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精准医疗的不断进步、免疫治疗的创新突破以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精细化发展,肺癌治疗正迎来激动人心的新时代。2025年07月25日-27日由南方肿瘤临床研究协会(CSWOG)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承办的“中国抗癌协会低氧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年会暨CSWOG肺癌多学科诊疗研讨会”在北京顺利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们相聚于此,共同探讨肺全链条管理的最新进展和未来方向,以期通过促进临床学术交流,普及临床所取得的经验及新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不断推动肿瘤多学科规范化诊疗水平提升。
随着精准医疗的不断进步、免疫治疗的创新突破以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精细化发展,肺癌治疗正迎来激动人心的新时代。2025年07月25日-27日由南方肿瘤临床研究协会(CSWOG)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承办的“中国抗癌协会低氧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年会暨CSWOG肺癌多学科诊疗研讨会”在北京顺利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们相聚于此,共同探讨肺全链条管理的最新进展和未来方向,以期通过促进临床学术交流,普及临床所取得的经验及新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不断推动肿瘤多学科规范化诊疗水平提升。
会议现场,《肿瘤瞭望》特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钱哲教授接受专访,分享免疫治疗策略在NSCLC的应用与前景展望,特此整理,以飨读者。
钱哲教授
专家简介
钱哲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
肿瘤中心副主任医师肿瘤学博士
中国控烟与健康协会第三届肺癌防治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中国抗癌协会第七届肿瘤内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肿瘤内科分会委员
北京整合医学会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瘤多学科整合专业委员会委员
北京健康促进会肺癌诊疗专委会委员
北京市奖励基金会肺癌青年委员会委员
北京癌防肿瘤规范化推广应用专委会委员
北京肿瘤病理精准诊断研究会青委会委员
承担多项省部级课题,参与多种国内外抗肿瘤新药研发
《肿瘤瞭望》:近年来,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为代表免疫治疗的飞速发展显著改善了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格局,其中,免疫单药和免疫联合化疗方案成为重要的一线治疗方案。首先,请您分享下免疫治疗在NSCLC领域临床实践场景及面临挑战有哪些?
钱哲教授:目前,在我国肿瘤领域临床实践中,免疫治疗的应用已有10余年之久,显著改善了我国肿瘤患者的生存,随着临床实践应用逐渐广泛,积累了大量循证医学证据。发展至如今,肿瘤领域的免疫治疗策略已逐渐步入了更加精准化的个体化治疗时代,临床医生在临床决策过程中会基于患者疾病特征,结合医保政策及患者意愿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极大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
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免疫治疗在临床实践中展现显著疗效的同时,耐药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等问题也随之暴露。这就需要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定期随访监测,以便尽早监测到不良反应的发生,尽早进行干预,然而在临床实践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绝大多数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是轻度的,整体安全性是可控的。此外,耐药问题仍无法避免,患者一旦发展至免疫难治性疾病,目前治疗选择还是有限的。当然,尽管部分患者可以免疫治疗中可以获得较长期的获益,仍需定期进行疗效评估监测,以避免或延缓耐药情况发生。
《肿瘤瞭望》:本届大会,您以《全新一代双免治疗策略在NSCLC的应用与前景展望》为题做主题报告,请您结合相关研究进展谈谈,相较于其他免疫联合策略,双免治疗的临床优势及其不良反应管理有何特点?为进一步提升NSCLC患者双免治疗临床获益,您认为未来仍需在哪些方向不断探索突破?
钱哲教授:目前,“双免”甚至“三免”联合治疗已在NSCLC临床中得到应用。从现有临床实践经验来看,这类两种或三种免疫药物联合的治疗手段,对PD-L1表达阴性或免疫单药耐药的NSCLC患者具有潜在临床疗效。同时,通过多药联合的方式,既能让患者获得较好疗效,又能减少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延长治疗持续时间,为患者带来更长期的临床获益。
在不良反应管理方面,既往研究显示,双免联合治疗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腹泻、皮疹、肝损伤等。尽管相较于单药治疗,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所上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临床应用,但随着创新药物的不断迭代和临床策略的持续优化,未来有望在实现疗效最大化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惠及更多患者。
此外,为了使更多患者从双免联合治疗中获益,个人认为,精细化的患者管理至关重要。目前在临床中,我们已实现对肺癌患者的多层级分类:从病理角度,可分为鳞癌、腺癌等亚型;从分子病理角度,则可依据驱动基因状态分为阳性、阴性,还包括神经内分泌肿瘤等特殊类型。?针对这些不同分类的患者,结合其既往治疗史,开展更加精准化的临床前研究十分必要。通过这类研究,我们能够探索特定人群在双免治疗中的获益潜力,明确最合适的药物组合方案。如此一来,既能为这部分精准人群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确保治疗效果最大化,又能兼顾安全性,让患者在获得良好疗效的同时,保障治疗过程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