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关注>正文

2025 FACO丨陈超教授:构建指导肝癌免疫治疗的精准模型,期待通过合作扩大研究加以验证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5/11/10 11:12:02  浏览量:336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中国、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均属肝胆胰肿瘤的高发国家,且现有治疗仍未能充分满足临床需求,临床工作者与患者面临相似诊治困境,为此更应推动三国学界交流合作,分享实践经验或组织协作性临床研究。2025年10月24-25日,第十三届亚洲临床肿瘤学会联盟学术会议(13th FACO)于上海隆重召开,旨在促进中日韩三国及亚洲范围内临床肿瘤学合作与创新,《肿瘤瞭望》在此次会议期间,特约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东部战区总医院)陈超教授结合FACO学术会议上的肝胆胰肿瘤诊治前沿进展交流,探讨领域未来发展与亚洲临床肿瘤学界的相应合作前景。

编者按:中国、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均属肝胆胰肿瘤的高发国家,且现有治疗仍未能充分满足临床需求,临床工作者与患者面临相似诊治困境,为此更应推动三国学界交流合作,分享实践经验或组织协作性临床研究。2025年10月24-25日,第十三届亚洲临床肿瘤学会联盟学术会议(13th FACO)于上海隆重召开,旨在促进中日韩三国及亚洲范围内临床肿瘤学合作与创新,《肿瘤瞭望》在此次会议期间,特约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东部战区总医院)陈超教授结合FACO学术会议上的肝胆胰肿瘤诊治前沿进展交流,探讨领域未来发展与亚洲临床肿瘤学界的相应合作前景。
 
01
《肿瘤瞭望》:本届FACO学术会议的哪些学术分享与交流,给您留下了深刻印象?对您的临床实践有怎样的启示?

陈超教授:参加本次FACO学术会议给了我许多收获和启发,在我本人从事的肝胆内科领域,我看到了许多我国研究和日韩相关研究成果,但仍需开展大量工作以实现资源整合,开展全球性、多中心研究或真实世界研究。在会议期间,我与来自日本福冈的一位外科专家进行过交流,日本专家同样非常忙碌,也对如何在临床工作之余做好科研有所困惑,这种困惑也具有共性。同时,目前我参与的学术交流大多存在地域局限性,借助FACO这一平台就可将交流和学术合作范围拓宽到整个亚洲,有效提高自身诊治水平,为患者带来更大获益。
 
02
《肿瘤瞭望》:您在本次FACO学术会议上报告的议题是什么?能否分享您报告传递的主要信息?

陈超教授:我有幸在本次FACO学术会议上分享了一项我们中心长期深耕的肝胆肿瘤内科治疗研究进展,在开展前瞻性、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之外,我们中心也会进行一些真实世界研究。原因在于,随机对照研究对入组样本量及患者都有较高甚至苛刻的要求,真实世界中许多患者并不满足要求,但仍需接受相应治疗,因此真实世界研究能更好地反映临床一线现状。就肝癌内科治疗而言,免疫治疗是当前治疗基石,已取得了许多进展,但原发性肝癌患者尤其是晚期患者,最大的特点是多数合并基础肝脏疾病,且缺少预测疗效和不良反应的生物标志物,与免疫治疗用于其它实体瘤明显不同;同时,免疫单药治疗肝癌的有效率仍不足20%,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的有效率也不足35%,即对多数患者依然无效。
 
因此,我们中心开展的本次研究,就基于既往积累的大量真实世界肝癌免疫治疗数据,共收集41项相关参数,如治疗相关的系统性治疗、外科手术及其它局部治疗史,肿瘤负荷、转移位置及生化检查参数等,以上述参数构建疗效预测模型,并制作成便于使用的网页版计算列表,预测患者对免疫治疗的应答。此外,我们还在开展评估肝癌患者经免疫治疗进展后能否继续使用免疫治疗的研究,不良反应预测因素,联合局部放疗、介入治疗等。目前已纳入1200余例患者,但仍是我们自己的单中心研究,我们希望能够借助FACO这一平台与国内外专家共同合作,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并增加外部验证,积累更多证据来使患者有更多获益。
 
 
图1.肝癌免疫治疗预测模型纳入的各项参数
 
03
《肿瘤瞭望》:基于您此前参与亚洲范围内临床研究的经验,您认为应采取哪些举措,让研究更为顺利地开展?

陈超教授:我们中心是全国最早参与和提倡开展临床研究的单位之一,已开展和正在开展的临床研究超过300项,基于此前参与的研究经验,我最主要的感受是研究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方案的科学性,牵头专家对流程设计、入组标准以及统计学方法等的把控至关重要。此外,研究团队的整体专业水平、研究的执行质量、受试者管理同样重要,良好的医患沟通可提高受试者依从性、减少脱落率。同时,许多开展临床研究的中心是国内知名机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需确保患者在入组后能够按照访视周期接受研究治疗,能及时追踪和处理不良反应。对于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及时与相关学科团队、研究设计者和申办方沟通反馈,进行修正。
 
附陈超教授FACO报告摘要信息(翻译版):

用于预测接受PD-1抑制剂治疗的晚期肝细胞癌患者个体化结局的新型高准确性计算图表模型

目的
 
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计算图表,用于有效区分适合接受免疫治疗的肝细胞癌(HCC)患者,并对其风险水平进行分类。
 
方法与结果
 
这项回顾性研究分析了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接受PD-1抑制剂治疗的328例HCC患者。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来识别潜在的预后因素。随后,基于上述独立预测因子建立了新的计算图表,并通过Harrell一致性指数(C-index)、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CA)进行评估。基于风险评分,采用Kaplan-Meier曲线来估计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
 
 
 
图2.研究入排标准及模型建立过程
 
生存分析
 
生存分析确定了治疗顺序、伴有骨或淋巴结转移的疾病进展以及Child-Pugh分级是PFS的预后因素;而巴塞罗那肝癌临床分期(BCLC)分期、Child-Pugh分级、腹水、东部肿瘤协作组体力状态评分(ECOG PS)、手术、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疾病进展以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是OS的预后因素。PFS模型的C-index为0.657(0.609-0.705),与验证集的表现0.657(0.582-0.733)相匹配。OS模型的C-index在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中分别为0.787(0.748-0.826)和0.671(0.606-0.736)。校准图和DCA曲线表明其具有高准确性和适用性。根据当前计算图表的评分,低风险组和高风险组间的OS和PFS存在显著差异(P<0.0001)。
 
 
图3.模型在训练队列和验证集中对患者OS的预测效能
 
结论
 
基于患者临床基线特征和治疗过程等因素构建的预后模型,在预测接受免疫治疗的中期和晚期HCC患者的生存获益方面显示出可靠的有效性,同时,该模型简便、实用,具备临床推广潜力。
 
 
陈超教授
南京大学附属金陵医院/东部战区总医院、肿瘤科
副主任医师、博士/博士后、硕士生导师
中国肿瘤整合学会胆道肿瘤康复学会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肿瘤化疗与生物治疗分会学组委员
江苏省研究型医学会肝胆专委会委员
江苏省免疫学会中医药免疫学委员会常务委员
江苏省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委会委员
目前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0余篇
主持及参与省市等各级课题10余项
长期从事肝胆肿瘤的免疫、靶向、化疗等综合以及个体化诊治;疑难危重肿瘤患者的诊治;肿瘤相关性胸腹腔积液的诊断治疗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肝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