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研究>正文

2025 CLCC丨杨弘教授解读SACTION研究:全球首个新辅助SBRT、免疫联合化疗治疗局晚期NSCLC的创新探索与前景展望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5/7/4 11:23:51  浏览量:317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2025年6月28-29日,由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肺癌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非小细胞肺癌专业委员会主办,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东方医院承办的“CACA肺癌整合治疗大会”在上海盛大召开。本次会议以“整合·突破·共赢”为核心理念,紧扣中国抗癌协会“合纵连横”的创新战略,聚焦非小细胞肺癌“防筛诊治康”全链路协作管理,旨在打破学科壁垒,整合全球优质资源,推动诊疗模式全面升级。

2025年6月28-29日,由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肺癌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非小细胞肺癌专业委员会主办,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东方医院承办的“CACA肺癌整合治疗大会”在上海盛大召开。本次会议以“整合·突破·共赢”为核心理念,紧扣中国抗癌协会“合纵连横”的创新战略,聚焦非小细胞肺癌“防筛诊治康”全链路协作管理,旨在打破学科壁垒,整合全球优质资源,推动诊疗模式全面升级。
 
目前,新辅助化学免疫疗法已成为局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标准治疗选择之一,显著改善了患者的预后。与此同时,免疫与放疗的联合应用表现出更卓越的协同作用,为治疗策略的优化提供了新的视角。对此,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杨弘教授团队开展的SACTION系列研究全球首创评估了立体定向体部放疗(SBRT)联合替雷利珠单抗和化疗作为可切除NSCLC新辅助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在会议现场,《肿瘤瞭望》特邀杨弘教授接受专访,解读SACTION系列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及局晚期NSCLC新辅助治疗未来展望。特此整理,以飨读者。
 
杨弘教授
 
杨弘教授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兰州大学兼职教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胸外科副主任
广东省食管癌研究所副所长
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中国抗癌协会食管肿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非小细胞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食管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胸部肿瘤防治研究会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国家癌症中心食管癌质控专家委员会华南区协作组副组长
华南肿瘤学重点实验室独立PI
擅长领域:擅长肺结节、肺癌、食管癌、贲门癌诊断与综合治疗,微创腔镜外科治疗。专注于胸部肿瘤的综合治疗临床研究与转化研究。以第一/通讯作者在Lancet、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Annals of Oncology、JAMA Surgery、Nature Communication等高水平期刊发表文章40余篇。主持国家级重大人才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等,科研经费逾千万。2019-2020年通过香港优才计划前往香港威尔斯亲王医院胸外科交流并获得香港行医执照。获2022年“人民好医生·金山茶花计划”食管癌领域杰出贡献专家称号。Lancet Onocolgy、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Nature Communication审稿专家。
 
肿瘤瞭望:本次大会您以“新辅助SBRT序贯化免治疗局晚NSCLC的SACTION系列研究”为题进行主题分享,首先,请您为我们分享下SACTION系列研究开展主要研究背景及现阶段研究成果?

杨弘教授:众所周知,肿瘤领域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仍居全球首位。其中,对于局部晚期非小细胞癌(NSCLC)的治疗,尽管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策略使其5年生存率提升至50%,但仍不尽人意。近年来,免疫治疗的出现显著改善了局晚期NSCLC治疗格局,国际多项Ⅲ期临床研究,如Checkmate-816、Keynote-671、Rationale-315等,均证实了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能进一步将局晚期NSCLC患者生存率由50%提升至60%。不仅如此,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策略使局晚期NSCLC患者的近期疗效也显著提升,即MPR(主要病理缓解)和pCR(病理完全缓解)等。Checkmate-816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单纯化疗,三个疗程的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将患者pCR由5%提升至24%、MPR提升至30%,并且显著延长了患者无病生存期(DFS)。由此可见,如何进一步优化新辅助治疗策略,使其联合手术治疗局晚期NSCLC患者的近期疗效进一步提升,进而延长患者生存已成为当下研究热点。纵观现阶段研究进展,大多思路为通过不同机制药物叠加以期实现疗效提升,如PD-L1抗体、CLTA-4抗体、ADC药物或VEGR抗体、双靶药物等。
 
本中心基于前期对免疫治疗联合放疗策略协同作用的探索,引发思考,在新辅助治疗阶段,是否将放疗与化免治疗相联合可进一步提升患者近期疗效及预后,随即开展了SACTION系列研究。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既往大家认为放疗的加入或为后续手术治疗增加难度,但SACTION01研究作为全球首创局晚期NSCLC领域新辅助放化免联合策略探索研究初步结果可见,将放疗加入新辅助治疗中这一大胆尝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显著提升了患者近期疗效。目前,该研究结果已在《柳叶刀-呼吸病学》(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期刊上发表。
 
肿瘤瞭望:您认为相较于传统新辅助化疗或化免联合治疗,SACTION系列研究中选择新辅助SBRT序贯化免治疗策略的核心创新点体现在哪些方面?主要获益人群有何特征?

杨弘教授:目前,三个疗程新辅助化免联合手术治疗已成为局晚期NSCLC指南推荐标准治疗模式,但其近期疗效获益仍有限,仍存在很大提升空间。此外,安全性问题不能避免,既往研究显示,新辅助化免联合治疗后,最终仍有15%~20%患者因毒性、患者意愿、疾病进展等原因无法接受手术治疗,由此可见,局晚期NSCLC的治疗仍面临诸多挑战。
 
SACTION研究中,将放疗引入新辅助治疗方案中,首先,我们希望达到增效的目的,既往多项研究展现了NSCLC领域,放疗与免疫治疗协同增效的临床潜力。但局晚期NSCLC治疗领域,SACTION系列研究是全球首创将放化免与手术治疗相结合的全新探索,这是本研究创新点之一。其次,研究入组的局晚期NSCLC患者均存在淋巴结转移,但本研究采用立体定向放疗(SBRT)放疗剂量从根治性剂量50Gy降至24Gy,SBRT剂量偏低,同时放疗靶区缩小,仅照射肿瘤原发灶,避免照射淋巴结。主要目的为在本项研究策略中,并非想发挥放疗的治疗作用,而是为了通过放疗促进原发肿瘤抗原的释放,为后续化免治疗起到增敏作用。并且,本研究中没有对淋巴结进行照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保护好淋巴结中重要的免疫细胞,使其与放疗的“远隔效应”发挥更好的协同作用。此外,本项研究中的大胆设计主要体现在治疗方案上,我们不仅简单进行治疗手段的叠加,同时也在做“减法”,将化免疗程数由三个减少至两个,以期降低化免联合治疗中的毒性,进而改善患者对后续手术治疗的耐受性。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本研究设计在提升疗效的同时降低了治疗中的毒性。新辅助放化免联合手术策略将局晚期NSCLC患者pCR提升至52%、MPR提升至76%。既往研究表明达到pCR的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达到MPR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80%以上,由此可见新辅助放化免联合手术策略有望显著改善了局晚期NSCLC患者的预后。安全性层面,本研究中入组的46例患者中,最终44例患者完成了手术治疗,仅有2例未接受手术治疗。由此可见,新辅助放化免联合手术策略这一整合多种治疗模式的综合治疗策略在局晚期NSCLC治疗中展现了“减毒增效”令人振奋的临床优势。
 
肿瘤瞭望:基于当前的研究成果,您认为该方案在局晚NSCLC治疗中的未来应用前景如何?未来研究有何规划?

杨弘教授:基于现阶段研究成果,我认为新辅助放化免联合手术策略在局晚期NSCLC治疗中前景广阔。《“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致力于将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即达到50%以上。目前局晚期NSCLC患者人群在NSCLC整体患者人群的30%~40%,由此可见,此类患者预后的提升对于NSCLC整体预后提升至关重要。
 
目前,SACTION系列研究已完成了Ⅱ期单臂临床研究,证实了其在近期疗效及安全性层面的显著优势。未来其是否可实现长期生存获益,有待于在后续Ⅲ期临床研究中验证。Ⅲ期研究目前已经启动,研究同样入组的是局晚期NSCLC患者,将其随机分配至标准三个疗程化免联合治疗组(对照组)及放化免联合治疗组(试验组)。在主要终点设计上,将EFS纳入了进来。基于不久前Checkmate-816公布的长期生存数据,我们十分有信心,SACTION研究治疗模式相较于标准治疗可实现EFS层面更多获益。期待未来随着研究进一步深入,积累更多数据,新辅助放化免治疗模式有望进一步优化临床实践,改写指南,为局晚期NSCLC患者带来更多生存获益。
 
肿瘤瞭望:进一步提升可切除局部晚期NSCLC患者生存获益,请您结合团队研究进展,谈谈您认为未来可在哪些方向寻求突破?

杨弘教授:目前,对于局晚期NSCLC治疗目标为通过创新药物的不断加入、疗程优化、序贯顺序优化等方式,将更好的综合治疗策略应用于实践,以期从pCR、MPR层面改善近期疗效,从EFS、OS层面提升远期获益。基于此目标,我认为未来局晚期NSCLC治疗探索方向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首先,免疫治疗的引入为局晚期NSCLC的治疗带来了新生机,希望未来通过更多创新药物及治疗手段的加入,与免疫治疗起到更好的协同作用,进一步改善局晚期NSCLC患者的生存。
 
此外,正如前面所提及的,SACTION系列研究目前已证实新辅助放化免联合手术治疗策略可改善局晚期NSCLC患者近期生存,其远期生存获益未知。加之,本研究中,入组患者均为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的N1、N2期患者,但手术切除后,76%患者淋巴结未发现肿瘤细胞,由此可见,本研究在未对淋巴结进行放疗照射,仅采用SBRT加上两个疗程化免治疗的情况下,实现了很好的淋巴结降期率。对此引发思考,未来对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局晚期NSCLC患者,是否必须要进行标准的肺叶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的手术策略?基于此,在本研究后续探索过程中,我们也会特殊关注此类情况,对于在新辅助治疗阶段发生淋巴结转阴的患者,如何通过影像组学、ctDNA、MRD等指标进行准确判断。如确证转阴,可以在手术过程中不进行纵隔淋巴结清扫,不仅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难度,更对保护淋巴结免疫功能起到关键作用,使其在术后辅助治疗中与药物协同发挥更好的效果,这也是未来SACTION系列研究中值得期待的方向之一。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NSCLC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