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聚泉城,共启新章。2025年9月10~14日,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和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第28届CSCO学术年会在山东济南顺利召开。本届年会以“规范诊疗,创新引领”为主题,聚焦肿瘤治疗前沿,汇聚国内外顶尖肿瘤专家,促进学术交流与科技合作,倡导多学科规范化综合治疗与精准肿瘤学结合,推动肿瘤学科创新发展。
星聚泉城,共启新章。2025年9月10~14日,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和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第28届CSCO学术年会在山东济南顺利召开。本届年会以“规范诊疗,创新引领”为主题,聚焦肿瘤治疗前沿,汇聚国内外顶尖肿瘤专家,促进学术交流与科技合作,倡导多学科规范化综合治疗与精准肿瘤学结合,推动肿瘤学科创新发展。
会议期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林丽珠教授作了题为“(肺癌)肿瘤患者的长生存策略:整体观下的中西医结合”的精彩报告。借此机会,肿瘤瞭望有幸邀请到林教授进行专访。林教授围绕“中医药在免疫时代肺癌治疗中的重要作用”这一主题展开深度解读,聚焦中医整体观与现代免疫治疗的深度融合路径,探讨了中西医协同在提升疗效与降低毒副作用方面的临床价值,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指导。以下是访谈的精彩内容整理。
专家简介
林丽珠教授
医学博士二级教授广东省名中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岭南肿瘤研究所所长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十届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
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中医证候全国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医肿瘤学杂志》副主编
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最美医生,全国最美中医,中国好医生,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第十四期南粤楷模
广东省特支计划领军人才、广东省首届医学领军人才、广东省教学名师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癌症姑息治疗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肿瘤学分会会长
CSCO中西医结合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女医师学会副会长、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副会长
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医教研工作39年,主持国家级重大专项及国自科等肺癌研究课题40多项。作为全国中医药领域唯一入选专家被评为“2022年肺癌研究领域全国医院及专家学术影响力排名TOP100”、2024年荣获第九届医学家年会“十大医学影响力专家”;研发“益肺散结丸”、“金花解毒搽剂”“参慈扶正散结颗粒"、“消积理肠颗粒”等院内制剂。发表学术论文600多篇,SCI收录100多篇,主编专著20多部,荣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肿瘤瞭望:在肺癌治疗进入免疫时代的背景下,请您谈谈,中医的“整体观”如何在理论和临床实践中,与现代免疫治疗深度融合,发挥“1+1>2”的协同效应,共同助力患者实现长期生存?
林丽珠教授:中医强调整体观,认为人是一个整体,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因此我们在治疗疾病时,必须将人视为一个整体。从中医角度来看,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是在一定条件下邪正斗争的结果。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如何将“扶正”与“驱邪”两方面有机结合,显得尤为重要。
免疫治疗的进步为肺癌治疗提供了更有效的手段。从西医角度看,疾病的发生往往与免疫功能失调密切相关。以我国首个自主研发并纳入医保的PD-1抑制剂信迪利单抗为例,其作用机制是通过阻断PD-1与配体的结合,解除肿瘤对T细胞的免疫抑制,重新激活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识别与攻击能力——这一机制与中医“扶正驱邪”的治疗理念高度契合。
在免疫治疗的同时,配合中医药扶正祛邪的干预,往往能够实现“1+1>2”的协同效应。临床实践表明,如使用如黄芪、党参等益气健脾类中药,可增强机体正气,改善免疫状态,从而提高免疫治疗的应答率。另一方面,中医药在“减毒”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中西医的有机整合,可为患者长期生存提供更优质、更个体化的诊疗服务。未来随着作用机制的进一步明确和高级别临床证据的积累,有望建立更完善、体现中国特色的肿瘤治疗模式。
肿瘤瞭望:我们了解到中医在管理免疫治疗带来的相关副作用方面很有特色。能否请您具体谈谈中医在管理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方面有哪些独特的加持作用?
林丽珠教授:免疫治疗是一把双刃剑,虽然很多患者能够从中获益,但随之而来的各种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也不容忽视。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主要与免疫系统的异常激活有关,可表现在全身各个系统,例如皮肤损伤、免疫性肠炎、肺炎、肝炎以及内分泌紊乱等。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中医会根据患者的具体表现进行辨证论治。对于反应较重的情况,我们可能会联合使用激素;而对于发生轻、中度不良反应的患者,中医治疗往往就能取得良好效果。例如,对于免疫性皮炎,轻症患者可通过宣肺清热解毒的中药有效缓解皮疹;对于免疫性肝炎患者则需辨别是脾虚还是肾虚,还是肝郁等,采用相应中药进行调理,往往能起到良好辅助效果;对于免疫性肠炎引起的腹泻,中医可采用多种方法治疗,如使用藿香正气丸,或者运用理气行气、清热解毒、健脾祛湿等药物,也能有效治疗免疫性肠炎;对于免疫所致的内分泌紊乱,如低钾血症表现为阳虚的患者,中医可通过温阳的办法进行调理。
总的来说,在免疫治疗中,我们需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来制定治疗方案。一方面,要依据病情的轻、中、重度程度,决定是单纯采用中医治疗还是中西医结合治疗;另一方面,中药治疗还需根据个体的辨证论治来实施。虽然患者可能患有同样的免疫性皮炎、免疫性肠炎或免疫性肝炎,但由于患者体质及具体证候不同,所采用的治疗方法也会有所差异。因此,根据个体化进行辨证论治的治疗非常重要。从临床效果来看,中药在免疫毒副作用的整体调控中,确实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