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快讯>正文

决胜巅峰!《Bladder》杂志2025膀胱肿瘤MDT病例挑战赛圆满收官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5/9/12 13:45:57  浏览量:2552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膀胱肿瘤诊疗近年来已全面迈入精准化、个体化、全程化的新时代,以国产抗体偶联药物(ADC)为代表的药物治疗与微创手术、机器人手术等外科技术方面的进步齐头并进,为患者提供了更为高效安全的治疗选择,充分改善患者生存预后并提高生活质量。诊疗模式的发展和变革,无疑对临床医生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主动打破学科间的壁垒,有效整合多学科资源,为每位患者量身打造高质量的个体化诊疗方案势在必行。

编者按:膀胱肿瘤诊疗近年来已全面迈入精准化、个体化、全程化的新时代,以国产抗体偶联药物(ADC)为代表的药物治疗与微创手术、机器人手术等外科技术方面的进步齐头并进,为患者提供了更为高效安全的治疗选择,充分改善患者生存预后并提高生活质量。诊疗模式的发展和变革,无疑对临床医生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主动打破学科间的壁垒,有效整合多学科资源,为每位患者量身打造高质量的个体化诊疗方案势在必行。
 
为全方位、多层次、大范围精进我国膀胱肿瘤精准诊疗水平,以具有示范价值的疑难、复杂病例带动临床工作者诊疗能力和思维提升,在国际权威期刊《Bladder》鼎力支持下,“2025膀胱肿瘤MDT病例挑战赛”于今年2月正式启动,全国17大赛区的各支优秀MDT战队历经多轮较量,最终有5支战队过关斩将,在9月4日于大连举办的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术会议(2025 CUA)期间,同期举办的MDT病例挑战赛全国总决赛上一决高下,本文特此整理了本次全国总决赛的精彩内容,供广大临床工作者借鉴。
 
 
会议主席、解放军总医院张旭院士在开场致辞中表示,我国泌尿肿瘤外科诊治能力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药物治疗也迎来了国产创新ADC等全新选择,但将创新治疗手段转化为患者生存获益,仍需要广大同行不懈努力。MDT病例挑战赛自启动以来,为全国临床工作者搭建了高效的经验交流平台,有力深化了对膀胱肿瘤创新治疗理念与实践的认知,未来期待更多优秀的团队和医生将最新诊治经验和研究成功投稿至《Bladder》期刊,助力中国学术力量发出中国之声。
 
张旭教授致辞
 
会议主席、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刘志宇教授作为东道主,向来自全国各地的与会专家和晋级决赛的5支MDT团队表示热烈欢迎,期待参赛团队在滨海之城大连赛出风采、彰显实力。
 
刘志宇教授致辞
 
会议主席、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黄健教授随后致辞,指出随着创新治疗药物的涌现及诊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膀胱癌诊疗更需要依托MDT协作、落实个性化诊疗、贯穿全程管理。MDT病例交流既是剖析临床实践中是否达成上述目标的关键窗口,更是助力中青年临床工作者提升能力的宝贵契机,期待与会同道们能将所学所悟转化为临床行动,切实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黄健教授致辞
 
会议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邢念增教授在致辞中也表示,本次病例挑战赛充分反映了以抗HER2 ADC维迪西妥单抗为代表的ADC药物,正在全面变革膀胱肿瘤治疗,ADC药物的良好疗效不仅可显著改善患者生存预后,还能使既往治疗中的许多不可能变为可能,如对分期较晚的膀胱癌患者成功保膀胱等,而参赛选手也展现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诊疗素养,期待这些进步能够转化为临床实践中患者治疗需求的进一步满足。
 
邢念增教授致辞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傅强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苟欣教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秦卫军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尧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王少刚教授、解放军总医院李宏召教授、辽宁省肿瘤医院胡滨教授等国内知名泌尿肿瘤专家,也受邀主持本次病例挑战赛的各个环节。
 
《Bladder》杂志执行主编、解放军总医院慈维敏教授向与会专家介绍了《Bladder》杂志期刊概况及征稿规则;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李振华教授则介绍了总决赛的5支参赛团队、20余名泌尿领域大咖组成的专业评委团、以及比赛的评分规则及奖项设置情况,随后正式进入激动人心的病例比赛环节。
 
慈维敏教授介绍《Bladder》期刊相关情况
 
病例1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MDT团队
 
 
患者为复发性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MIUC),且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及卡介苗(BCG)膀胱灌注治疗后复发,保膀胱意愿明确。经泌尿外科、肿瘤内科、病理科及放射科组成的MDT团队讨论后,基于病理检测HER2 IHC 2+及PD-L1高表达,综合使用化疗、放疗、抗HER2-ADC维迪西妥单抗及PD-1抑制剂行保膀胱治疗,其中维迪西妥单抗+PD-1抑制剂治疗共10个周期,疗效评价达完全缓解(CR),维持至今超30个月,为患者打赢了保卫膀胱的第一战。
 
团队互评环节,山东省立医院MDT团队表示BCG灌注失败的患者治疗难度较高,而同济医院MDT团队采用先进的综合治疗手段,成功实现保膀胱目标;同济医院MDT团队也介绍了中心已在积累数据的“保膀胱同济方案”,2周期化疗后序贯维迪西妥单抗+PD-1抑制剂的研究正在进行中,客观缓解率(ORR)接近90%,未来有望公布成果。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MDT团队成员
 
评委点评环节,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王春喜教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何旺教授、大连市中心医院于广海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陈辉教授认为,本例患者诊疗过程囊括了膀胱癌现有的几乎全部治疗手段,为刚过60岁的患者成功保膀胱至今,无进展生存已超30个月,且有效确保患者生活质量,体现了MDT团队高超的诊疗素养。
 
病例2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MDT团队
 
 
患者为浸润性高级别UC,且入院时已有肝单发转移及腹壁转移;经泌尿外科、肿瘤科、病理科及影像介入科组成MDT团队讨论后,确定治疗方案为膀胱部分切除+腹壁肿瘤切除+肝转移瘤射频消融+系统性药物治疗,术后复查未见疾病残留(NED);术后首程辅助治疗方案为膀胱灌注+PD-1抑制剂,后换用PD-1抑制剂+卡铂治疗2个周期,因患者不耐受卡铂及病理检测HER2 IHC 2+,系统性药物方案调整为维迪西妥单抗+PD-1抑制剂治疗6个周期(后继续免疫维持治疗),患者维持NED/CR状态,至今PFS已超4年。
 
团队互评环节,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MDT团队对于患者是否定义为“寡转移膀胱癌”,以及手术时是否应考虑补充淋巴结清扫/扩大清扫进行了探讨,山东省立医院MDT团队解释,实体瘤寡转移判断标准应为是否可从局部治疗中获益,而本例患者腹壁及肝转移均经局部治疗(手术/消融)实现良好控制,同时术前影像学检查未见淋巴结肿大,因而未行淋巴清扫。
 
山东省立医院MDT团队成员
 
评委点评环节,吉林省肿瘤医院张奇夫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贾占奎教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王坤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建伯教授指出,本例患者病理活检结果为高级别浸润性UC伴鳞状细胞分化,属对化疗应答率偏低(约30%)的类型,预后相对较差,因此取得近4年的NED/CR状态实属不易,反映出MDT诊疗方案优秀。
 
病例3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MDT团队
 
 
患者为右输尿管起始部低级别UC,既往曾接受左肾根治性切除术,入院检查示左后腹壁、脾区存在左肾癌复发;经泌尿外科、肿瘤科、病理科及放疗科组成MDT团队讨论后,确定一线药物治疗方案为维迪西妥单抗+PD-1抑制剂+安罗替尼,共治疗10个周期,疗效评价达部分缓解(PR);后患者因肝脓肿暂停抗肿瘤治疗4个月,好转后复查输尿管镜提示UC达病理完全缓解(pCR),且左肾癌复发病灶也同步得到有效控制,成功实现“一箭双雕”。
 
团队互评环节,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团队指出本例患者仅为HER2 IHC 1+,且合并有肾癌复发,也可选择阿昔替尼+PD-1抑制剂+其它ADC方案兼顾二者治疗,新华医院团队对此解释,实践中的治疗选择受限于药物可及性,且RC48-C014等研究已提示维迪西妥单抗对HER2低表达患者疗效良好,而安罗替尼也对肾癌有较好疗效,因此选择实际方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MDT团队成员
 
评委点评环节,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王科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沈益君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吕强教授分析,本例患者实际为孤立肾状态下的UTUC且对侧肾癌复发,需兼顾系统性治疗与保留器官功能平衡,属较为棘手的疑难病例,MDT团队选择免疫+靶向方案取得了良好疗效,此类方案可能正是UC治疗未来发展的方向。
 
病例4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MDT团队
 
 
患者为复发性UC,首次复发行TURBT术切除复发灶后,患者拒绝膀胱全切及辅助化疗,要求保膀胱治疗;经泌尿外科、肿瘤内科、病理科、影像科及放疗科组成的MDT团队讨论后,先行免疫单药维持治疗1年并推荐膀胱放疗(患者拒绝),疗效评估达临床完全缓解(cCR),后因患者出现3级免疫相关皮疹停药;5个月后患者再度复发且发生髂骨转移,遂基于病理检测HER2 IHC 3+,调整方案为维迪西妥单抗+PD-1抑制剂先后治疗10个周期,配合GC方案化疗(4个周期)及膀胱局部连续放疗再度达到CR,阶段性实现保膀胱目标。
 
团队互评环节,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团队建议,本例患者初始保膀胱即可使用维迪西妥单抗+PD-1抑制剂方案,且应考虑在免疫相关皮疹出现时,尽量继续免疫维持治疗(考虑减量)降低复发风险。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MDT团队成员
 
评委点评环节,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汪盛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蒋国松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振华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博涵教授对本例患者治疗中出现的典型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即3级皮疹的妥善处理非常肯定,指出此类处理可积累重要临床经验,MDT团队在组建时也应注意涵盖多学科力量,从而有能力更全面地应对各种可能情况,确保每一步治疗安全顺利推进。
 
病例5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MDT团队
 
 
患者为高级别MIUC合并中度肾功能不全、双侧输尿管扩张积液,行诊断性TURBT时同步植入输尿管支架失败;经泌尿外科、肿瘤内科、病理科、影像科及放疗科组成MDT团队讨论后,采用GC+方案化疗+PD-1抑制剂行初步新辅助治疗,但患者双侧输尿管梗阻较前严重,且不耐受顺铂化疗并拒绝;MDT团队再度会诊后,方案改为维迪西妥单抗+PD-1抑制剂,治疗3个周期后疗效评估达CR,MDT团队讨论并与患者沟通后,继续行3个周期维迪西妥单抗+PD-1抑制剂治疗并加用二段放疗,成功达到pCR,随访(患者拒绝维持治疗)至今未复发。
 
团队互评环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团队对于联合方案的使用周期数进行了探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团队也回应,作为方案选择依据的RC48-C017研究即采用6个周期治疗,应优先按照研究模式给药,但对疗程中达CR患者后续可探索“降阶梯”治疗。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MDT团队成员
 
评委点评环节,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车翔宇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王梁教授、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吴进锋教授表示,本例患者经维迪西妥单抗+PD-1抑制剂治疗后,影像学疗效评估达到CR,但影像学评估对膀胱肿瘤准确度有限,再行原方案治疗是现阶段降低复发转移风险的正确决策,后续则可考虑检测ctDNA等方式指导治疗。
 
最终,经由会议主席团、主持专家和专家评委团综合打分,由辽宁省肿瘤医院胡滨教授代表比赛评审团宣布结果: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MDT团队凭借专业的能力和默契的MDT协作荣获本次全国总决赛冠军及最佳人气团队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MDT团队获得全国总决赛二等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MDT团队、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MDT团队、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MDT医院团队获得三等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常成教授获得最佳个人风采奖。胡滨教授同时代表大会主席团及与会专家,对各支MDT团队展现的风采和诊疗能力给予了高度评价,期待各位参赛中青年医生成为未来推动我国膀胱肿瘤诊治及泌尿外科发展的中坚力量。
 
参赛MDT团队及个人风采奖得主接受颁奖
 
至此,历时7个月的2025膀胱肿瘤MDT病例挑战赛圆满落幕,本次挑战赛以MDT病例分享与竞赛模式,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前沿学术视角与临床实战经验相结合的丰富学术精粹,有效推动了膀胱肿瘤诊疗的标准化、个体化、精准化发展与跨学科紧密合作,助力广大临床工作者在外科技术、ADC药物、免疫治疗等多方面进步的全新时代,将现有治疗选择融会贯通,为实现更大治疗获益赋能。本次挑战赛中还涌现了许多使用抗HER2-ADC维迪西妥单抗联合免疫治疗,为膀胱癌患者带来明确生存获益的精彩病例,不仅疗效大放异彩、治疗不良反应也可控可管理。与此同时,多项以维迪西妥单抗为主角的临床研究也在不断推进,剑指覆盖膀胱癌治疗全病程,如评估维迪西妥单抗+PD-1抑制剂方案一线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UC的III期研究RC48-C016,也于近期宣布达到主要终点,将使治疗方案进一步惠及更多患者。相信随着以ADC类药物为代表的精准治疗不断前行,膀胱癌的治疗格局还将在未来持续变革,也将为患者带来更优生存预后与更好生活质量,路漫漫其修远兮,但长风破浪会有时!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膀胱肿瘤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