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百家>访谈>正文

2025 COMB·瞭望沙发客丨王涛教授&王坤教授:中国原创乳腺癌研究——现状、挑战与未来新视野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5/8/22 11:13:06  浏览量:1168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在日前举行的第八届肿瘤精准诊疗暨第十一届乳腺癌个体化治疗大会上,肿瘤瞭望特邀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王涛教授与广东省人民医院王坤教授围绕“中国原创研究与未来新视野”展开深度对话,两位教授结合当下HER2+乳腺癌治疗领域临床实践与科研动态,剖析中国原创研究热点方向与发展趋势,分享了研究中的挑战与经验,还探讨了如何融入多学科交叉、精准治疗等新趋势,为中国原创乳腺癌研究发展指明方向。

编者按:在日前举行的第八届肿瘤精准诊疗暨第十一届乳腺癌个体化治疗大会上,肿瘤瞭望特邀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王涛教授与广东省人民医院王坤教授围绕“中国原创研究与未来新视野”展开深度对话,两位教授结合当下HER2+乳腺癌治疗领域临床实践与科研动态,剖析中国原创研究热点方向与发展趋势,分享了研究中的挑战与经验,还探讨了如何融入多学科交叉、精准治疗等新趋势,为中国原创乳腺癌研究发展指明方向。

01
《肿瘤瞭望》:您在本次会议上介绍了多项HER2+乳腺癌中国原创研究,其中包括王坤教授团队的neoCARHP研究。在众多研究中,您最关注哪项?请您结合当前HER2+乳腺癌治疗领域的临床实践与科研动态,深入剖析该领域中国原创研究的热点方向与发展趋势。

王涛教授:我在本次会议介绍的中国原创研究主要聚焦两大方向:
 
第一是HER2阳性乳腺癌药物临床研究,涵盖大分子单抗、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抗体偶联药物(ADC)及新型抗体类药物等。值得关注的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创新药物如伊尼妥单抗、吡咯替尼、SHR-A1811、ARX788等,其相关研究为药物获批上市提供了重要支撑。
 
第二是HER2阳性乳腺癌新型治疗方案的临床探索,即基于已上市药物开展的创新研究。典型代表是王坤教授牵头的neoCARHP研究,该研究创新性地在乳腺癌新辅助治疗阶段采用“降阶梯”策略(去除卡铂)。从研究结果来看,去卡铂组与标准治疗组不仅达到同等疗效,更显著降低了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这对真实世界临床实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需要强调的是,乳腺癌新型治疗方案研究能够弥补新药临床试验的局限性。众所周知,新药研发更注重加速药物上市以及研究中患者的治疗疗效,而新型方案研究可纳入既往新药试验未覆盖的患者群体,因此对真实世界的临床决策更具指导意义。
 
02
《肿瘤瞭望》:在neoCARHP研究推进过程中,肯定遇到了诸多挑战。请您从宏观角度谈谈,您认为在开展中国原创乳腺癌研究时,从研究筹备到实施阶段,最需要克服的困难是什么?请您以neoCARHP研究为例,详细阐述HER2+研究在当前临床诊疗中所遭遇的困境,并分享您在实践过程中积累的具有借鉴意义的经验。

王坤教授:首先需要明确,neoCARHP研究属于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ITT),与注册类临床研究不同,这类研究更依赖主要研究者(PI)带领志同道合的团队成员共同推进。尽管经费需求相对较低,但仍需全体成员通力协作才能完成。在研究启动前,筹备阶段需耗费大量时间:需由PI牵头,联合统计学专家等多方共同精心设计研究方案。研究实施阶段的核心是高质量完成患者入组与随访。由于neoCARHP研究样本量较大,整个入组过程耗时近三年,加上后续随访,总体周期较长,研究团队付出了大量心血。
 
TCbHP方案虽疗效显著,但临床应用中我们发现卡铂会引发血液毒性及胃肠道反应,能否省略卡铂是学界长期关注的痛点。基于此,neoCARHP研究设计为多中心、开放标签、随机、非劣效性III期试验,旨在比较去卡铂的THP方案与当前标准治疗方案TCbHP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结果显示,THP方案非劣效于TCbHP方案,且患者毒副作用显著降低。我认为,这项研究为新辅助早期乳腺癌患者治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益。
 
03
《肿瘤瞭望》:作为临床医生,您如何看待中国在乳腺癌治疗原创研究方面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和优势?您在本届会议上提出了“多模态推动乳腺癌诊疗进步”的理念,您认为未来我们应如何进一步发挥相关优势,开展新的中国原创临床研究?

王坤教授:正如王涛教授刚才提到的,当前中国乳腺癌临床研究已呈现多领域突破的态势。回顾十年前,我国开展临床研究时往往缺乏自主创新药物,当时新药研发资源主要集中于国外,相关研究也由国外团队主导。而如今,在HER2阳性乳腺癌领域,正如王涛教授所介绍的,大分子单抗、TKI类药物、ADC药物等治疗手段不断涌现,国内已开展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临床研究,整体研究水平显著提升。这一点从国际学术舞台的表现可以看出:近年来,在ASCO(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上,中国学者的口头报告数量逐年递增,目前已占大会口头报告总数的约20%,也意味着中国的整体临床研究水平达到一个比较高的高度。
 
在技术融合方面,我们立足本土临床需求开展了多项创新探索。以影像组学预测新辅助治疗疗效为例,针对我国乳腺癌患者保乳率较低的现状(国外保乳率约70%,而国内因患者发现时多为中期、肿块相较乳房比例较大,保乳率较低),我们通过新辅助治疗缩小肿瘤以实现保乳目标(这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疗方案)。此外,基于此临床痛点,我们运用AI技术结合多组学分析,精准预测患者肿瘤退缩模式,为保乳及保腋窝手术提供了关键决策依据,充分体现了多模态技术融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04
《肿瘤瞭望》:在未来,乳腺癌的临床研究将更加注重多学科交叉和精准治疗。您认为中国原创研究应如何更好地融入这些新趋势?对于正在开展原创研究的学者,您有哪些经验分享?

王涛教授:正如王坤教授刚才提到的,近年来中国药企研发能力显著提升,不仅在乳腺癌领域,包括其他瘤种在内,已涌现出大量创新药物甚至世界领先的新药,并快速进入临床研究与实践阶段。目前国内创新药研发与国际的差距已明显缩小。
 
这些创新药物进入临床后,可开展更多IIT研究。相较于注册类临床研究,IIT研究纳入人群更广泛,能切实解决临床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例如王坤教授团队开展的neoCARHP研究,正是通过IIT研究模式探索解决临床痛点。
 
其次,像刚才王坤教授提到的,多模态组学研究也能为我们提供一定的经验,其具有双重价值:一方面可辅助新药研发,通过AI技术结合组学分析提升创新效率;另一方面可为IIT研究提供技术支撑,指导临床决策并解决实践难题。
 
此外,中国乳腺癌患者群体具有独特性——患者相对年轻,保乳意愿及乳房形态特征与国外存在差异。基于这些特点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临床研究,既能推动全球学术进展,又能切实解决本土患者的实际问题。我认为这是中国原创研究走向国际前沿的重要方向。
 
 
王涛教授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肿瘤内科四病区负责人
CSCO神经系统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CSCO乳腺疾病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肿瘤整合康复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常委
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副理事长
 
王坤教授
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医院副院长
博士研究生导师
CSCO和CBCS乳腺癌专委会常委
2019年国之名医获得者
2021年NeoCART研究入选美国NCCN乳腺癌指南
2023年人民好医生-乳腺癌领域杰出贡献奖获得者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乳腺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