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MO中外对话丨顶峰相见,中国创新ADC sac-TMT、A166改写乳腺癌治疗格局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5/11/5 15:11:23  浏览量:157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2025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盛大召开,中国创新药物、创新研究大放异彩。会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胡夕春教授以最新突破摘要(LBA)分享了中国原研抗HER2抗体偶联药物(ADC)博度曲妥珠单抗(A166)在HER2阳性乳腺癌二线治疗成功挑战恩美曲妥珠单抗(T-DM1)的关键Ⅲ期临床研究。基于该研究,A166于2025年10月17日获得中国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为临床带来了新的标准治疗方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李曼教授也以LBA分享了中国首个原研Trop-2 ADC芦康沙妥珠单抗(sac-TMT,SKB264)用于HR+/HER2-晚期乳腺的OptiTROP-Breast02研究,带来了更长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值此盛会召开之际,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殷文瑾教授的主持下,来自美国希望城综合癌症中心(City of Hope Comprehensive Cancer Center)的Hope S.Rugo教授与胡夕春教授、李曼教授在ESMO会场顶峰相见,深入探讨了中国创新ADC的杰出成果及未来出海的重要方向。

编者按:2025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盛大召开,中国创新药物、创新研究大放异彩。会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胡夕春教授以最新突破摘要(LBA)分享了中国原研抗HER2抗体偶联药物(ADC)博度曲妥珠单抗(A166)在HER2阳性乳腺癌二线治疗成功挑战恩美曲妥珠单抗(T-DM1)的关键Ⅲ期临床研究。基于该研究,A166于2025年10月17日获得中国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为临床带来了新的标准治疗方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李曼教授也以LBA分享了中国首个原研Trop-2 ADC芦康沙妥珠单抗(sac-TMT,SKB264)用于HR+/HER2-晚期乳腺的OptiTROP-Breast02研究,带来了更长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值此盛会召开之际,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殷文瑾教授的主持下,来自美国希望城综合癌症中心(City of Hope Comprehensive Cancer Center)的Hope S.Rugo教授与胡夕春教授、李曼教授在ESMO会场顶峰相见,深入探讨了中国创新ADC的杰出成果及未来出海的重要方向。
 
抗HER2 ADC新星
博度曲妥珠单抗谱写二线治疗新希望
 
殷文瑾教授:此次ESMO年会胡夕春教授分享了中国抗HER2 ADC A166对比T-DM1治疗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研究。请您分享一下该研究主要结果。A166从药物设计到临床表现与其他抗HER2 ADC有何不同?
 
胡夕春教授:我们在ESMO口头报告了此项全国、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主要针对曲妥珠单抗及紫杉类经治的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按1:1分组后对比A166与T-DM1的疗效及安全性。该研究共入组了中国365例患者,既往接受过1线或≥2线抗HER2治疗的患者约各占一半,主要终点是独立评审委员会(BICR)评估的PFS。在研究开展过程中,首次中期分析披露其PFS结果,第二次则披露最终PFS结果,若PFS达到优效,则继续检验总生存期(OS)。
 
A166Ⅲ期研究设计
 
此次公布的结果显示,T-DM1组mPFS为4.4个月,A166组将mPFS延长至11.1个月(HR 0.39;95%CI:0.30,0.51;P<0.0001),达到阳性结果,期待未来OS的进一步验证[1]
 
A166Ⅲ期研究BICR评估的PFS
 
该研究入组患者中,帕妥珠单抗经治患者约占45%,TKI经治患者约占60%,贴合中国当前诊疗现状,其所披露的阳性结果将对临床实践产生较大影响。今年ESMO期间,DESTINY-Breast05[2]、DESTINY-Breast11[3]、DESTINY-Breast09[4]亚组分析等数据相继披露,昭示着德曲妥珠单抗(T-DXd)已经走向前线。然而在T-DXd经治后进展的患者中,暂无可选的治疗方案。A166的出现时机十分恰当,为此类经治后进展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再者,T-DXd相关的间质性肺病(ILD)/肺炎是临床特别关注的不良反应,既往存在此类病史的患者一般不建议应用T-DXd,A166也为该人群带来了解决方案。
 
ope S.Rugo教授:MMAF类似物与眼毒性相关,A166、ARX788等以MMAF为细胞毒载荷的ADC均具有眼毒性,您均深度参与了二者相关研究,应如何管理患者眼毒性?
 
胡夕春教授:此类药物的眼毒性呈现出非受体依赖性的特点,细胞毒载荷会被眼睛摄取导致相关不良事件。在临床研究中,我们会采用人工泪液、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等预防或缓解患者眼部症状。
 
Hope S.Rugo教授:针对眼毒性,我们在临床中与眼科医生合作,会采用一些滴眼液防止细胞毒药物的过度吸收,可在保障疗效的基础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使患者获得生存时间与生活质量双重获益。众所周知,A166等药物对患者非常有效,因此在多学科诊疗的支持下进一步确保患者的生活质量,将有助于患者回归正常生活。
 
殷文瑾教授:在您看来,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还有哪些未被满足的需求,A166可及后将会对国内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治疗格局带来哪些改变?
 
胡夕春教授:在本项研究中,A166取得了PFS阳性结果,我们对其未来的OS获益充满期待。若最终证实A166可以取得OS获益,那它一定会成为新的标准治疗方案。如今,ADC药物蓬勃发展,包括了T-DM1、T-DXd、A166等,在一线抗HER2治疗进展后A166将成为新的选择。在HER2阳性乳腺癌的注册临床研究中,DESTINY-Breast03研究T-DXd二线治疗的客观缓解率为79.7%[5],A166的Ⅲ期研究达到了76.9%,亦是一种高效的治疗方案。此外,A166的安全性也很有特色,为临床二线治疗提供了新的、更安全的选择。基于其疗效及安全性数据,A166一方面将解决抗HER2治疗进展后的克服耐药需求,另一方面以不同的不良反应谱为不适合T-DXd的患者提供更安全的治疗选择,从而改写二线治疗格局。
 
A166Ⅲ期研究BICR评估的缓解状况
 
OptiTROP-Breast02研究曝阳
sac-TMT又下一城

殷文瑾教授:近年来,Trop-2 ADC在HR+/HER2-乳腺癌中取得了极大进步。此次ESMO年会,李曼教授分享了首个中国原研Trop-2 ADC治疗HR+/HER2-乳腺癌全中国人群的Ⅲ期OptiTROP-Breast02研究,请问应如何看待sac-TMT在乳腺癌领域取得的重要突破?
 
李曼教授:Sac-TMT作为首个中国原研的Trop-2 ADC,甫一上市即备受瞩目。此前,基于OptiTROP-Breast01研究中sac-TMT二线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良好效果[6],《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2025》[7]、《中国抗癌协会与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5年v2.0版精要本)》[8]均将其作为标准治疗方案予以推荐。
 
本次ESMO年会中向大家公布的OptiTROP-Breast02研究主要聚焦HR+/HER2-晚期乳腺癌,要求所有患者均接受过1-4线化疗,且至少接受过1次CDK4/6i、内分泌治疗及紫杉类治疗。该研究共纳入399例患者,均为CDK4/6i经治且至少接受过1次化疗,按1:1随机分组后分别予以sac-TMT或研究者选择的化疗方案(ICC)。
 
OptiTROP-Breast02研究设计
 
结果显示,sac-TMT较ICC显著延长了mPFS,为8.3个月vs.4.1个月(HR 0.35;95%CI,0.26-0.48;P<0.0001)。OS虽尚不成熟,但sac-TMT较ICC降低了63%的死亡风险(HR 0.33;95%CI,0.18-0.61)。同时,sac-TMT组ORR达到41.5%,ICC组为24.1%,取得了更好的缓解效果。
 
OptiTROP-Breast02研究BICR评估的PFS
 
安全性方面,sac-TMT安全性特征与既往研究一致,未发现新的安全性信号。Sac-TMT组和ICC组≥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发生率分别为62.0%和64.8%,两组最常见的TRAE均为血液学毒性。sac-TMT组常见的非血液学TRAE为口腔黏膜炎,主要为1-2级,ILD/肺炎发生率低(sac-TMT组1.5%vs.ICC组1.0%,均为1~2级),未发生导致治疗终止的TRAE,且研究期间未报告治疗相关死亡事件。其可预测、可管理的安全性特征有助于保障治疗的顺利实施与患者的长期生活质量[9]。
 
OptiTROP-Breast02研究安全性
 
总体而言,OptiTROP-Breast02研究取得了更好的治疗效果和可靠的安全性,sac-TMT在HR+/HER2-晚期乳腺癌治疗中的表现与国际Trop-2 ADC并驾齐驱,提示中国创新药的疗效可靠。此次ESMO大会,OptiTROP-Breast02研究以LBA形式报道,获得了国际专家的广泛认可,再次证实了中国原研Trop-2 ADC品质已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期待未来在Hope S.Rugo教授的带领下,继续推进sac-TMT在全球的临床研究,使中国好药服务于全球乳腺癌患者。
 
殷文瑾教授:目前中国已有三款Trop-2 ADC获批应用于临床,Hope S.Rugo教授在三者的临床研究中积累了丰富经验。请问您对此三款药品有何看法,对其在癌症治疗的潜力有何期待?
 
Hope S.Rugo教授:OptiTROP-Breast02研究取得了非常优秀的研究结果,包括更好的缓解效果和更长的PFS。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在三者中并无任何头对头对比的数据,正如此次ESMO年会中所指出,当前ADC的临床选择可能仍要基于患者人群特征及安全性考量。可以肯定,sac-TMT对HR+/HER2-乳腺癌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案,在TNBC中也取得了很好的表现。目前,我们正在国际上开展TroFuse系列研究,其研究设置基本与中国研究一致,初步展现了令人鼓舞的效果。sac-TMT的主要不良事件是血液学毒性与口腔炎,恶心程度更轻,且无ILD。TroFuse系列研究在维持疗效的基础上,表现出了很好的耐受性。当前我们无法确定哪种ADC会是未来的优选方案,但我们仍在持续探索不同人群中此类药物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实践带来指导。
 
技术革新与国际合作
中国创新走向世界

殷文瑾教授:包括此次ESMO年会在内,中国创新药物不断在国际舞台呈现优秀的数据,请各位专家谈谈对中国创新药物走向全球有哪些建议?
 
胡夕春教授:A166是中国创新药物走向世界的代表之一,具有诸多专利技术。该药采用定点偶联技术保障了结构的均一性,药物抗体比(DAR)为2:1。A166采用Val-Cit连接子,在外周循环中保持稳定,进入肿瘤细胞后,会被肿瘤细胞中高表达的组织蛋白酶B特异性裂解,释放细胞毒载荷。
 
药物创新是以技术革新为基础的。基于A166结构设计及机制创新,其Ⅰ期研究显示ORR高达73.9%,mPFS达到12.3个月,为我们开展后续临床研究树立了信心[10]。因此,我们在A166Ⅲ期研究设计之初,针对当时唯一的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二线标准治疗方案T-DM1采用了头对头比较的设计,并在此次ESMO年会展现了阳性结果。对于大家关注的眼毒性,我们在临床研究中发现患者耐受性较好,仅2例(1.1%)患者出现停药,可在A166开始使用的前三个月加强检查,采用相应的预防措施,若出现任何症状,可根据眼科医生的建议处理。
 
总之,中国生物制药、生物技术的进步,推动了ADC的发展,并在临床研究中得到验证。技术革新是引领中国新药发展的基石所在。
 
李曼教授:中国创新药已经得到了国际认可,但这条出海之路才刚刚起步。未来,中国创新药企要加强源头创新,探索新靶点、新技术、新方法,通过全球多中心的临床研究、通过像胡夕春教授和Hope S.Rugo教授等大咖的共同引领、通过商业并购等方式推动中国创新药更快走出国门,进而惠及中国、乃至全球的肿瘤患者。
 
Hope S.Rugo教授:中国在新药研发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我认为,推动中国创新药物进入全球的最好方式是国际合作,譬如sac-TMT在科伦博泰和默沙东的合作下加速了国际发展的脚步,其他双特异性抗体等也在该模式下蓬勃发展。此类国际合作不仅推动了药物迅速进入临床,而且还在国际患者中深入发掘了药物基因组学变化、不同既往治疗等方面的影响,为我们加深人种差异的理解发挥了重要作用。于我而言,国际合作下的创新药物发展,及其研究进展的公布,都是非常令人振奋的。
 
参考文献
 
[1]Xichun Hu,Jian Zhang,Quchang Ouyang,et al.LBA24-Trastuzumab botidotin vs trastuzumab emtansine(T-DM1)in HER2-positive unresectable or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Results from a randomized phase III study.2025 ESMO LBA24.
 
[2]Charles E.Geyer,Yeon Hee Park,Zhi-Ming Shao,et al.LBA1-Trastuzumab deruxtecan(T-DXd)vs trastuzumab emtansine(T-DM1)in patients(pts)with high-risk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positive(HER2+)primary breast cancer(BC)with residual invasive disease after neoadjuvant therapy(tx):Interim analysis of DESTINY-Breast05.2025 ESMO LBA1.
 
[3]Nadia Harbeck,Shanu Modi,Lajos Pusztai,et al.291O-DESTINY-Breast11:Neoadjuvant trastuzumab deruxtecan alone(T-DXd)or followed by paclitaxel+trastuzumab+pertuzumab(T-DXd-THP)vs SOC for high-risk HER2+early breast cancer(eBC).2025 ESMO 291O.
 
[4]Sibylle Loibl,Zefei Jiang,Romualdo Barroso-Sousa,et al.LBA18-Trastuzumab deruxtecan(T-DXd)+pertuzumab(P)vs taxane+trastuzumab+pertuzumab(THP)for patients(pts)with HER2+advanced/metastatic breast cancer(a/mBC):Additional analyses of DESTINY-Breast09 in key subgroups of interest.2025 ESMO LBA18.
 
[5]Cortés J,Kim SB,Chung WP,et al.Trastuzumab Deruxtecan versus Trastuzumab Emtansine for Breast Cancer.N Engl J Med.2022;386(12):1143-1154.doi:10.1056/NEJMoa2115022
 
[6]Yin Y,Fan Y,Ouyang Q,et al.Sacituzumab tirumotecan in previously treated metastatic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a randomized phase 3 trial.Nat Med.2025;31(6):1969-1975.doi:10.1038/s41591-025-03630-w
 
[7]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工作委员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2025).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25.04.
 
[8]《中国抗癌协会与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编撰秘书处,中国抗癌协会与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5年版精要本)v2.0.-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25年6月.
 
[9]Man Li,Ying Fan,Huihui Li,et al.LBA23-Sacituzumab tirumotecan(sac-TMT)vs investigator’s choice of chemotherapy(ICC)in previously treated locally advanced or metastatic hormone receptor-positive,HER2-negative(HR+/HER2-)breast cancer(BC):Results from the randomized,multi-center phase III OptiTROP-Breast02 study.2025 ESMO LBA23.
 
[10]Zhang J,Liu R,Gao S,et al.Phase I study of A166,an antibody?drug conjugate in advanced HER2-expressing solid tumours.NPJ Breast Cancer.2023;9(1):28.Published 2023 Apr 18.doi:10.1038/s41523-023-00522-5
 
胡夕春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博士研究生导师
ESMO乳腺癌Faculty Member
国际ABC 5-7 panelist
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肿瘤内科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专委会荣誉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临床化疗专委会副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分子靶向专委会副主委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乳腺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上海市医师协会肿瘤分会副会长
上海市抗癌协会常务理事
上海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上海抗癌协会癌症康复和姑息治疗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审评中心审评专家
发表论著300多篇,包括Lancet Oncol和杂志等
主编《肿瘤内科方案的药物不良反应及对策》和《肿瘤科常见诊疗问题问答-胡夕春医生查房实录》等
主持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等
获上海市领军人才、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二等奖、全国妇幼健康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上海市医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
 
Hope S.Rugo教授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海伦·迪勒家庭综合癌症中心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海伦·迪勒家庭综合癌症中心血液和肿瘤学部门医学教授
乳腺肿瘤学和临床试验教育主任
 
李曼教授
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肿瘤学科主任、教研室主任
I期临床试验病房主任
辽宁省特聘教授、辽宁省百千万人才百人层次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肿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辽宁省医学会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
辽宁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大连市医学会肿瘤分会主任委员
 
殷文瑾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乳腺外科行政副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肿瘤学博士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智慧与健康产业发展公益基金第一届乳腺疾病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乳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家族遗传性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心脏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翻译小组副组长,第一届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甲乳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上海市优生优育科学协会(上海市妇幼保健协会)首届乳腺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女医师协会第二届科普专委会委员,上海市女医师协会第一届外科女医师专委会委员
JCO中文版-乳腺肿瘤专刊青年编委,《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青年编委,《医学参考报》医学科普专家库通讯编委
上海医师志愿者联盟首席医疗专家,东航空中医疗专家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乳腺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