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细胞肺癌(SCLC)虽对初始化疗敏感,但几乎不可避免地复发。自IMpower133与CASPIAN研究确立化疗联合免疫治疗为一线标准后,如何维持初治获益、延缓复发成为研究焦点。在今年的ESMO大会上,Furqan等报告了一项II期研究,探讨在未经治疗的广泛期SCLC(ES-SCLC)患者中,经铂类+依托泊苷+度伐利尤单抗(PED)治疗后,度伐利尤单抗联合ATR抑制剂ceralasertib(CD)维持治疗的疗效,为这一领域带来了新的思路。
辛田,马锐辽宁省肿瘤医院胸内二科
小细胞肺癌(SCLC)虽对初始化疗敏感,但几乎不可避免地复发。自IMpower133与CASPIAN研究确立化疗联合免疫治疗为一线标准后,如何维持初治获益、延缓复发成为研究焦点。在今年的ESMO大会上,Furqan等报告了一项II期研究,探讨在未经治疗的广泛期SCLC(ES-SCLC)患者中,经铂类+依托泊苷+度伐利尤单抗(PED)治疗后,度伐利尤单抗联合ATR抑制剂ceralasertib(CD)维持治疗的疗效,为这一领域带来了新的思路。
马锐教授
辽宁省肿瘤医院胸内二科主任,肿瘤学博士,中国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学术兼职: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理事会理事,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执行委员,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肺癌分委会常务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肺部肿瘤专委会常务委员,辽宁省生命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抗癌协会理事会理事,辽宁省生命科学学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辽宁省抗癌协会肿瘤转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辽宁省抗癌协会肿瘤标志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委员会常务委员,辽宁省生命科学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中国实用内科、医学与哲学,沈阳医学院学报等多家杂志编委及审稿专家。主持省部级、市级课题9项,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沈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一及通讯作者发表论文40余篇。
辛田教授
辽宁省肿瘤医院胸内二科主治医师
辽宁省生命科学学会肺癌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委员
辽宁省细胞生物学会肿瘤精准医疗与大数据管理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2761O-初治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化免治疗后序贯度伐利尤单抗(durvalumab)与ceralasertib的研究
方法
这是一项多中心、单臂II期研究,旨在评估在未经治疗的ES-SCLC患者中,经铂类+依托泊苷+度伐利尤单抗(PED)治疗后,ceralasertib联合度伐利尤单抗(CD)维持治疗的疗效。患者在开始PED治疗前入组。主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所有结局均自入组时起评估。完成4个周期PED且无疾病进展的患者进入维持阶段:第1–7天口服ceralasertib 240mg,每日两次;第8天给予度伐利尤单抗,每28天为一周期,直至疾病进展。
结果
自2021年8月至2024年2月,共入组30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3.5个月。患者中位年龄为65岁,女性占56.7%,白人占82.1%,ECOG评分为1分的占73.3%。其中25例患者(83.3%)接受了至少一个周期的CD维持治疗。确认的总体缓解率(ORR)为73.3%(n=22),其中2例达到完全缓解。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6.6个月(95%CI:3.9–17.1)。2例(6.7%)的最佳疗效为疾病进展。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6.1个月(95%CI:4.8–9.5)。中位总生存期(OS)尚未达到,但12个月和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68%(95%CI:48–82)和59%(95%CI:37–75)。10%以上的3–4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26.7%)、疲劳(20%)、贫血(16.7%)、感染(13.4%)及呼吸困难(10%)。共有14例患者(46.7%)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其中7例(50%)与治疗相关。
图:研究表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ceralasertib联合度伐利尤单抗维持治疗后显示出生存获益(2025 ESMO,摘要号2761O)
研究点评
既往研究发现,小细胞肺癌对DNA损伤修复机制高度依赖。ATR抑制剂通过阻断肿瘤细胞应对DNA损伤的能力,可诱导免疫原性细胞死亡,同时重塑肿瘤微环境,增强免疫识别。因此,ATR抑制剂在小细胞肺癌治疗中具有理论上的协同潜力。本研究结果显示,与CASPIAN研究相比,其ORR相近(73.3%vs.68%),中位PFS略有延长(6.1个月vs.5.1个月),12个月OS率也有所提升(68%vs.53%),提示存在进一步探索空间。
然而,该研究样本量仅30例,且为单臂设计,缺乏对照组,其PFS较历史数据延长有限,尚不足以证明临床意义上的“锦上添花”。未来若扩大样本验证,还需明确潜在获益人群,例如基于ATR依赖性或DNA修复缺陷(DDR)等生物标志物进行筛选,以避免“画蛇添足”的风险。
总体而言,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值得关注的新策略:在广泛期SCLC一线疗效难以进一步突破的当下,通过优化维持治疗方案以期延长总生存。然而,在缺乏随机对照和生物标志物指导的情况下,我们仍应保持谨慎。唯有在后续研究中证实其生存获益并确认安全性可控后,ATR抑制剂的加入才可能真正成为ES-SCLC免疫维持治疗的“锦上添花”,而非“画蛇添足”。
参考文献Furqan M,et al.Chemo-immunotherapy followed by durvalumab and ceralasertib in treatment naïve patients with extensive-stage small cell lung cancer.ESMO Congress 2025,Abstract 2761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