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研究>正文

FACO丨钟鉴宏/苏家勇:肝癌复发高危因素越多,辅助治疗越有必要?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5/11/5 11:14:25  浏览量:149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在刚刚圆满落幕的第十三届亚洲临床肿瘤学会联盟学术会议(FACO 2025)上,《肿瘤瞭望》联合《国际肝病》对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苏家勇博士进行了专访。苏家勇博士结合其在肝癌领域的研究背景,分享了本次参会的深刻体会,并介绍了其团队在大会上报告的最新研究成果。他就当前肿瘤学研究的热点方向、临床实践的启示以及亚洲多中心合作的展望阐述了独到见解,引发了对于优化临床实践与推动区域合作的进一步思考。

编者按:在刚刚圆满落幕的第十三届亚洲临床肿瘤学会联盟学术会议(FACO 2025)上,《肿瘤瞭望》联合《国际肝病》对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苏家勇博士进行了专访。苏家勇博士结合其在肝癌领域的研究背景,分享了本次参会的深刻体会,并介绍了其团队在大会上报告的最新研究成果。他就当前肿瘤学研究的热点方向、临床实践的启示以及亚洲多中心合作的展望阐述了独到见解,引发了对于优化临床实践与推动区域合作的进一步思考。
 
01
问:本届FACO大会的哪些学术分享与交流给您留下了深刻印象?对您的临床实践有怎样的启示?

苏家勇博士:感谢您的提问。本次大会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乳腺癌、胃肠癌、肺癌、肝胆胰肿瘤等前沿领域,汇聚了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美国、英国等国家的顶尖肿瘤学专家。通过在不同研究领域的学习与国际交流,我获益匪浅。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主要是关于三级淋巴结构(TLS)在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中的影响探索,以及一项D-TACE联合卡瑞利珠单抗和阿帕替尼方案治疗中晚期肝癌的Ⅱ期临床研究。TLS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方向,无论是在结直肠癌领域还是肝癌领域,我们团队前期也探索过TLS在肝癌术后辅助免疫治疗中的影响,并且在Hepatology发表了初步成果。TLS与免疫疗效息息相关,“TLS状态”能否作为新辅助/辅助治疗疗效的预测标志物或治疗靶点,为患者制定更精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是非常值得探索的方向。
 
而D-TACE联合免疫+靶向治疗肝癌的Ⅱ期研究也给我带来了重要启发。目前针对首诊不可切除肝癌,“局部介入+全身免疫+抗血管生成”的联合方案已有EMERALD-1、LEAP-012和TALENTACE三项Ⅲ期RCT阳性结果公布,奠定了三联治疗的临床地位。我们团队前期开展的GUIDANCE001研究也发现,中晚期肝癌患者在介入联合靶免治疗中可获得更显著的获益。但不同治疗方案、不同药物组合的疗效差异,仍需要进一步明确。
 
总的来说,这两项研究都从临床问题出发,聚焦“精准治疗”和“联合治疗”的核心方向,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非常好的思路和证据。
 
02
问:您在本届FACO大会上报告的学术议题是什么?能否简要介绍报告传递的主要信息?

苏家勇博士:在本次FACO大会上,我主要代表广西GUIDANCE协作组报告了“不同高危复发因素累积分层对肝癌患者辅助PD-1抑制剂治疗疗效影响”的研究。
 
目前肝癌术后复发率很高,是限制患者远期生存的主要瓶颈。IMbrave050研究发现,当患者仅存在一个高危复发因素时,使用辅助治疗并未获益;但当存在两个以上高危复发因素时,辅助治疗有明显的获益趋势。我们对此展开了思考:不同复发风险因素的分层,是否会影响辅助PD-1抑制剂治疗的效果?
 
基于此,我们分析了2019年1月至2024年12月期间,从中国14家医院前瞻性收集的,接受根治性肝切除且至少有一个高危复发因素的1649例患者数据。其中465例接受辅助PD-1抑制剂治疗,1184例仅进行积极监测。我们按照患者同时存在的高危复发因素数量进一步开展亚组分析,结果发现,术后辅助PD-1抑制剂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但在仅存在一个高危复发因素的HRF-1组(哪怕是单独存在微血管侵犯的患者中),辅助治疗并未使患者获益(中位RFS:辅助治疗组32.0个月vs.积极监测组35.0个月);然而当患者同时存在两项以上高危复发因素,尤其是三项以上时,辅助治疗可显著延长患者的RFS和OS。
 
这表明,患者高危复发因素累积越多,辅助治疗的必要性越大。不过,辅助治疗相关不良事件的增加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03
问:您此前参与过哪些主要由亚洲国家专家合作开展的临床研究?基于既往研究经验,您认为应采取哪些举措,让研究更为顺利地开展?

苏家勇博士:我们团队曾经开展过类似的跨国合作临床研究,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尤其对“样本量与数据质控”这两个核心问题有较深的体会。
 
针对样本量与数据质量,一方面要提前基于研究目的和统计需求,尽可能纳入更全面的临床指标,为开展更多的子课题打下基础,同时鼓励各中心在符合入组标准的前提下尽量扩充病例;另一方面要求每个中心严格把控入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完整性与准确性,确保每一份数据都具备研究价值,避免因“凑数量”导致数据无效。
 
针对数据质控,要建立“分层质控体系”:首先是各中心自我质控,由各中心负责人负责日常数据录入审核、定期核对病例信息;其次是建立统一的随访管理规范,明确随访时间节点和内容,通过定期提醒、数据溯源等方式保障随访的及时性与完整性;最后由主要领导质控小组定期抽查各中心数据,发现问题及时沟通整改,从多环节确保数据真实可靠。
 
只有把样本量的“量”与“质”和数据的全程质控落到实处,才能为多中心研究的顺利推进打下坚实基础,也能让研究结果更具说服力和临床转化价值。目前,我们已初步建立广西GUIDANCE研究数据库,且已按照上述标准开始扩大样本量,在此也希望能有更多中心加入,未来共享成果、合作共赢。
 
钟鉴宏副教授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广西八桂青年学者、广西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南宁市高层次人才(B类)
中国抗癌协会腔镜与机器人分会等7个协会的常委/委员
Infect Agent Cancer副主编、Hepatoma Research青年副主编;J Clin Transl Hepatol、WJH、iLIVER、Gene Expression、EJMO等期刊编委
以第一/最后通信作者在Nat Rev Clin Oncol、JCO、J Hepatol、Gut、Hepatology、Liver Cancer、Ann Surg、Br J Surg、JHEP Reports等发表SCI论著、综述和述评百余篇;JCR高被引/Highlights/editor’s choice/配发评论等8篇;28项成果被列入30多个国内外肝癌和乙肝诊疗指南;Google学术引用7500多次;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2025)”和“终身科学家影响力”排行榜;获2024年度ESMO-Asia旅行资助、5项成果获2025年APASL和ILCA口头汇报
主持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项目6项
 
苏家勇博士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广西医科大学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师从钟鉴宏副教授
以第一/共一作者在Hepatology、Liver Cancer等期刊发表SCI文章8篇
主持广西教育厅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重点研发等项目4项
临床研究方向为HCC术后辅助治疗最佳方案及人群探索。基础研究方向为HCC术后复发的机制研究(TLS方向)
获2025年度APASL最佳口头汇报奖,多项研究在ILCA、APASL、FACO等国际会议口头汇报展示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肝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