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漫《浪浪山小妖怪》中,我们看到了一群小妖怪在职场的挣扎与迷茫——他们怀揣理想,却被繁重的工作压得喘不过气;他们渴望成长,却困在重复的日常中找不到出路。这种困境,恰似当下中国肿瘤科医生的真实写照。长期面对生死考验、高强度工作以及复杂的医患关系,中国肿瘤科医生的的心理健康状况值得全社会关注。本文基于两项大规模全国性研究,揭示中国肿瘤科医生的职业倦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编者按:在国漫《浪浪山小妖怪》中,我们看到了一群小妖怪在职场的挣扎与迷茫——他们怀揣理想,却被繁重的工作压得喘不过气;他们渴望成长,却困在重复的日常中找不到出路。这种困境,恰似当下中国肿瘤科医生的真实写照。长期面对生死考验、高强度工作以及复杂的医患关系,中国肿瘤科医生的的心理健康状况值得全社会关注。本文基于两项大规模全国性研究,揭示中国肿瘤科医生的职业倦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肿瘤科是临床压力最大的科室之一。医生们不仅要面对患者的痛苦和死亡,还要处理高毒性治疗方案带来的风险,以及在缓解症状与积极治疗之间寻找平衡的艰难抉择。这种长期的精神压力和工作强度使得肿瘤科医生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医疗资源相对紧张。据统计,中国医患比例仅为1:735,远低于西方国家的1:280-1:640[1]。这种资源紧张进一步加剧了医生的工作压力。特别是在肿瘤治疗领域,患者治愈率相对较低,医生常常需要面对治疗失败的挫折感,这些因素都可能成为职业倦怠的催化剂。
中国肿瘤科医生的职业倦怠和满意度调查
2019年发表在《The Oncologist》期刊上的全国性调查为我们提供了中国肿瘤科医生职业倦怠的现状[2]。这项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张力教授团队开展的研究,通过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和中国康复与姑息治疗委员会(CRPC)对3500名肿瘤科医生进行了调查,最终获得1620份有效问卷(46.3%)。
研究使用职业倦怠测量的金标准——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MBI-HSS)进行评估。结果显示:
- 51%的中国肿瘤科医生存在至少一种职业倦怠症状
- 39%表现出高度情绪衰竭(EE≥27)
- 37%有高度去人格化(DP≥10)表现
- 57.2%自觉个人成就感较低(PA≤33)
- 20.9%同时存在三种倦怠症状
与美国同行相比,中国肿瘤科医生的职业倦怠率相似(51%vs约50%),但个人成就感明显更低(20.9%vs 63.0%)。这种差异可能与中国医生的工作环境和待遇有关。多变量分析进一步揭示了与中国肿瘤科医生职业倦怠相关的五大因素:
- 患者治愈率低(OR 0.986)
- 患者照护时间长(OR 1.010)
- 夜班频率高(OR 1.185)
- 复诊时间短(OR 0.961)
- 周末查房多(OR 1.014)
值得注意的是,患者治愈率低这一因素在西方研究中较少被强调,但在中国情境下却成为职业倦怠的重要预测指标。这可能反映了中国肿瘤科医生在面对治疗局限性时的特殊压力。
职业满意度的调查显示,中国肿瘤科医生的职业满意度显著低于美国同行:
- 仅34.4%的医生表示会再次选择从医(美国82.5%)
- 仅52.1%的医生会再次选择肿瘤专科(美国80.4%)
△不同年龄肿瘤科医生的职业满意度
进一步分析发现,对薪酬的不满与职业满意度低显著相关(P<0.001,OR 1.66)。中国肿瘤科医生的平均薪酬仅为2015年人均GDP的1.95倍,远低于全球平均的4.3倍和美国5.8倍的水平。
研究还发现,职业倦怠与对医患关系的负面看法密切相关(P<0.001,OR 2.07)。71%存在职业倦怠的医生对医患关系持负面看法,而无倦怠的医生中这一比例仅为11.2%。中国肿瘤科医生每周平均接诊114.7名患者(美国86.7例),分配给每位初诊和复诊患者的时间分别仅为16.37和10.89分钟(美国49.1和18.2分钟),这种时间压力可能是影响医患关系的重要因素。
△患者治愈率与职业倦怠/满意度的关联
△职业倦怠与医患关系的关联
肿瘤科是职业倦怠的高发科室吗?
2022年发表在《Frontiers in Public Health》上的全国横断面研究[3],为我们理解肿瘤科医生在中国全体医疗专业人员中的职业倦怠状况提供了参照。这项由北京协和医院和中国香港中文大学合作的研究,调查了中国6个省份(山东、江苏、江西、山西、陕西、四川)25120名医疗专业人员。
研究发现中国医生职业倦怠整体状况:
- 60.8%的医疗专业人员报告至少一种职业倦怠症状
- 35.5%有高度情绪衰竭(EE≥27)
- 30.0%有高度去人格化(DP≥10)
- 38.4%个人成就感低(PA≤33)
- 11.2%同时存在三种症状
虽然本研究未专门分析肿瘤科数据,但其中不同专科间的差异显著。与职业倦怠高风险相关的专科包括:
- 精神科(AOR 1.605)
- 重症监护(AOR 1.514)
- 急诊医学(AOR 1.471)
- 内科(AOR 1.469)
- 肿瘤科(AOR 1.441)
- 儿科(AOR 1.317)
△中国医生职业倦怠和满意度的多因素分析(专业)
肿瘤科医生的职业倦怠风险在所有专科中排名第五,显著高于参照组麻醉科。这一发现与上述研究相互印证,表明肿瘤科确实是职业倦怠的高发领域。
这两项研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肿瘤科医生作为医疗队伍中的重要群体,他们的职业健康直接关系到癌症患者的照护质量。研究显示,中国肿瘤科医生面临着与西方同行相似甚至更严峻的职业倦怠挑战,尤其是个人成就感和职业满意度明显偏低。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工作负荷过重(如患者数量多、工作时间长、行政事务繁杂)、肿瘤治愈率低带来的职业挫折感、资源分配不均(如三级医院压力集中,基层能力不足)、薪酬待遇不匹配、医患关系紧张等。
在这个中国医师节,让我们向所有奋战在抗癌一线的肿瘤科医生致敬。他们每天面对生死考验,却依然坚守岗位,用专业和爱心守护患者生命。关注他们的职业健康,不仅是医疗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是对这群生命守护者最基本的关怀。期待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能够为肿瘤科医生创造更有利于职业发展的环境,让他们能够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抗击癌症的伟大事业中。
参考文献:
[1]Li J,Yang W,Cho SI.Gender differences in job strain,effort-reward imbalance,and health functioning among Chinese physicians.Soc Sci ed 2006;62:1066–1077.
[2]Ma S,Huang Y,Yang Y,et al.Prevalence of Burnout and Career Satisfaction Among Oncologists in China:A National Survey.Oncologist.2019;24(7):e480-e489.doi:10.1634/theoncologist.2018-0249
[3]Xiao Y,Dong D,Zhang H,et al.Burnout and Well-Being Among Medical Professionals in China:A National Cross-Sectional Study.Front Public Health.2022;9:761706.Published 2022 Jan 17.doi:10.3389/fpubh.2021.76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