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浦江前列腺癌学术大会暨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前列腺癌专委会(CSCO-PC)年会、中国抗癌协会男性生殖系统肿瘤专委会(CACA-GO)前列腺癌会议、中国前列腺癌研究协作组(CPCC)年会”于6月27—28日在沪举行。本次大会以“全球智慧·中国实践·精准突围”为主题,吸引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共享前列腺癌前沿进展和实践经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戴波教授在接受《肿瘤瞭望-泌尿时讯》的采访中,分享了靶向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的新型核素治疗研究进展。
编者按:“2025浦江前列腺癌学术大会暨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前列腺癌专委会(CSCO-PC)年会、中国抗癌协会男性生殖系统肿瘤专委会(CACA-GO)前列腺癌会议、中国前列腺癌研究协作组(CPCC)年会”于6月27—28日在沪举行。本次大会以“全球智慧·中国实践·精准突围”为主题,吸引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共享前列腺癌前沿进展和实践经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戴波教授在接受《肿瘤瞭望-泌尿时讯》的采访中,分享了靶向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的新型核素治疗研究进展。
01
《肿瘤瞭望-泌尿时讯》:请您分享一下目前PSMA放射性配体疗法在前列腺癌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和研究现状?
戴波教授:PSMA放射性配体疗法是近年来在晚期前列腺癌领域涌现的一种新型的、高效的治疗手段。以177Lu-PSMA-617为例,该药物由放射性核素177Lu通过连接子与螯合剂DOTA结合,能够特异性识别并结合前列腺癌细胞表面高表达的PSMA抗原,从而实现精准杀伤。
PSMA在前列腺癌细胞中的表达率较高,文献报道约80%的前列腺癌在激素敏感期或去势抵抗期均表达PSMA,因此177Lu-PSMA-617对大多数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具有潜在疗效。目前,VISION、PSMAfore等关键临床研究已证实该药物在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活性和可控的安全性,已在欧美等国家获得批准用于临床实践。
02
《肿瘤瞭望-泌尿时讯》:基于VISION、PSMAfore等关键临床试验,PSMA放射性配体疗法在延长前列腺癌患者生存获益方面表现如何?与传统治疗(如化疗、内分泌治疗)相比,其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
戴波教授:PSMA放射性配体疗法已在多项III期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中被证实可显著延长mCRPC患者的影像学无进展生存期(rPFS)或总生存期(OS)。VISION研究针对既往接受过二代抗雄药物和1-2线化疗失败的mCRPC患者,结果显示177Lu-PSMA-617组相较于标准治疗组的rPFS从3.4个月延长至8.7个月,OS从11.3个月延长至15.3个月。该研究的对照组有不少为换用另一种有效的二代抗雄药物以及使用双膦酸盐、核素治疗等其他有治疗活性的方法,177Lu-PSMA-617仍显示了疗效上优于现有标准治疗。
PSMAfore研究进一步将该药物前移至二线治疗阶段,即患者仅接受过1种二代抗雄药物治疗失败而未接受过化疗的情况下使用177Lu-PSMA-617,结果显示rPFS显著延长至12.02个月,而对照组(更换另一种抗雄药物)为5.59个月,进一步验证了早期应用该药物的临床获益。
与传统治疗相比,PSMA放射性配体疗法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疗效更优,在已报道的不同治疗线数研究下,PSMA放射性配体疗法显示了积极的rPFS获益;二是适用人群更广,由于PSMA在mCRPC患者中表达率高,绝大多数患者均可从中获益,而传统治疗如化疗、二代抗雄药物后线治疗的获益有限,而PARP抑制剂的适用人群相对有限;三是安全性良好,不良反应可控,未显著增加治疗相关毒性,患者耐受性较好。因此,PSMA放射性配体疗法已成为mCRPC患者治疗中的重要选择,具有改变现有治疗格局的潜力。
03
《肿瘤瞭望-泌尿时讯》:您认为未来PSMA放射性配体疗法在前列腺癌治疗中还有哪些重要的发展方向?
戴波教授:未来PSMA放射性配体疗法在前列腺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广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治疗线数前移,目前已有研究探索其在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及寡转移、术后生化复发等更早期阶段的应用,未来有望拓展至更前线的治疗场景。
二是探讨更多的联合治疗策略,例如ENZA-p研究结果初步显示,177Lu-PSMA-617与恩扎卢胺等二代抗雄药物联合使用可进一步延长PFS和PSA无进展生存期。177Lu-PSMA-617与其他治疗药物(如化疗、PARP抑制剂等)联合应用是否也能够实现“1+1>2”的协同效应,有待进一步探讨。
三是要探索个体化的治疗策略。随着分子分型技术的发展,未来可根据患者的PSMA表达水平、基因突变状态等制定更为精准的治疗方案,实现真正的个体化治疗。
综上所述,PSMA放射性配体疗法有望在前列腺癌治疗中实现更广泛的应用,惠及更多患者,成为推动前列腺癌精准治疗发展的重要力量。
戴波教授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主任
上海市东方英才计划优秀学术带头人
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人才
中国抗癌协会整合前列腺肿瘤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生殖肿瘤整合康复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男性生殖系肿瘤专委会常委兼秘书长
中国抗癌协会整合泌尿系统肿瘤委员会委员
亚洲机器人泌尿外科学会临床研究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腔镜内镜外科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疗机器人发展促进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泌尿外科医学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委员
国家肿瘤质控中心前列腺癌质控专家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泌尿外科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委员会委员兼秘书
《Asian Journal of Andrology》、《中华泌尿外科杂志》、《南方医科大学学报》、《中国癌症防治杂志》编委
复旦大学十大医务青年、仁心医者(上海市杰出专科医师奖提名奖)、上海市泌尿外科学会年度风云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