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新知>正文

第四届西湖妇科肿瘤大会丨引领妇科肿瘤未来,吴小华教授展望中国创新治疗蓝图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5/11/6 15:13:10  浏览量:160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2025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第四届西湖妇科肿瘤大会暨2025浙江省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在历史与现代交汇的浙江杭州如期而至。大会由浙江省抗癌协会主办,浙江省肿瘤医院承办。

编者按:2025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第四届西湖妇科肿瘤大会暨2025浙江省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在历史与现代交汇的浙江杭州如期而至。大会由浙江省抗癌协会主办,浙江省肿瘤医院承办。
 
本届大会以“技术Technology·研究Research·国际International”为主题,齐聚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推广国内外科研成果,推进国内研究进展。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吴小华教授系统梳理了中国在妇科肿瘤领域的创新突破,并在《肿瘤瞭望》采访中概述中国如何凭借卓越的临床研究和高效的团队协作,引领妇科肿瘤迈向新征程。
 
吴小华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瘤科主任、妇科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团队首席专家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抗癌协会整合妇科肿瘤委员会执行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卵巢癌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CACA)常务理事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上海市抗癌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委会前任主委上海市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委会前任主委IGCS国际委员会委员、亚太理事提名人SGO教育委员会委员、执行委员西北大学Feinberg医学院妇产科系客座教授NCCN国际审阅专家;Int.J.Gynecol Cancer,Cancer Medicine,J.Gynecol Cancer,中华妇产科学,中华临床解剖学等杂志编委
 
《肿瘤瞭望》:您在第四届西湖妇科肿瘤大会报告了《中国临床研究带来的妇科肿瘤创新治疗》。请首先谈一谈我国妇科领域有哪些创新治疗进展?

吴小华教授:这项报告是为了鼓励国内临床医生去开展临床研究,进而带来临床实践的改变甚至颠覆。近年来,我国在妇科肿瘤治疗方面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的跨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PARP抑制剂:虽然我们的研发比国外晚了约五年,但如今在国内,患者有更多、更好的药物选择。例如卵巢癌PARP抑制剂维持治疗,在国外主要使用尼拉帕利和奥拉帕利,而在我国除了这两种药物,还有自主研发、基于中国人群研究的氟唑帕利、塞纳帕利和帕米帕利。此外,我们也为国际药物贡献了中国的证据和方案。比如尼拉帕利在国外多采用300毫克固定剂量,而我国研究者通过总结既往研究经验,提出了个体化给药策略。无论是新药研发还是方案改良,我们的研究都为全球患者提供了新依据和新选择。另外,我国在二代PARP抑制剂方面也投入大量努力,相关研究正在积极推进。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领域,我国的一些药物及临床研究不仅改变了中国患者的治疗实践,也影响了全球格局。除了PD-1和PD-L1以外,我们针对更多靶点开展研究。目前国内已有6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上市,如何选择成为临床面临的重要课题。
  • First-in-class药物:国内诞生了首个First-in-class创新药物——PD-1/CTLA-4双靶点单抗卡度尼利单抗,其II期研究有不俗的表现,III期COMPASSION-16研究也证实了该药能为患者带来生存获益。
  • 创新方案:今年ESMO大会上我们首次提出“Chemo-Free”模式,即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一线治疗直接采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法米替尼(“法卡组合”)。SHR-1210-Ⅲ-329研究显示该方案疗效优于传统化疗,这是全球范围内的首创,值得关注并在真实世界中进一步验证。
  • 抗体偶联药物(ADC):我国在针对Nectin-4、叶酸受体α(FRα)、HER2和TROP2等靶点的ADC药物研发中取得了多项全球创新成果。例如,针对FRα的ADC药物,国外产品通常要求患者FRα高表达才有效,而我们的研究能够覆盖全人群。
  • 本土研究思路:例如,卵巢癌的“三步化疗”与维持治疗是近年来为降低复发风险、延长生存期所探索的综合治疗策略;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也在低危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治疗方案上做出了更新。
放眼全球,依托中国的人口基数、患者资源、创新药企能力以及医生的科研热情,我相信中国在药物创新方面未来必将引领世界。
 
《肿瘤瞭望》:一项成功的创新临床研究离不开高效的团队。您的团队在国内研究或全球多中心的协作中,如何确保研究的高质量执行?

吴小华教授:开展临床研究,首先要抱有科研的热情。优秀的研究设计是成功的基石,严格的质控则能确保结果令人信服,从而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欧洲药物管理局(EMA)或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认可。此外,研究推进的速度也极为关键。
 
研究设计是根本:例如我们提出“Chemo-Free”新方案,早在五年前就已开始构思,当时虽有不少顾虑,但具有前瞻性的设计为后续成功打下基础。
 
质控是重要保障:高质量临床研究数据才能通过NMPA和欧美药监机构的严格审查。比如,基于FLAMES研究的坚实证据,塞纳帕利不仅在国内获批,也正在申请欧盟上市。
 
研究速度必须跟上:若一项临床研究能在两年内完成,且研究数据良好,则可能为患者提供一种新治疗选择;若耗时五年,新的治疗方案或许已经出现;若十年才完成,可能没有多少价值了。
 
《肿瘤瞭望》:展望未来,您认为在妇科肿瘤临床研究或临床实践中还有哪些值得努力的方向?

吴小华教授:除了继续保持在PARP抑制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领域的优势,未来还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例如我们应如何应对免疫治疗后时代?ADC药物该如何组合应用?如何精准地将有效药物用于最合适的患者?细胞治疗也是未来的研究重心,这是一种利用患者自身的细胞或干细胞进行疾病治疗的方法。总之,我们需要通过临床研究,找到更多高效、低毒的疗法,在提高疗效的同时保障患者生活质量。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妇科肿瘤

分享到: 更多

相关幻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