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上,新型SERD药物Camizestrant的重要临床研究SERENA-6再度有重要数据公布,其中的患者报告结局(PROs)数据显示,Camizestrant不仅可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治疗期良好的PROs数据也提示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更好和更长久的维持。
2025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上,新型SERD药物Camizestrant的重要临床研究SERENA-6再度有重要数据公布,其中的患者报告结局(PROs)数据显示,Camizestrant不仅可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治疗期良好的PROs数据也提示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更好和更长久的维持。
基于此,《肿瘤瞭望》特邀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王树森教授,结合油画《自由引导人民》,以“油画图解”形式对SERENA-6研究进行解读,期望Camizestrant取得的突破如同画作中女神高举的胜利旗帜,照亮并指引广大乳腺癌患者,使患者重获生命的主动权与尊严,开启一段崭新的、有质量的生命篇章。
《自由引导人民》,德拉克洛瓦(1830),现藏卢浮宫博物馆,图片来源:Louvre Museum
Part 1
自由旗帜所向:Camizestrant冲破耐药旧壁垒
冲破旧秩序、迎向新时代的磅礴气势,由女神高举的三色旗所引领。在ER+/HER2-晚期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中,ESR1突变带来的耐药桎梏,正是亟待被医学力量推翻的“旧有壁垒”。新型口服SERD药物Camizestrant的问世与应用,正如同旗帜所向、引领临床治疗革新,在前沿数据与临床需求间建立理性桥梁,推动内分泌治疗的实践优化。
王树森教授: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同时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其中,ER+/HER2-是临床最常见的乳腺癌分子亚型,约占全部病例的70%[1]。目前,内分泌+CDK4/6抑制剂是ER+/HER2-晚期乳腺癌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但原发或继发耐药的问题往往影响患者治疗获益,进而导致疾病进展、预后不良[3]。
ESR1突变是导致芳香化酶抑制剂(AI)+CDK4/6抑制剂耐药的关键机制之一,其常在一线AI+CDK4/6抑制剂治疗期间出现,约40%的E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会疾病进展时检测出ESR1突变[1]。因此,优化内分泌治疗并克服耐药性,使患者能够继续从中获益,同时为那些疗效较差的患者寻找新的治疗方案,是目前乳腺癌研究的重点关注方向。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降解剂(SERD)药物可克服ESR1突变,传统注射用SERD药物氟维司群对ESR1突变患者显示出一定疗效,但受限于其剂型和药代动力学因素,往往给患者的临床使用带来不便[4]。Camizestrant作为新型口服SERD的代表性药物之一,其生物利用度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好,目前已在ER+/HER2-晚期乳腺癌中显示出巨大的临床潜力[5]。
Part 2
生命前行之光:Camizestrant引领优质生存新境
在自由女神身后的民众们,也有着坚实的姿态和奋力的行动,展现着对更好生存前景和生命希望的不懈追求。SERENA-6研究的PROs数据,正是这样一道生命前行中的光芒,它将评估焦点从相对“冰冷”的PFS延伸至患者的真实生存体验,有力证明了Camizestrant联合方案显著延缓了患者总体健康状况/生活质量及疼痛恶化的时间,成功实现良好抗肿瘤疗效与维持患者良好生活质量需求的两大关键目标。
王树森教授:SERENA-6是首个采用ctDNA指导内分泌治疗转换Ⅲ期临床试验,评估了E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在检测到ESR1突变且尚未出现临床或影像学疾病进展时,将CDK4/6抑制剂(哌柏西利、阿贝西利或瑞波西利)联合的内分泌治疗方案从AI转换为Camizestrant的疗效与安全性[6]。2025 ASCO大会上已公布SERENA-6研究的主要结果,提示Camizestrant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显著优于AI组(16.0个月vs 9.2个月;HR=0.44;P<0.00001),展现了这一创新策略以及Camizestrant+CDK4/6抑制剂一线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6]。
图1.SERENA-6 PFS分析
其实在此前SERENA-6首次公布时,已披露总体健康状况(GHS)/生活质量(QoL)的相关数据,提示Camizestrant组和对照组GHS/QoL的中位至恶化时间(TTD)分别为23.0个月和6.4个月,Camizestrant显著延缓了生活质量下降,在维持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优势。而此次ESMO 2025年会上公布的更多SERENA-6研究PROs数据,通过提供来自患者视角的额外信息,再次证实了ctDNA指导内分泌方案转化为Camizestrant可为E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带来治疗结局的优化和改善[1]。
研究方法
SERENA-6研究中,在预设时间点评估的PROs工具包括EORTC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乳腺癌特异性模块(QLQ-BR23)[1]。乳房症状、手臂症状、疼痛和身体功能的TTD是预设的次要终点[1]。TTD定义为从随机化到首次出现有意义的生活质量恶化的时长。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在2024年推出的行业指南中强调,提供一个预先设定的PROs数据分析计划,包括有意义变化的阈值及其解读是十分重要的[7]。在本研究中,首先使用来自SERENA-6试验的合并(设盲)治疗组数据(在数据库锁定之前)推导出了各项评估指标特定的有意义变化阈值,用于定义专门针对本研究人群的PROs分析,并使用10分的有意义变化阈值进行敏感性分析验证。
研究结果
截至2024年11月28日,共157例患者转换为Camizestrant治疗,158例患者继续接受AI治疗[1]。总体来看,与AI组相比,Camizestrant组持续延迟了TTD,降低了患者报告的癌症症状和功能状态恶化的风险。根据EORTC QLQ-C30评估结果,与AI组相比,Camizestrant组推迟了GHS/QoL的中位TTD;在患者报告的癌症症状方面,Camizestrant组较AI组推迟了患者疼痛(16.6个月vs 6.5个月;HR=0.57)、疲乏(NR vs 13.8个月;HR=0.75)以及呼吸困难(NR vs 16.8个月;HR=0.52)的中位TTD;同样在患者报告的功能状态方面,Camizestrant组较AI组推迟了患者身体功能(23.0个月vs 15.7个月,HR=0.74)、角色功能(15.6个月vs 8.2个月,HR=0.73)、情绪功能(NR vs 13.7个月,HR=0.51)、社会功能(34.1个月vs 15.9个月,HR=0.80)的中位TTD。此外,根据EORTC QLQ-BR23评估结果,在乳房症状(HR=0.59)和手臂症状(HR=0.69)方面,Camizestrant组的恶化风险也均较AI组降低1。
图2.SERENA-6研究PROs结果
图3.患者报告的癌症症状TTD结果
图4.患者报告的功能状态TTD结果
研究结论
结合Camizestrant+CDK4/6抑制剂的临床疗效和可控的安全性特征,SERENA-6研究的PROs结果(尤其是在GHS/QoL和疼痛方面显示出显著优势)进一步支持在一线AI+CDK4/6抑制剂治疗期间、疾病进展前基于ctDNA动态监测指导内分泌用药转换为Camizestrant的临床获益,未来可作为一种潜在的治疗新策略,其不仅可为患者带来PFS提升,还可进一步改善其生活质量,助力患者实现预后、生活质量双获益[1]。
Part 3
群像荣光之证:Camizestrant开辟双优新局面
革命群众们的终极目标,是重获个体尊严与社会角色的自由,沐浴荣光、拥抱明天。SERENA-6研究PROs数据体现出的Camizestrant治疗价值,正是对这一“生存荣光”的现代医学实践。通过维持患者身体功能和角色功能的完整性,使患者在延长生存期的同时,能相对更具尊严地生活,达成新时代乳腺癌治疗更高维度的追求。
王树森教授:随着乳腺癌诊疗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模式转变,临床愈加注重患者能否在治疗后回归生活和工作。然而,既往传统的依据影像学和实验室指标等的评估体系已经无法全面的反映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治疗体验。而患者报告结局弥补了这一不足,既能反映治疗疗效(如疾病相关症状改善),也能揭示治疗的潜在风险(如症状性不良事件对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决策提供更立体的依据[8]。
对于晚期乳腺癌患者而言,一线治疗期间因症状轻微多可维持工作,但随疾病进展与治疗毒性累积,正常生活往往难以为继。SERENA-6研究的患者报告结局数据揭示了Camizestrant的一项关键优势:其在GHS/QoL、疼痛、疲劳及呼吸困难指标上均显示出早期、持续的获益。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患者主观感受的恶化,实质上可能是临床进展的“前哨指标”。因此,Camizestrant组在这些指标上展现出的延迟恶化,不仅直接转化为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更从临床生物学角度有力地支持了其能有效延缓疾病的有症状进展,从而印证了该疗法更深层的获益优势。
本次报道的身体功能评估包括日常体育活动的能力,如出门散步购物等;角色功能是健康对工作和日常生活的影响,情绪功能衡量了患者是否感到焦虑、抑郁或易怒。与AI组相比,Camizestrant组以上评估指标的TTD尚未达到,意味着超过50%的患者在本次数据截止时没有达到恶化终点,这些数据上的全面优势,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更积极的治疗图景,它不仅在传统疗效终点上表现出色,更重要的是能帮助患者更长久地维持其社会角色、日常功能与情绪健康。对于晚期乳腺癌患者而言,这意味着一种更能平衡疗效与生活质量的治疗选择,其价值远超越单纯的疾病控制。
总而言之,SERENA-6研究公布的PROs数据,从患者视角出发,为Camizestrant在ER+/HER2-晚期乳腺癌中的未来临床应用提供了关键佐证和更全面的证据,助力ER+/HER2-晚期乳腺癌从“延长生存”向“高质量长期生存”的诊疗目标迈进。
除此以外,目前正在进行中的SERENA-4研究进一步探索了在发现耐药突变前就使用Camizestrant+CDK4/6抑制剂的疗效和安全性[9]。若SERENA-4研究最终取得阳性结果,可能意味着Camizestrant在临床中的应用将无需依靠ESR1突变检测,Camizestrant+CDK4/6抑制剂可能直接作为ER+/HER2-晚期乳腺癌的一线治疗方案,使E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群体可更早从中获益,并有望进一步推动乳腺癌从“疾病治疗”到“患者体验”的范式转变。
参考文献
[1].Patient-reported outcomes(PROs)from the SERENA-6 trial of camizestrant(CAMI)+CDK4/6 inhibitor(CDK4/6i)for emergent ESR1m during first-line(1L)endocrine-based therapy and ahead of disease progression in patients(pts)with HR+/HER2–advanced breast cancer(ABC).ESMO 2025.Oral 486MO.
[2].Bray F,et al.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2: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CA Cancer J Clin.2024;10.3322/caac.21834.
[3].郑雅婷,刘松岭,周立岩.CDK4/6抑制剂剂量优化策略在HR+/HER2-晚期乳腺癌中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25,34(7):795-805.
[4].李彬,陶中华,胡夕春.CDK4/6抑制剂后时代下的乳腺癌精准诊疗[J].中国癌症杂志,2025,35(3):273-282.
[5].https://www.astrazeneca.com.cn/zh/media/press-releases/2025/06-04-02.html
[6].Nicholas Turner,Erica Mayer,Yeon Hee Park,et al.Camizestrant+CDK4/6 inhibitor(CDK4/6i)for the treatment of emergent ESR1 mutations during first-line(1L)endocrine-based therapy(ET)and ahead of disease progression in patients(pts)with HR+/HER2-advanced breast cancer(ABC):Phase 3,double-blind ctDNA-guided SERENA-6 trial.2025 ACSO.Abstract#LBA4.
[7].https://www.fda.gov/regulatory-information/search-fda-guidance-documents/core-patient-reported-outcomes-cancer-clinical-trials[Accessed July 2025]
[8].Pe M,Voltz-Girolt C,Bell J,et al.Using patient-reported outcomes an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data in regulatory decisions on cancer treatment:highlights from an EMA-EORTC workshop.Lancet Oncol.2025;26(6):687-690.
[9].https://ascopubs.org/doi/10.1200/JCO.2021.39.15_suppl.TPS1101
往期推荐
王树森教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乳腺癌单病种首席专家
香港大学临床肿瘤学系荣誉教授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国临床肿瘤协会(CSCO)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乳腺癌专委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癌症中心乳腺癌诊疗质量控制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胸部肿瘤防治研究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现在主要从事乳腺癌内科的精准治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及靶向治疗。
主持国自然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1项,省科技厅项目3项,获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助1项。
主编教材《临床肿瘤学(Clinical Oncology)》,参编教材或专著多部。
作为主要执笔人或参与者制定了多项国家级的乳腺癌诊疗相关指南。
在国内外期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多篇,其中近年以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于JAMA、JCO、STTT、CANCER COMMUNICATIONS等杂志发表SCI论文多篇。
作为主要研究者牵头发起多中心临床研究30多项,其中包括I期临床试验6项目,Ⅱ、Ⅲ期大型多中心临床试验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