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MO热评丨张聚良教授:GeparNuevo长期随访数据公布,揭示度伐利尤单抗新辅助治疗为早期三阴性乳腺癌带来持久生存获益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5/10/24 11:06:58  浏览量:1361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2025年ESMO年会上,GeparNuevo研究的长期随访结果数据公布(摘要号:292MO)。数据显示,尽管度伐利尤单抗联合新辅助化疗未显著提高pCR率,但显著改善了患者的长期生存,包括iDFS、DDFS和OS。尤其在达到pCR的患者中,试验组7年OS率达100%,提示免疫治疗可能通过持续免疫监视带来深远获益。肿瘤瞭望特邀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张聚良教授对该研究进行点评,探讨免疫治疗在早期三阴性乳腺癌中的优化策略与未来方向。

编者按:2025年ESMO年会上,GeparNuevo研究的长期随访结果数据公布(摘要号:292MO)。数据显示,尽管度伐利尤单抗联合新辅助化疗未显著提高pCR率,但显著改善了患者的长期生存,包括iDFS、DDFS和OS。尤其在达到pCR的患者中,试验组7年OS率达100%,提示免疫治疗可能通过持续免疫监视带来深远获益。肿瘤瞭望特邀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张聚良教授对该研究进行点评,探讨免疫治疗在早期三阴性乳腺癌中的优化策略与未来方向。
 
研究简介

研究题目:

度伐利尤单抗联合新辅助化疗在早期三阴性乳腺癌中的应用:GeparNuevo研究的长期随访结果
 
292MO-Durvalumab in combination with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in early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Long-term analysis from the GeparNuevo trial

研究背景
 
II期的GeparNuevo临床试验评估了在早期三阴性乳腺新辅助化疗的同时,加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度伐利尤单抗的价值。尽管加上度伐利尤单抗后,主要研究终点pCR率并没有得到显著提升,但在次要研究终点,包括无浸润性疾病生存(iDFS),无远处复发生存(DDFS)及总生存方面,与安慰剂相比,度伐利尤单抗显著改善了患者生存。此次为更新的长期随访结局报告。
 
研究方法
 
GeparNuevo研究入组人群为经中心病理证实的三阴性乳腺癌,cT1b-cT4a-d肿瘤,按1∶1随机分组,试验组为度伐利尤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周疗续贯剂量密集EC新辅助化疗,对照组为安慰剂联合同样的新辅助化疗方案。试验组度伐利尤单抗仅在新辅助治疗阶段应用,在辅助治疗不再使用。预设分层为患者的肿瘤基质浸润性淋巴细胞(sTILs)的水平,>10%为高水平,<10%为低水平。
 

研究结果
 
自2016年6至2017年9月,共有174例患者入组,在中位随访时间86.4个月(范围:4.9-103)时,共计出现50例iDFS事件。6年及7年的iDFS生存数据如下图(6年iDFS率:79.6%vs62.8%;7年iDFS率:73.7%vs60.7%)。研究显示,与安慰剂相比,度伐利尤单抗显示出持续的iDFS获益,同时,DDFS及OS也得到显著的改善。
 
 
在达到pCR的患者中,试验组7年OS率为100%,对照组为82.5%(P=0.0053)。
 
 
71例non-pCR患者中,有39例可评估残余病灶(RD)的sTILs,对于残余病灶中sTIL高的患者(>10%),7年iDFS率为92.3%(56.6%-98.9%),而对于sTIL低的患者(<10%),7年iDFS率为51.4%(29.2%-69.7%)。探索性亚组分析显示,初始淋巴结阳性的患者,更能从度伐利尤单抗的治疗中获得iDFS的改善[HR 0.33(95%CI:0.144-0.771),P=0.01;交叉P=0.045]。
 
研究结论
 
仅在新辅助治疗阶段加入度伐利尤单抗,就可以显著改善早期三阴性乳腺癌的长期生存结局,尤其是在达到pCR的患者中,同样能看到显著的改善。这些结果也进一步提示,对于辅助治疗是否加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对长期生存的影响需进一步评估。

专家点评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早期三阴性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也得到了包括NCCN指南在内的推荐,但是对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早期三阴性乳腺癌中的应用仍有不少值得探索的问题:如应用时长问题,对于化疗能获得pCR的人群是否需要加用等。
 
GeparNuevo研究长期随访结果给我们带来了很好的启示,尽管没能显著提升pCR,但是对于长期的生存结局,包括iDFS,DDFS及OS,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尤其是对达到pCR的患者,也显示出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的生存改善。这就提示我们pCR与pCR亦有不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能具有长期的生存改善机制:通过免疫激活,可以使患者具有长期的免疫监视,对于循环中的微小病灶能及时杀灭,即使对于能通过化疗达到pCR,也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
 
免疫治疗的时长亦是需要探索的问题,通过新辅助阶段的应用,使得患者恢复了对肿瘤细胞的识别,且能长期保持这一识别能力,是否还需要在辅助阶段继续使用?相应的,一些辅助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如IMpassion030研究未能发现在辅助阶段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获益,值得进一步进行探索。
 
张聚良教授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甲乳血管外科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乳腺学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中西整合乳腺癌专委会委员
陕西省医师协会乳腺甲状腺分会副会长
陕西省抗癌协会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陕西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陕西省抗癌协会药物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乳腺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