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FR突变是我国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最常见的驱动基因突变,而对我国临床实践中众多仍在晚期才被确诊的EGFR突变患者,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类靶向药物是主要治疗选择,但治疗耐药和疾病进展仍难以避免,仍需更多有效的后线治疗选择以助力患者长期生存。在刚刚落幕的2025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上,中国创新TROP2抗体偶联药物(ADC)芦康沙妥珠单抗的临床III期研究OptiTROP-Lung04结果报告入选年会主席专场(摘要号:LBA5),并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同步刊发,芦康沙妥珠单抗在研究中,同时显著延长了EGFR-TKI治疗失败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期(OS),临床意义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认可。《肿瘤瞭望》就此特邀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东方医院熊安稳教授,在ESMO年会现场深入解读研究数据,分析芦康沙妥珠单抗在EGFR突变NSCLC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编者按:EGFR突变是我国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最常见的驱动基因突变,而对我国临床实践中众多仍在晚期才被确诊的EGFR突变患者,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类靶向药物是主要治疗选择,但治疗耐药和疾病进展仍难以避免,仍需更多有效的后线治疗选择以助力患者长期生存。在刚刚落幕的2025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上,中国创新TROP2抗体偶联药物(ADC)芦康沙妥珠单抗的临床III期研究OptiTROP-Lung04结果报告入选年会主席专场(摘要号:LBA5),并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同步刊发,芦康沙妥珠单抗在研究中,同时显著延长了EGFR-TKI治疗失败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期(OS),临床意义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认可。《肿瘤瞭望》就此特邀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东方医院熊安稳教授,在ESMO年会现场深入解读研究数据,分析芦康沙妥珠单抗在EGFR突变NSCLC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01
《肿瘤瞭望》:在您长期深耕的肺癌靶向治疗领域,来自我国的OptiTROP-Lung04研究入选了本届ESMO年会的主席专场,引发国内外研究者热议,您如何评价该研究成果及其临床价值?它将如何改变EGFR突变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后线治疗格局?
熊安稳教授:OptiTROP-Lung04研究可以说是本届ESMO年会最重磅的研究之一,在年会主席专场的报告也引起了全球学界热议,这项由张力教授牵头开展的研究,不仅是我国肺癌诊疗的重大突破,也在EGFR-TKI耐药后治疗的困局中撕开了一个缺口,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OptiTROP-Lung04研究同时实现了两大突破:首先,芦康沙妥珠单抗单药治疗,就可以使EGFR-TKI耐药患者达到PFS和OS双重获益,芦康沙妥珠单抗治疗组的中位PFS达8.3个月(由BICR评估),而含铂双药化疗对照组仅为4.3个月,即芦康沙妥珠单抗治疗使中位PFS接近翻倍,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下降了51%(HR 0.49,95%CI,0.39-0.62);其次,芦康沙妥珠单抗组的中位OS尚未达到,但相较于对照组(中位OS为17.4个月),也使死亡风险显著下降40%(HR 0.60,95%CI,0.44-0.82),彻底打破了既往此类患者OS难获益的困局。
图1.OptiTROP-Lung04研究由BICR评估的PFS数据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入组患者94.7%既往接受过第三代EGFR-TKI治疗,符合临床实践中最常见的治疗耐药现状。同时,在所有亚组中均可观察到芦康沙妥珠单抗的治疗获益,证明它的疗效具有稳定性和普适性。
从临床价值角度来讲,OptiTROP-Lung04研究满足了既往未被满足的三大临床需求,首先是为EGFR-TKI耐药患者提供了更优治疗选择,既往此类患者的标准治疗是含铂化疗,但客观缓解率(ORR)仅有约30%,中位PFS在4-5个月左右,而OptiTROP-Lung04研究中芦康沙妥珠单抗不仅显著改善了中位PFS,治疗ORR也提高到60.6%,疗效具有明确临床价值,能帮助患者脱离治疗困境,重塑EGFR-TKI耐药后治疗格局进入ADC新纪元;既往无论是化疗、免疫治疗还是抗血管生成治疗单药或联合治疗,都未能在这类患者中达到OS显著获益,而达到OS显著获益的芦康沙妥珠单抗,大概率将取代含铂化疗成为新的标准治疗选择。
图2.OptiTROP-Lung04研究OS数据期中分析结果
其次在安全性方面,芦康沙妥珠单抗做到了“增效减毒”,虽然研究中两组的≥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发生率接近(58.0%/53.8%),但芦康沙妥珠单抗组严重TRAEs的发生率仅为9%,较化疗组的17.6%更低,且未报告对患者生存有明显不利影响的间质性肺病(ILD),常见TRAEs如贫血、口腔黏膜炎等通过支持治疗均可有效管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治疗耐受。
图3.OptiTROP-Lung04研究整体安全性总结
第三点则是最重要的,OptiTROP-Lung04研究能够为EGFR-TKI耐药机制未知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这部分患者目前在临床中占全部耐药患者的30-50%,治疗只能依赖化疗,而芦康沙妥珠单抗用于此类患者则无需进行基因检测。这将重构临床实践中的诊疗逻辑,既往我们高度依赖基因检测指导下的精准治疗,但芦康沙妥珠单抗是具有普适性的有效治疗选择,与针对明确耐药机制如MET扩增的治疗形成互补,构成“精准治疗+保底有效”体系。
最后,OptiTROP-Lung04研究也奠定了国产ADC的国际地位,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TROP2 ADC,芦康沙妥珠单抗的独特设计,使其相较同类药物在肺癌治疗中展现出了压倒性的优势,不仅能为国内患者提供更加可及和高效的治疗选择,还将推动国内创新靶向药研究从跟跑到领跑。而且,芦康沙妥珠单抗的价值也不限于EGFR突变晚期NSCLC二线治疗,目前它联合奥希替尼用于一线治疗的临床III期研究(编者注:OptiTROP-Lung07研究)已完成入组,我们中心还在参与芦康沙妥珠单抗与免疫治疗联合使用的研究。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联合治疗策略成熟,芦康沙妥珠单抗将在更前线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最终使从晚期到早期的EGFR突变NSCLC患者实现“疾病全周期”获益,这也是我国临床研发能力的集中展现。
02
《肿瘤瞭望》:以芦康沙妥珠单抗为代表的中国自主研发创新药物,正在悄然改变全球肺癌治疗格局,您认为芦康沙妥珠单抗是如何实现“弯道超车”,成为全球首个获批治疗EGFR-TKI耐药NSCLC患者的TROP2 ADC?
熊安稳教授:芦康沙妥珠单抗的“弯道超车”得益于研发审批和市场布局两方面的系统性先发优势,首先在研发端,我国团队充分发挥了本土临床资源的优势,相较于国际同类研究,能更快速地推进多个中心的EGFR-TKI患者入组完成,抢占适应证获批的时间窗口,并在治疗价值明确后,审批端即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也给予了适应证优先评审资格,加速了芦康沙妥珠单抗的上市进程,使它成为全球首个获批治疗EGFR-TKI耐药NSCLC患者的TROP2 ADC和标杆,不仅满足了患者迫切的治疗需求,还通过在国际学术会议持续发声,奠定了中国原研创新ADC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为后续进入海外市场奠定基础。同时,芦康沙妥珠单抗正在从单药到联合治疗,从后线治疗到一线治疗展开全面临床研究布局,将进一步巩固其在肺癌领域的长期竞争力。
03
《肿瘤瞭望》:最后,从临床研究者的角度出发,您认为国产创新药临床研究应如何更加贴近临床实践,以有效解决我国患者的迫切需求和诊疗“痛点”?
熊安稳教授:目前我国创新药企和研发中心可以说非常“给力”,有大量创新药品乃至新的化合物、抗体在临床前研究中不断展现良好活性,使我们临床研究者能在临床研究中不断重复积极结果,拓展药物适应证。作为临床研究者,我想做好新药研究无非是两个方向,第一个是对更多新产品做新尝试,做新的组合和“加法”,确保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更高且耐受性可控,真正获得更好的治疗选择;第二是进一步对患者进行精细化管理和分层,如针对不同基因突变类型、不同基因改变/基因共突变,乃至不同的肿瘤生物学行为等等,选择不同产品和不同的治疗模式。
熊安稳教授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肿瘤科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非小细胞肺癌专委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CACA)罕见突变及罕见肿瘤专委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CACA)个案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上海抗癌协会肿瘤呼吸内镜专委会委员
主编《实体肿瘤CAR-T治疗免疫学基础和临床研究探索》,多项临床研究的key-Sub-I,发表SCI论文30余篇(Lancet、JCO、JTO、EJC等)。是Frontiers in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AJTR等杂志的审稿人。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CSCO临床基金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