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湖北省医师协会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承办的“湖北省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2025年学术会议”日前于武汉成功举办。此次会议备受瞩目,其中乳腺肿瘤会场更是亮点纷呈。肿瘤瞭望特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陈佳艺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俞晓立教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黄晓波教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赵艳霞教授就乳腺癌放疗领域最新进展进行深入分享,探讨放疗与多学科协同发展方向,为乳腺癌治疗带来新思路。
04
《肿瘤瞭望》:请结合当前临床实践,谈谈乳腺癌治疗领域,放疗技术目前应用的场景有哪些?
赵艳霞教授:放射治疗是乳腺癌重要的治疗手段。传统上,放射治疗主要应用于乳腺癌术后的辅助治疗,包括保乳术后的放疗以及根治术后的放疗。
近年来,随着乳房整形技术的广泛应用,放射治疗变得愈发复杂,靶区勾画也更具特色。例如,针对保留乳头乳晕的患者进行放疗,对乳房重建后的患者实施放疗,以及对假体植入术后的患者开展放疗。不同的手术技术催生了不同的放疗靶区,放疗领域在诸多细节上正不断向前精进。从过去的调强放射治疗(IMRT)、容积旋转调强治疗(VMAT),到如今的立体定向放疗(SBRT)、空间分割放疗(SFRT),放疗技术仍在持续发展中。而且,放疗在新辅助治疗中的应用也在逐步推进,特别是在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领域,有望为患者的预后带来积极影响。
此外,在转移性乳腺癌的姑息性治疗中,放疗也占据着重要地位。目前,晚期乳腺癌的治疗仍以系统治疗为主,手术在晚期乳腺癌中的应用较少。随着放射治疗技术的不断精进,放疗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中展现出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尤其是在脑转移、骨转移患者中,放疗有着较好的应用场景。同时,对于寡病灶的孤立性转移,放疗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
05
《肿瘤瞭望》:结合当前研究进展,谈谈未来在乳腺癌治疗中,放疗技术还有可能哪些应用前景?
赵艳霞教授:传统的术后辅助放疗技术不断更新,从以往的常规分割放疗,发展到如今的大分割放疗,甚至超大分割放疗。因此,未来在乳腺癌治疗领域,术后辅助放疗仍是发展的重要方向。总体而言,我们致力于通过技术更新,减少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便,缩短放射治疗疗程,同时提升疗效、降低副反应。
在放射治疗领域,除光子治疗外,质子治疗也是重要发展方向。质子治疗利用质子的特性,能够更有效地杀伤肿瘤,同时更好地保护周围器官。目前,这些技术仍在不断精进。在晚期乳腺癌治疗领域,内科治疗已面临一定瓶颈,晚期乳腺癌患者治愈难度较大。然而,局部放射治疗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姑息治疗中仍有许多临床应用案例,占据着一席之地。
此外,放疗与全身治疗的结合也是未来的研究方向。全身治疗较为复杂,如何更好地将放疗与全身治疗相结合,使患者获益最大化,值得我们深入探索。
陈佳艺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放疗科主任
上海医学会肿瘤放射治疗专委会候任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整合乳腺癌委员会副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心脏病学专委会副主委
CSCO神经肿瘤专委会副主委
CSCO乳腺癌专委会常委
CSCO肿瘤放射治疗专委会常委
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在国内权威,核心和SCI杂志上发表论文90余篇。先后承担三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两项科技部重大专项课题子课题,多项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三年行动计划”,上海市科委科技支撑项目和上海市科委自然基金等多项研究。首套自主研发同步质子治疗系统临床试验主要研究者。曾获“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第六届国之名医“卓越建树奖”。
俞晓立教授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中心副主任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放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黄晓波教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逸仙乳腺肿瘤医院
乳腺放疗专科主任,岭南名医、广州市实力中青年医师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胸部疾病协会乳腺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临床医学会中西医乳腺病防治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院协会放疗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乳腺病学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临床医学会放疗专委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抗癌协会、医师协会放疗专委会委员等
擅长乳腺癌的精准放疗和综合治疗。主持参加广东省科技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863计划等研究项目10余项;发起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3项;《中国乳腺癌放射治疗指南2020版》执笔专家和参与制定《中国年轻乳腺癌诊疗专家共识》、CRTOG《放射治疗相关黏膜损伤预防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等,在国内外发表论文约30余篇。创办“乳腺癌精准放疗逸仙论坛”、“乳腺癌放疗精品学习班”、“华南乳腺癌放疗外科面对面学术巡讲”和“恶性肿瘤重大病种放射治疗进展广东峰会”等高端学术平台
赵艳霞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乳腺肿瘤科
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肿瘤中心支部书记、乳腺肿瘤科副主任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患者教育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青年专家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分会乳腺专委会委员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乳腺癌专委会常务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异质性和个体化治疗专委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