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百家>访谈>正文

圆桌派:聚焦乳腺肿瘤治疗前沿,共探放疗与多学科协同发展之路丨湖北省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2025年学术会议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5/6/23 16:41:30  浏览量:634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由湖北省医师协会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承办的“湖北省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2025年学术会议”日前于武汉成功举办。此次会议备受瞩目,其中乳腺肿瘤会场更是亮点纷呈。肿瘤瞭望特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陈佳艺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俞晓立教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黄晓波教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赵艳霞教授就乳腺癌放疗领域最新进展进行深入分享,探讨放疗与多学科协同发展方向,为乳腺癌治疗带来新思路。


02
《肿瘤瞭望》:对于不可切除的乳腺癌患者,放疗发挥着关键作用。俞教授,在您的临床实践中,如何精准把握放疗的时机、剂量和靶区,以最大程度提高不可切除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获益和生活质量呢?

俞晓立教授:在临床诊疗实践过程中,不可切除的乳腺癌患者屡见不鲜。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作为乳腺癌诊疗领域的权威机构,每年接诊的乳腺癌患者数量众多。在这些患者里,有一部分对新辅助化疗或新辅助系统治疗并不敏感,经过新辅助治疗后,肿瘤不但没有出现缩小的情况,反而呈疯长态势,这无疑给临床医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因此,面对不可切除的乳腺癌患者时,精准把控放疗的时机、剂量以及靶区,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进行审慎考量。
 
放疗时机
 
新辅助治疗后耐药患者:乳腺癌的治疗是需要多学科协作,这些患者新辅助化疗耐药后,可尝试放疗,此时为放疗时机之一。
 
初始治疗远处转移患者:初始治疗时已出现远处转移(如初诊IV期新发乳腺癌患者),基本治疗方案仍是先接受新辅助治疗。系统治疗结束后,各科室会诊,若患者在4-8个月治疗后转移病灶较稳定,可尝试介入局部治疗,此时也是放疗时机。
 
放疗靶区
 
放疗剂量和靶区规划均属个体化治疗方式。对于不可切除的乳腺癌患者,手术或放疗都有一定难度,需先明确治疗目的,是缓解症状还是提高局部控制效果,这要根据患者当前情况判断。
 
若患者肿瘤出现破溃或出血,一般选择局部治疗,以尽快缓解局部症状。若患者肿块较大,放疗后有机会接受手术治疗,我们会制定根治性治疗计划,照射范围包括全部肿瘤瘤床、乳腺及区域淋巴结。
 
放疗剂量
 
姑息性放疗:患者接受姑息性放疗时,常采用大分割剂量,放疗剂量相对较大,通常超过5Gy。
 
根治性放疗:患者接受根治性放疗时,可采用中等程度大分割放疗,也可采用常规放疗剂量(每次2Gy)。对于不可切除肿瘤瘤床,根治性放疗剂量应达到66Gy或70Gy。
 
在不可切除乳腺癌患者治疗过程中,需兼顾生存和生活质量。治疗过于激进会带来不良反应,牺牲患者生活质量,但不同科室医生共同目标是提高患者治愈率。因此,治疗过程中需平衡患者后期治疗中急性和晚期毒副作用对身体的影响。总体而言,实现生存和生活质量平衡是复杂的问题,需要多学科合作,与其他学科讨论后,才能为患者带来减毒增效的治疗结局。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乳腺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