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年度进展研讨会(BOC)暨Best of ASCO?2025 china(BOC/BOA)将于7月4-5日在南京举行。国内外肿瘤学专家将汇聚古都金陵,见证过去一年中国临床肿瘤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分享刚刚落幕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前沿知识。值此大会来临之际,亦是《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研究进展》发布十周年之际,《肿瘤瞭望》特邀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候任理事长、本次大会主席团成员江泽飞教授,分享BOC/BOA大会的精彩看点与期待,与君共见BOC/BOA盛会发展的光辉岁月,见证中国学术力量走向世界,引领前沿。
编者按:2025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年度进展研讨会(BOC)暨Best of ASCO®2025 china(BOC/BOA)将于7月4-5日在南京举行。国内外肿瘤学专家将汇聚古都金陵,见证过去一年中国临床肿瘤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分享刚刚落幕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前沿知识。值此大会来临之际,亦是《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研究进展》发布十周年之际,《肿瘤瞭望》特邀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候任理事长、本次大会主席团成员江泽飞教授,分享BOC/BOA大会的精彩看点与期待,与君共见BOC/BOA盛会发展的光辉岁月,见证中国学术力量走向世界,引领前沿。
从BOA到BOC/BOA
中国学者走向世界前沿
《肿瘤瞭望》:BOC/BOA 2025再次来袭。数年来,您见证了BOC/BOA的发展,请您分享一下对本次会议有哪些期待?
江泽飞教授:非常感谢肿瘤瞭望等各家媒体对CSCO学术工作的支持。早年,该会议的名称为Best of ASCO,主要是因为当年参加ASCO年会的中国专家比较少,我们希望他们回来后能够对大会中的重要内容予以解读,同时也会邀请一些海外的专家来做分享和讲解。彼时能有机会参加BOA会议,我们都很兴奋。后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的学者走上国际舞台,CSCO的学会领导提出“我们不仅仅要做Best of ASCO,还应该做Best of CSCO”,希望能够回顾一年来CSCO的专家在ASCO、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年会(ESMO)、圣加伦国际乳腺癌大会(SGBCC)、世界肺癌大会(WCLC)、国际胃癌大会(IGCC)等各种国际学术会议取得的学术成就,并进行系统地回顾,BOC/BOA就此诞生。非常高兴在7月初的南京举办BOC/BOA,分享最新的国际进展,呈现中国学者的学术贡献。
从国际到国内
解读乳腺领域最新进展
《肿瘤瞭望》:本次BOC/BOA乳腺癌专场迎来了诸多新进展,请您介绍一下乳腺癌专场有哪些精彩看点?
江泽飞教授:在BOC/BOA会上,我们会传递最新国际进展,包括DESTINY-Breast09研究关于抗HER2抗体偶联药物(ADC)的最新研究结果、ASCENT-04研究免疫治疗联合Trop-2 ADC的最新进展等。同时,我们也非常欣喜地看到国内的研究走上国际舞台,比如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牵头的DAWNA-A研究,邵志敏教授团队的专家会为大家详细地解读该研究。我想,中国学者在国际舞台用英文讲解是一种感觉,回国后再在中国的会议中用中文介绍又是另一番体验。同时,我们也将邀请行业内专家对相关进展进行重点点评。
从起步到引领
《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研究进展》展现中国崛起
《肿瘤瞭望》:非常令人欣喜的是,此次会议上《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研究进展》迎来了十周年的里程碑时刻。十年来,《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研究进展》为中国乳腺癌、乃至整个肿瘤届的发展带来了哪些影响?
江泽飞教授:在BOC的舞台上,我们希望能够系统地回顾中国学者的贡献。非常荣幸在我担任秘书长期间,能够获得理事长的支持与指导,分管《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研究进展》的相关工作。曾经,在我们每年评定中国学者贡献时,可能三、五年才能有一篇刊于《NEJM》的研究进展,影响因子30分即可评上年度前三;如今在评审的时候,居然一个领域的《NEJM》就能达到5篇,甚至影响因子90分都不一定能排上前三,我记得有一年影响因子82.9分的文章就有10篇之多。可见,中国学者的原创研究越来越多,《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研究进展》也愈加重要,持续引领国际前沿发展。因此,我们会邀请学会专家予以解读,并请资深专家进行点评,互相学习交流,启迪临床科研的学习借鉴、触类旁通。希望未来BOC的内容日益丰富,持续展现中国学者的学术贡献和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