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主要是指起源于肾盂或输尿管的尿路上皮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疾病,新发病例占全部尿路上皮癌的17.9%[1],应引起更多重视。在近期举行的2025年ASCO大会上,一项来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团队的UTUC研究入选,研究结果证实,维迪西妥单抗联合放疗在HER2过表达人群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良好,为UTUC患者带来辅助治疗新策略[2]。肿瘤瞭望-泌尿时讯特邀李学松教授和李晓颖教授连线唐琦教授,共同解读中国UTUC特点与困境,维迪西妥单抗联合放疗辅助治疗UTUC的疗效、安全性及联合方案机制,UTUC的未来探索,以及CUDA-UTUC协作组未来发展等精彩内容。
03
《肿瘤瞭望-泌尿时讯》:多学科诊疗团队(MDT)在UTUC的诊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在UTUC术后辅助治疗中,放疗如何与药物发挥协同增效作用,降低患者术后复发风险,实现长期无瘤生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放疗科在UTUC领域开展了哪些探索,取得了哪些初步成果?
李晓颖教授:UTUC是一种发病率相对较低的尿路上皮癌,但在亚洲及中国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征较为独特,具有亚洲特色及中国特色。目前,辅助化疗仍是尿路上皮癌指南推荐的UTUC辅助治疗方案。然而从已公布的研究结果来看,患者3年无进展生存率仅为71%[9]。从临床医生的专业视角出发,这一数据表现并不理想;与其他多种肿瘤相比,我们认为UTUC术后辅助治疗尚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遗憾的是,尽管有两项辅助免疫治疗研究(CheckMate-274和AMBASSADOR)在膀胱癌治疗中取得了阳性结果,但在UTUC亚组中却无显著获益。通过对这些失败案例的深入分析,并结合北大医院多年来积累的丰富数据库资料,我们发现UTUC患者术后区域淋巴结复发,尤其是腹膜淋巴结复发,是一个极为重要且往往最早出现的问题。
北大医院泌尿外科单中心手术量较大,我们在处理术后复发患者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探索出了放疗治疗方案。目前,我们能够针对不同原发肿瘤位置的UTUC患者,根据其复发风险及区域,个体化设计放疗方案。随着更多新药的涌现,如免疫治疗和靶向药物,放疗与药物治疗的联合应用在UTUC的辅助治疗阶段展现出了更多的可能性。我们近期开展的放疗联合维迪西妥单抗针对HER2过表达人群的临床研究[2],就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启示。研究发现,既往我们可能更关注HER2过表达患者在晚期复发进展后的治疗,但实际上相较于HER2阴性或表达较低的患者,这类患者在术后会更快地出现进展。这一发现提示我们,在药物治疗的选择上,可能需要根据患者的分子分型进行更为精准的设计。
此外,近年来UTUC领域在保肾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从近期多个中心公布的分析结果来看,尽管药物治疗为UTUC患者的保肾治疗带来了巨大希望,但局部复发问题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鉴于此,未来北大医院可能会借鉴我们术后辅助治疗的成功模式,在UTUC保肾治疗中尝试采用腔内治疗、药物综合治疗以及放疗三种方法联合的方案。这一方案在膀胱癌治疗中已作为经典治疗模式应用多年,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UTUC患者中尝试这一模式,将有望为这类患者带来生存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