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主要是指起源于肾盂或输尿管的尿路上皮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疾病,新发病例占全部尿路上皮癌的17.9%[1],应引起更多重视。在近期举行的2025年ASCO大会上,一项来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团队的UTUC研究入选,研究结果证实,维迪西妥单抗联合放疗在HER2过表达人群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良好,为UTUC患者带来辅助治疗新策略[2]。肿瘤瞭望-泌尿时讯特邀李学松教授和李晓颖教授连线唐琦教授,共同解读中国UTUC特点与困境,维迪西妥单抗联合放疗辅助治疗UTUC的疗效、安全性及联合方案机制,UTUC的未来探索,以及CUDA-UTUC协作组未来发展等精彩内容。
02
《肿瘤瞭望-泌尿时讯》:如前所述,目前靶向HER2等ADC药物是尿路上皮癌领域的研究热点。作为UC的重要标志物,HER2对于UTUC的预后和疗效预测具有哪些重要的临床价值?今年ASCO大会公布了哪些维迪西妥单抗辅助治疗UTUC研究进展?您认为上述研究结果将如何改变我国UTUC诊疗策略和临床实践?
唐琦教授:众所周知,HER2在尿路上皮癌中具有明确的预后意义和重要的临床价值。在尿路上皮癌(UC)领域,HER2表达往往预示着患者的预后不良,例如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的进展风险会增加,高危NMIBC的治疗结局可能不佳,以及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的治疗结局较差等[5-7]。
一项研究结果显示,UTUC患者群体中的HER2过表达(IHC 2+/3+)的患者比例高达63%[8];随着新型ADC药物的出现,HER2成为了UTUC治疗中一个具有潜在预后价值和治疗价值的靶点。因此,HER2检测有助于实现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在2025年的ASCO会议上,我们中心的一项维迪西妥单抗联合放疗用于高复发风险UTUC人群辅助治疗的研究入选,这项研究(Abstract e16583)首次对ADC联合放疗在UTUC辅助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评估[2]。我们招募了顺铂不耐受且HER2过表达(IHC 2+/3+)的UTUC患者,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后分期为pT2N0M0伴有高级别/多发病灶/切缘阳性、pT3-4N0M0或pTanyN1-2M0。根据患者的偏好,合格的患者非随机分配至辅助治疗组或监测组(1:1)。辅助治疗组给予维迪西妥单抗(2.0mg/kg,D1,Q2W,6个月)联合放疗(45-50 Gy/25f)。手术后90天内开始治疗。研究主要终点为无病生存期(DFS);次要终点为总生存期(OS)、无转移生存期(MFS)、无局部复发生存期(LRFS)和安全性;探索性终点旨在评估血液和尿液中的生物标志物与疗效的相关性。
截至2024年12月,我们共纳入了31例患者,其中15例患者接受了辅助治疗,16例患者接受监测;两组分别有10例(66.7%)和4例(25%)患者为HER2 IHC 3+。目前,治疗组已有3名患者完成了辅助治疗,1名患者因心血管疾病退出了临床试验,其余患者仍在持续接受治疗。中位随访时间为6个月,就目前的随访情况来看,治疗组尚未发现复发病例;而监测组5名患者出现复发。
在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TRAE)包括腹痛(13.3%)、皮疹(13.3%)、白细胞减少(13.3%)、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13.3%)、γ-谷氨酰转肽酶升高(6.7%)、乏力(6.7%)、血小板计数减少(6.7%)等;其中≥3级TRAE发生率为6.7%(1/15),整体治疗耐受性良好。其中,仅1例患者出现了3级的胃肠道出血不良反应。
研究结果表明,维迪西妥单抗联合放疗作为一种新的辅助治疗策略在HER2过表达的UTUC患者中展现了良好的疗效和可耐受的安全性,在HER2过表达UTUC中具备较大的治疗潜力,有望引领UTUC辅助治疗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