者,更符合中国临床时间,有望为中国患者提供二线及以上治疗的全新选择。
图2.KL166-Ⅲ-06研究设计
研究数据显示,博度曲妥珠单抗组使既往经治HER2阳性不可切除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较T-DM1组治疗的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显著下降61%(HR=0.39,95%CI 0.30-0.51,P<0.0001),中位PFS(mPFS)达11.1个月(vs.T-DM1组4.4个月),在所有亚组中均观察到一致的获益趋势,ORR高达76.9%(vs 53.0%);安全性方面,博度曲妥珠单抗组最常见的≥3级不良事件(TEAEs)为眼部相关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角膜疾病、干眼症和视物模糊等,在血液学毒性(如血小板减少)、肝毒性(转氨酶升高)以及间质性肺病/肺炎(ILD/p)的发生率上更低,且胃肠道耐受性良好。而T-DM1组最常见的≥3级TEAEs包括血小板计数降低和中性粒细胞降低等。
图3.KL166-Ⅲ-06研究PFS数据图
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中超过半数(59.3%)入组患者既往接受过HER2-TKI治疗,患者特征高度符合我国HER2阳性乳腺癌的临床实践现状,而博度曲妥珠单抗的成功,也将为其用于HER2-TKI经治患者提供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助力解决临床难题。
与同类ADC“差异化竞争”,中国创新药有望填补关键空白
近年来,德曲妥珠单抗(T-DXd)等创新ADC药物凭借出色的疗效,已逐步取代原有单抗类靶向药及T-DM1,成为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各线治疗的优先选择,但在大多数患者预后得到改善的同时,部分患者出现耐药或者不耐受,明确耐药机制、探索具有差异化特征和安全性的治疗方案,才可寻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案,进一步延长患者长期生存。
而T-DXd等ADC的耐药机制较为复杂,已知机制包括HER2表达下调、ADC摄取或释放障碍、细胞对载荷药物的耐受性增强等,且部分设计相似的ADC间可能出现“交叉耐药”(与毒性载荷相似、抗体靶点相同等有关),使临床医生在选择后续方案时,常面临疗效与耐受性的双重困境,为此就需要更多创新药物实现破局。
博度曲妥珠单抗则通过药物结构设计上的独具匠心,以独特优势实现“差异化竞争”:其搭载的药物载荷为新型MMAF类似物——高细胞毒性微管蛋白抑制剂Duo-5,作用机制不同于T-DXd所使用的拓扑异构酶Ⅰ,创新连接子也使博度曲妥珠单抗的药物-抗体比(DAR)均一稳定。
图4.博度曲妥珠单抗设计特点
亮相ESMO大会并获批上市,博度曲妥珠单抗未来更加可期
基于本次正式公布的KL166-Ⅲ-06研究结果,博度曲妥珠单抗将跻身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二线及以上治疗,成为HER2单抗及HER2-TKI经治患者的治疗选择之一。
进一步结合临床实际需求来看,对存在肿瘤负荷较高、疾病进展较快、有合并症等特殊情况的患者,也可进行个体化决策,优先选用抗肿瘤活性优于T-DM1的博度曲妥珠单抗,或适时调整用药剂量和治疗策略,这也表明中国创新ADC药物的研发和临床探索,均应以真实世界诊疗需求为导向,追上乃至引领全球HER2靶向治疗的发展趋势。
总而言之,博度曲妥珠单抗已经成为快速发展的中国抗肿瘤创新药代表之一,凭借优秀的疗效数据和可管理的安全性表现亮相国际学术舞台,为我国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提供了更接近临床实践的中国方案。
殷咏梅教授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副理事长
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
第19届St.Gallen国际乳腺癌大会专家团成员
CSCO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
中国医师协会精准医疗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CSCO患者教育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CSCO BC指南执笔专家
荣获2021年度,2023年度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链创新风云榜“Leading Pl桂冠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