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BOC/BOA丨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研究进展2024:妇科肿瘤篇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5/7/14 13:54:00  浏览量:210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在2025年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进展研讨会(BOC)暨Best of ASCO 2024 China会议上,《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研究进展2024》正式发布,CSCO青委会专家针对不同瘤种领域的中国年度研究进展进行分享汇报。其中,河南省人民医院胡金龙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申鹏教授分享了妇科肿瘤部分2024年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研究进展,包含5项主要研究进展以及9项值得关注进展。

在2025年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进展研讨会(BOC)暨Best of ASCO 2024 China会议上,《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研究进展2024》正式发布,CSCO青委会专家针对不同瘤种领域的中国年度研究进展进行分享汇报。其中,河南省人民医院胡金龙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申鹏教授分享了妇科肿瘤部分2024年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研究进展,包含5项主要研究进展以及9项值得关注进展。
 
PART 1主要研究进展
 

FLAMES研究[1]
 
Senaparib(塞纳帕利)作为我国自主原创的全新PARP抑制剂,具有靶向性高和治疗窗宽的特点。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吴小华教授团队主持开展的Ⅲ期随机对照临床FLAMES研究探索了塞纳帕利对比安慰剂在中国晚期卵巢癌患者的一线维持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纳入404例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III–IV期且对一线铂类化疗达到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CR/PR)的晚期卵巢癌患者,按2:1随机分配至塞纳帕利组(100mg QD,n=271)或安慰剂组(n=133),治疗最长2年。主要终点是由盲态独立中心审查评估(BICR)的无进展生存期(PFS)。
 
 
中期分析显示,塞纳帕利组中位PFS未达到(NR),安慰剂组为13.6个月(HR 0.43)。无论BRCA1/2突变状态或同源重组缺陷(HRD)状态如何,各亚组均观察到一致的PFS获益。总生存期(OS)数据尚未成熟。主要不良事件(AE)为血液学毒性,但AE导致的停药率较低(4.4%),非血液学毒性(如消化道反应)发生率低于既往PARP抑制剂。
 
 
由此可见,对于一线含铂化疗有响应的晚期卵巢癌患者,无论BRCA或HRD状态,塞纳帕利维持治疗相比安慰剂显著改善PFS,且耐受性良好。基于此,2025年1月16日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用于晚期上皮性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成人患者在一线含铂化疗达到CR/PR后的维持治疗。
 
SOC-1研究(SGOG OV2)[2]
 
二次肿瘤减灭术在铂敏感复发性卵巢癌(PSROC)中的应用存在争议。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臧荣余教授团队主持的这项多中心III期研究,旨在评估二次减灭术联合化疗对比单纯化疗是否能为PSROC患者带来OS和PFS获益。研究纳入357例既往接受过1种治疗、无铂间期(PFI)≥6个月的PSROC患者,随机分配至手术+化疗组(n=182)或单纯化疗组(n=175)。中位随访82.5个月。主要终点为OS和PFS。
 
 
研究结果显示,手术组和对照组的中位OS分别为58.1个月和52.1个月(HR 0.80,95%CI 0.61-1.05,P=0.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位PFS分别为18.0个月和11.9个月(HR 0.55,95%CI 0.44-0.69),手术显著延长PFS。对照组中35%(61/175)的患者后续交叉接受了手术。校正交叉影响后,手术组的死亡风险比(HR)为0.76(95%CI 0.58–0.99)。亚组分析显示,对于病灶数<20的患者,手术组中位OS未达到,对照组为69.5个月(HR 0.69,95%CI 0.46–1.03)。完全切除患者预后最佳(中位OS 73.0个月)。手术组无复发且存活超过60个月的患者比例(13.2%,24/182)高于对照组(2.9%,5/175)。
 
 
由此可见,在PSROC患者中,二次减灭术虽未显著改善意向治疗人群的OS,但在校正交叉影响后显示出生存获益,并能显著延长PFS。需注意,本研究有部分患者后续使用了贝伐珠单抗或PARP抑制剂等靶向药物维持治疗,其结果无法证明手术可作为靶向治疗时代复发卵巢癌的标准治疗。
 
COMPASSION-16/AK104-303研究[3]
 
既往临床实践中,对于持续性、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癌的一线标准治疗为含铂化疗±贝伐珠单抗。卡度尼利单抗(Cadonilimab)一种靶向PD-1和CTLA-4的双特异性抗体,在晚期宫颈癌中已显示出显著的临床获益。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吴小华教授团队主持开展的COMPASSION-16研究评估了在一线标准化疗基础上加用卡度尼利单抗的疗效。
 
 
研究纳入445名既往未接受过治疗的持续性、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癌女性患者按1:1随机分配至卡度尼利单抗组(10 mg/kg Q3W)或安慰剂组,两组均联合铂类化疗±贝伐珠单抗。主要终点为BICR评估的PFS和OS(RECIST v1.1)。
 
 
研究结果显示,卡度尼利单抗组和安慰剂组的中位PFS分别为12.7个月和8.1个月(HR 0.62,P<0.0001),12个月PFS率分别为51.1%和35.0%。卡度尼利单抗组中位OS未达到,安慰剂组为22.8个月(HR 0.64,P=0.0011),12个月OS率分别为83.1%和73.7%,24个月OS率分别为62.6%和48.4%。最常见≥3级AE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和贫血。
 
研究表明,无论是否联用贝伐珠单抗或PD-L1表达状态,加用卡度尼利单抗均可显著改善PFS和OS,实现全人群获益。尤其对于不耐受贝伐珠单抗的患者,化疗+卡度尼利单抗的中位OS达28.2个月,成为该人群首个OS超过2年的方案。综上,在持续性、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中,一线标准化疗基础上加用卡度尼利单抗显著改善了PFS和OS,且安全性可控。
 
INOVA研究[4]
 
复发性或持续性卵巢透明细胞癌(CCOC)罕见且预后差,对铂类耐药,二线化疗有效率低,治疗选择有限。由此,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高庆蕾教授团队主持开展的INOVA研究,评估了信迪利单抗(PD-1抑制剂)联合贝伐珠单抗在该人群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纳入41例既往接受过≥1线含铂化疗的复发性或持续性CCOC患者(18-75岁),接受信迪利单抗(200mg Q3W)联合贝伐珠单抗(15mg/kg Q3W)治疗至疾病进展。主要终点为BICR评估的客观缓解率(ORR,RECIST v1.1)。
 
 
研究结果显示,中位随访16.9个月,在37例可评估患者中,ORR为40.5%(15/37,含5例CR和10例PR)。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为22.2个月,中位PFS为6.9个月,中位OS为28.2个月,24个月OS率约60.4%(95%CI 42.5-85.7)。安全性可控,无治疗相关死亡。
 
结果表明,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在复发性或持续性CCOC患者中显示出有前景的抗肿瘤活性和可控的安全性。有必要开展更大规模随机试验,比较该无化疗联合方案与标准化疗的疗效。
 
NACI研究[5]
 
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标准治疗为同步放化疗,预后不佳。既往研究结果显示,在晚期和复发性宫颈癌新辅助治疗中加入以ICIs为代表的免疫治疗有望改善当前治疗格局。由此,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马丁院士团队主持开展的NACI研究,探讨了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在LACC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纳入85例初治LACC患者(FIGO 2018:IB3、IIA2、IIB/IIIC1r期,肿瘤直径≥4 cm)。患者先接受1周期含铂诱导化疗,3周后接受2周期卡瑞利珠单抗(PD-1抑制剂)联合化疗(Q3W)。主要终点为BICR评估的ORR(RECIST v1.1)。
 
 
研究结果显示,中位随访11.0个月,ORR为98%(83/85;95%CI 92%-100%),含16例CR(19%)和67例PR(79%)。95%(81/85)的患者完成手术,病理完全缓解(pCR)率为38%(32/85)。最常见的3-4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为淋巴细胞减少(25%)、中性粒细胞减少(12%)和白细胞减少(8%)。无严重不良事件或治疗相关死亡。
 
由此可见,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后行根治性手术,其OS与同步放化疗相当。但是新辅助化疗后进行根治性手术的患者如术后无危险因素则可选择不做辅助治疗,减少了放疗相关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该研究为LACC新辅助治疗提供了新选择。
 
PART 2值得关注进展

卵巢癌新辅助PARPi或化疗揭示效应性Treg可作为HRD肿瘤治疗靶点[6]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高庆蕾教授团队通过单细胞测序等分析发现,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HGSOC)中,效应性调节性T细胞(eTregs)是肿瘤细胞HRD状态和新辅助治疗(PARPi或化疗)的关键应答细胞,并与终末耗竭CD8+T细胞(Tex)共同发生。全肿瘤微环境的干扰素信号传导驱动了eTregs和Tex的命运。在HRD小鼠模型中,清除eTregs(无论是否联合PARPi)显著抑制肿瘤生长且无毒性,提示靶向eTregs是治疗HGSOC及其他HRD相关肿瘤的潜力策略。
 
 
早发性子宫内膜样子宫内膜癌(EEEC)的蛋白基因组学特征: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反应的预测标志物[7]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马丁院士团队联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陈晓军教授团队,通过建立EEEC蛋白基因组队列,揭示了环境暴露相关突变特征与EEEC的关联,其特征性表现为CTNNB1和SIGLEC10热点突变及下游通路紊乱。研究发现SIGLEC10 Q144K突变导致SIGLEC-10蛋白异常表达,并通过与雌激素受体α(ERα)相互作用介导孕激素抵抗。研究还鉴定了预测EEEC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疗中孕激素反应的潜在蛋白生物标志物。
 
 
NOAR研究[8]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吴小华教授团队主持开展的III期NORA研究是在中国进行的一项探讨了尼拉帕利个体化起始剂量在铂类敏感复发性卵巢癌(PSROC)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显示,中位随访时间为57.9个月,在意向治疗(ITT)人群中,尼拉帕利组中位PFS为18.3个月,显著优于安慰剂组的5.4个月(HR 0.32;95%CI 0.23-0.45;P<0.0001);中位OS分别为51.5个月和47.6个月(HR 0.86)。无论BRCA突变状态如何,均观察到相似的PFS获益及OS获益趋势。该个体化策略有望成为PSROC标准治疗新选择。
 
 
西奥罗尼联合治疗铂类耐药或难治性卵巢癌:Ib/II期研究[9]
 
铂耐药或难治性卵巢癌是一种高度致命的妇科疾病,治疗选择有限。Chiauranib是一种新型小分子选择性抑制剂,可有效靶向包括Aurora B、CSF-1R等多个通路,抑制细胞周期进程、改善抗肿瘤免疫功能,同时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通路以抑制肿瘤生长。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吴小华教授团队主持的这项多中心、开放性Ib/II期研究表明,新型多靶点激酶抑制剂Chiauranib联合依托泊苷或紫杉醇,在铂耐药或难治性卵巢癌患者中显示出疗效提升且安全可控。该结果为该新型联合方案的进一步III期研究提供了依据,目前Ⅲ期研究正在进行中。
 
紫杉醇脂质体对比紫杉醇联合卡铂一线治疗卵巢癌:多中心、随机、非劣效对照试验[10]
 
紫杉醇脂质体是国内自主研发的运用脂质体与靶向给药技术的新型药物,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周琦教授团队主持开展的大型RCT研究探索了卵巢上皮癌一线化疗方案中传统紫杉醇联合卡铂(PC组)与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卡铂(PLC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差异,以期为卵巢癌患者提供最优化的治疗方案。
 
 
结果显示,在II-IV期原发性卵巢癌/腹膜癌/输卵管癌患者一线治疗中,PLC组的中位PFS为32.3个月,PC组为29.9个月(HR=0.89;95%CI 0.64-1.25)。HR的95%上限(1.25)小于预设非劣效界值(1.3),证实PLC方案疗效非劣于PC方案。且PLC组在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脱发、低钠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神经毒性方面的发生率显著低于PC组。提示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卡铂可作为安全有效的一线替代方案。
 
COMPASSION-13研究[11]
 
湖南省肿瘤医院王静教授团队主持的COMPASSION-13研究探讨了卡度尼利单抗(PD-1/CTLA-4双抗)联合化疗±贝伐珠单抗一线治疗复发/转移性宫颈癌(R/M C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初步结果显示:无论PD-L1 CPS状态如何,各剂量队列均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卡度尼利单抗10mg/kg联合化疗±贝伐珠单抗队列在全人群的总体ORR达79.3%(PD-L1阳性82.4%,PD-L1阴性75.0%),且安全性可控。
 
 
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II期研究[12]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陈杰、袁智勇教授团队的这项II期研究(n=82)显示,特瑞普利单抗(PD-1抑制剂)联合同步铂类放化疗在初治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患者中具有良好的抗肿瘤疗效(ORR和疾病控制率均为87.8%,中位PFS和OS均未达到)和可控的安全性。其中,在PD-L1 CPS≥10、低肿瘤突变负荷(TMB)及存在人类白细胞抗原杂合性缺失(HLA-LOH)的患者中亦观察到PFS延长趋势。
 
 
Suvemcitug联合化疗治疗铂耐药卵巢癌:1b期剂量递增研究[13]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吴令英教授团队开展的这项1b期研究评估了新一代抗VEGF抗体Suvemcitug联合紫杉醇或拓扑替康治疗铂耐药卵巢癌。结果显示,在29例患者中,未发生剂量限制性毒性。最常见特别关注不良事件为蛋白尿(41.4%)、高血压(20.7%)和鼻出血(10.3%),无胃肠道穿孔发生。确认的ORR为31.0%(1例CR,8例PR),中位PFS为5.4个月。表明Suvemcitug具有可接受的安全性和有前景的抗肿瘤活性,相关数据支持其进一步临床研究的开展。
 
 
Enlonstobart(SG001)治疗PD-L1阳性复发/转移性宫颈癌:II期研究[14]
 
Enlonstobart(SG001)是一种全人源化、高亲和力的抗PD-1免疫球蛋白G4单克隆抗体。既往Ib期研究显示,SG001在PD-L1阳性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R/M CC)患者中具有潜在疗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吴令英教授团队的这项II期研究评估了Enlonstobart(SG001)在一线铂类化疗后进展或不耐受的PD-L1阳性R/M CC患者中的疗效。中位随访14.0个月时,BICR确认的ORR为29.0%(2例CR,29例PR),疾病控制率54.2%,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16.6个月,中位PFS 3.1个月,中位OS未达到,整体安全性可控。由此可见,对于在一线铂类化疗中进展或不耐受的PD-L1阳性R/M CC患者,SG001单药治疗显示出持久的抗肿瘤活性,且安全性可接受,Ⅲ期研究正在积极开展中。
 
 
总结
 
近年来,中国妇科肿瘤领域科研实力显著提升,在自主创新药物研发、多中心临床试验设计及国际学术影响力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2025年BOC/BOA会议发布的《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研究进展2024(妇科肿瘤篇)》充分印证这一趋势。展望未来,中国妇科肿瘤学科正以临床需求为导向,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持续推动研究成果从国际“跟跑”向“领跑”的跨越式发展,为全球女性健康贡献中国智慧。
 
参考文献
 
1.Xiaohua,Wu,Jihong,Liu,Jing,Wang et al.Senaparib as first-line maintenance therapy in advanced ovarian cancer:a randomized phase 3 trial.[J].Nat Med,2024,30:0.
 
2.Rong,Jiang,Yanling,Feng,Yulian,Chen et al.Surgery versus no surgery in platinum-sensitive relapsed ovarian cancer:final overall survival analysis of the SOC-1 randomized phase 3 trial.[J].Nat Med,2024,30:0.
 
3.Xiaohua,Wu,Yang,Sun,Hongying,Yang et al.Cadonilimab plus platinum-based chemotherapy with or without bevacizumab as first-line treatment for persistent,recurrent,or metastatic cervical cancer(COMPASSION-16):a randomised,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 phase 3 trial in China.[J].Lancet,,404:0.
 
4.Zikun,Peng,Huayi,Li,Yunong,Gao et al.Sintilimab combined with bevacizumab in relapsed or persistent ovarian clear cell carcinoma(INOVA):a multicentre,single-arm,phase 2 trial.[J].Lancet Oncol,2024,25:0.
 
5.Kezhen,Li,Jing,Chen,Yingjie,Hu et al.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plus camrelizumab for 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NACI study):a multicentre,single-arm,phase 2 trial.[J].Lancet Oncol,2023,25:0.
 
6.Yikai Luo,Yu Xia,Dan Liu,Gao et al.Neoadjuvant PARPi or Chemotherapy in Ovarian Cancer Informs Targeting Effector Treg Cells for Homologous-Recombination-deficient Tumors[J],Cell,2024,187(18):4905-4925.
 
7.Zhe,Hu,Zimeng,Wu,Wei,Liu et al.Proteogenomic insights into early-onset endometrioid endometrial carcinoma:predictors for fertility-sparing therapy response.[J].Nat Genet,2024,56:0.
 
8.X H,Wu,J Q,Zhu,R T,Yin et al.Niraparib maintenance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platinum-sensitive recurrent ovarian cancer using an individualized starting dose(NORA):a randomized,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 phase III trial(☆).[J].Ann Oncol,2021,32:0.
 
9.Jin,Li,Jihong,Liu,Rutie,Yin et al.Efficacy and safety of chiauranib in a combination therapy in platinum-resistant or refractory ovarian cancer:a multicenter,open-label,phase Ib and II study.[J].Mol Cancer,2024,23:0.
 
10.Li R,Zhang H,Li Q,et al.Efficacy and safety of paclitaxel liposome versus paclitaxel in combination with carboplatin in the first-line chemotherapy for ovarian cancer:A multicenter,open-label,non-inferiority,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Natl Cancer Cent.2024;4(2):page.DOI:10.1016/j.jncc.2024.04.004
 
11.Hanmei,Lou,Hongbing,Cai,Xin,Huang et al.Cadonilimab Combined with Chemotherapy with or without Bevacizumab as First-Line Treatment in Recurrent or Metastatic Cervical Cancer(COMPASSION-13):A Phase 2 Study.[J].Clin Cancer Res,2024,30:0.
 
12.Jie,Chen,Jinming,Shi,Yuanjie,Cao et al.A new treatment approach of toripalimab in combination with concurrent platinum-based chemoradiotherapy for 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A phase II clinical trial.[J].Int J Cancer,2024,156:0.
 
13.Guangwen,Yuan,Keqiang,Zhang,Hong,Zheng et al.Suvemcitug plus chemotherapy for platinum-resistant epithelial ovarian,fallopian tube and primary peritoneal cancer:A phase 1b dose-escalation trial.[J].Gynecol Oncol,2024,187:0.
 
14.Guiling,Li,Xiaofan,Li,Rutie,Yin et al.Phase II study of enlonstobart(SG001),a novel PD-1 inhibitor in patients with PD-L1 positive recurrent/metastatic cervical cancer.[J].Gynecol Oncol,2024,191:0.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妇科肿瘤

分享到: 更多

相关幻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