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研究>正文

European Urology丨PARP抑制剂治疗mCRPC的疗效异质性分析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5/7/14 14:54:47  浏览量:2903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前列腺癌治疗中,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的PARP抑制剂(PARPi)疗效异质性备受关注。《European Urology》的一项研究综合分析了13项试验(4278例患者),发现BRCA变异患者通过PARP抑制剂治疗拥有最大获益,PALB2或CDK12变异患者有明显获益,而ATM或CHEK2变异患者没有获益。

编者按:前列腺癌治疗中,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的PARP抑制剂(PARPi)疗效异质性备受关注。《European Urology》的一项研究综合分析了13项试验(4278例患者),发现BRCA变异患者通过PARP抑制剂治疗拥有最大获益,PALB2或CDK12变异患者有明显获益,而ATM或CHEK2变异患者没有获益。
 
01
研究背景
 
mCRPC的治疗需综合考虑临床和患者个体因素,现有方案包括化疗、雄激素受体通路抑制剂(ARPI)、PARPi、放射性药物和免疫治疗等。然而,PARPi在mCRPC中的最佳治疗策略仍具挑战,同时临床试验设计存在差异及证据的快速更新,需要更精准的疗效评估。
 
同源重组修复(HRR)通路检测是指导PARPi治疗的标准。HRR通路负责DNA双链断裂修复,其核心基因(如BRCA1/2、ATM、PALB2等)突变会导致修复功能缺陷。HRR缺陷使肿瘤依赖PARP1修复DNA,对PARPi敏感。美国FDA已批准奥拉帕利和卢卡帕利用于HRR基因突变患者,但不同监管机构审批范围不同(如欧洲仅批准BRCA阳性患者)。
 
现有3期临床试验对PARPi联合ARPI的疗效报道不一。PROpel和TALAPRO-2显示,PARPi+ARPI在整体人群中改善无进展生存(PFS),HRR阳性亚组获益更显著;而MAGNITUDE试验仅在HRR阳性队列中观察到PFS获益。这种差异可能源于试验设计(如前瞻性分层HRR状态)、药物组合(不同PARPi与ARPI协同效应)及患者基线(如既往ARPI暴露)。
 
随着新型疗法和分子检测技术发展,临床证据快速迭代,传统静态系统评价难以实时整合动态数据。临床亟需动态、交互式的证据合成工具,以直观呈现不同基因突变亚组的疗效差异,指导个体化治疗。因此,本研究通过动态系统评价整合关键研究,量化分析PARPi单药及联合ARPI在不同HRR基因突变mCRPC中的疗效差异,结果通过交互式网站实时更新,助力临床决策。
 
02
研究方法
 
通过MEDLINE和EMBASE数据库检索从建库开始至2021年6月16日的文献,关键词包括“PARP抑制剂”“mCRPC”“HRR基因突变”等,并通过“监测模块”每周自动更新文献。纳入标准为评估PARPi单药治疗经治mCRPC或联合ARPI治疗初治mCRPC的临床试验,初治定义为未接受过mCRPC系统治疗或治疗后进展者。经标题、摘要及全文筛选,最终纳入13项试验(4278例患者),其中7项为单药研究,6项为联合治疗研究。
 
使用交互式图形用户界面结合机器辅助注释工具(“提取模块”)提取数据,内容包括患者基线特征(如年龄、突变类型)、疗效终点(总生存、影像学无进展生存、客观缓解率等)及安全性数据(如≥3级不良事件)。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工具评估随机对照试验,非随机研究参考相应指南评估,结果显示多数试验偏倚风险较低。
 
预设亚组包括HRR突变状态、BRCA状态及单个基因(如BRCA1、BRCA2、ATM等)。对于PARPi单药治疗试验,因随访时间异质性,采用每百人月事件发生率评估肿瘤应答,公式为“事件数/(患者数×中位随访月数)×100”。联合治疗的生存结局采用风险比(HR),二分类结局采用相对风险(RR),均通过DerSimonian-Laird随机效应模型合并。
 
比较PARPi单药或联合ARPI与对照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重点分析血液学毒性。研究结果通过动态证据网站(https://parp.living-evidence.com/)实时更新,用户可筛选基因类型、治疗线数等参数,可视化疗效曲线并下载个性化证据摘要,辅助临床决策。
 
03
研究结果
 
截至2024年7月1日(分析截止日期),13项涉及4278例患者的临床试验(37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图1)。
 
图1.研究流程图
 
3.1 PARPi单药治疗
 
七项试验(18篇文献)评估了PARPi单药治疗既往接受过治疗的mCRPC患者的情况,共纳入了1459例患者。其中2项为3期试验,其余为2期试验。除3项试验外,其余均为单臂研究。3项试验评估了奥拉帕利,2项试验评估了卢卡帕利,各有1项试验分别评估了他拉唑帕利和尼拉帕利。试验中中位随访时间的四分位距为11.5-19个月。符合条件的试验中基因改变的频率分布见图2。大多数领域的试验偏倚风险较低(TOPARP-A试验中通过回顾性方法确定假定生物标志物)。
 
图2.PARP抑制剂试验中基因改变的合并频率
(*纳入试验中报告的具有特定基因突变的试验数量和患者数量。)
 
不同基因变异状态的疗效结果在试验中报道较少且不一致。由于两项试验中既往治疗的使用和对照臂存在异质性,因此未使用PROfound和TRITON3试验的数据进行成对比较的荟萃分析。
 
3.1.1肿瘤应答异质性
 
BRCA突变亚组:BRCA1/2突变患者的肿瘤应答率显著高于其他基因亚组。其中,BRCA2突变患者的PSA50%应答率为3.3/100人月(95%CI 2.3-4.4),客观缓解率(ORR)3.3/100人月;BRCA1突变患者PSA50%应答率1.2/100人月,ORR 2.0/100人月。
 
非BRCA HRR突变亚组:PALB2突变患者PSA50%应答率3.3/100人月;而ATM(0.4/100人月)、CDK12(0.2/100人月)、CHEK2(1.0/100人月)突变患者应答率显著较低。
 
影像学应答:BRCA2突变患者的影像学ORR为3.3/100人月,BRCA1为2.0/100人月,PALB2为1.4/100人月;ATM、CDK12、CHEK2突变患者ORR均低于1/100人月。
 
图3.PARPi单药治疗在不同同源重组修复基因改变情况下的疗效差异
 
其他基因的疗效结果在符合条件的试验中报告不一致。1/4的FANCA突变患者、1/2的BRIP1突变患者和1/1的RAD51B突变患者出现PSA50%缓解。1/4的FANCA突变患者出现完全缓解。每人-月发生率是衡量特定事件在人群中随时间发生频率的指标。例如,仅携带BRCA2突变的患者中,PSA50%缓解率为每100人月3.3例。这意味着,若随访100例BRCA2突变患者1个月,或10例患者10个月,可观察到3.3例PSA50%缓解(PSA50%=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缓解50%)。
 
3.1.2生存结局
 
影像学进展率:BRCA1/2突变患者的影像学进展率为2.5/100人月(95%CI 1.3-3.7),显著低于ATM突变患者的3.6/100人月(95%CI 0.5-6.6)。
 
全因死亡率:BRCA1/2突变患者死亡率3.4/100人月(95%CI 1.4-5.5),ATM突变患者为3.6/100人月(95%CI 1.6-5.6),提示BRCA突变患者生存优势。
 
3.1.3安全性
 
PARPi单药的≥3级不良事件(AE)发生率为4.4/100人月(95%CI 1.9-6.8),常见血液学毒性包括贫血、血小板减少;任何级AE发生率7.1/100人月(95%CI 3.3-11),非血液学毒性以疲劳、恶心为主。
 
3.1.4基因频率与疗效关联
 
HRR基因突变频率在纳入试验中差异显著(图2):BRCA2突变占42%(1093例),ATM占5%(545例),CDK12占7%(263例),PALB2占6%(180例)。疗效异质性与基因功能相关:BRCA2/PALB2作为HRR核心修复基因,突变后对PARPi敏感性更高;ATM作为DNA损伤传感器,突变后未显著影响PARP依赖。
 
3.2 PARPi+ARPI联合治疗
 
在系统评价纳入的研究中,3项2期试验(3篇文献)评估了PARP抑制剂(PARPi)联合雄激素受体通路抑制剂(ARPI)治疗(奥拉帕利+阿比特龙、尼拉帕利+阿比特龙、维利帕利+阿比特龙)在至少接受过一种mCRPC系统治疗(包括紫杉类化疗和/或ARPI治疗)的患者中的疗效。由于研究设计和纳入标准存在显著异质性,这些试验未被纳入最终的定量荟萃分析。3项3期试验(16篇文献)评估了一线PARPi联合治疗在2501例mCRPC患者中的疗效(MAGNITUDE试验允许mCRPC患者在入组前接受<4个月的醋酸阿比特龙治疗)。其中,每项试验分别评估了奥拉帕利+阿比特龙、尼拉帕利+阿比特龙和他拉唑帕利+恩扎卢胺。这些试验被纳入最终的定量荟萃分析,试验中位随访时间的四分位间距为24.9–36.5个月。基线特征详情见表2。如补充图1所示,大多数领域的试验偏倚风险较低。图4总结了PARPi+ARPI在总体人群和各临床相关基因亚组中的疗效。
 
图4.临床相关亚组中PARP抑制联合雄激素受体通路抑制剂的疗效差异
 
rPFS和OS的总体人群结果纳入了TALAPRO-2队列1的数据。MAGNITUDE试验中HRR阳性(HRR+)和阴性(HRR-)亚组的rPFS数据通过固定效应荟萃分析进行合并,以评估总体人群的rPFS。由于MAGNITUDE试验未报告HRR-亚组的OS结果,因此无法与HRR+亚组的OS数据合并分析。a针对HRR+、BRCA+和BRCA-亚组的rPFS分析,采用了TALAPRO-2扩展队列的结果以扩大样本量。在PROpel试验中,所有HRR-患者均被纳入BRCA-亚组分析,HRR-亚组的分析使用了TALAPRO-2队列1的数据。b对于OS分析,HRR+和BRCA+亚组使用了MAGNITUDE试验中经交叉治疗和后续治疗调整后的数据。此外,研究还进行了多项敏感性分析(如正文所述),相关结果见补充材料。c HRR-亚组的分析使用了TALAPRO-2队列1的数据,MAGNITUDE试验未提供HRR-亚组的OS数据。
 
3.2.1 HRR状态与疗效
 
HRR+亚组:PARPi+ARPI显著改善影像学无进展生存(rPFS),风险比(HR)0.54(95%CI 0.37-0.79),提示HRR缺陷患者获益更显著(图4A);调整交叉治疗后,总生存(OS)HR 0.68(95%CI 0.55-0.85)。
 
HRR-亚组:rPFS仍有改善(HR 0.74,95%CI 0.63-0.88),可能与PARPi抑制AR信号通路的协同效应相关。
 
3.2.2单个基因亚组分析
 
BRCA突变:BRCA+患者rPFS获益最大(HR 0.28,95%CI 0.13-0.62),其中BRCA2(HR 0.19)和BRCA1(HR 0.12)突变均显著获益(图4B);调整后OS HR 0.47(95%CI 0.31-0.71),提示BRCA突变是最强疗效预测因子。
 
非BRCA基因:CDK12突变患者rPFS HR 0.58(95%CI 0.35-0.95),存在潜在获益;PALB2(HR 0.53)、ATM(HR 0.93)、CHEK2(HR 0.92)突变患者未观察到显著生存获益(图4C)。
 
3.2.3安全性
 
联合治疗的≥3级AE风险显著高于ARPI单药(相对风险1.83,95%CI 1.11-3.01),主要为血液学毒性(如中性粒细胞减少);5级AE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3.2.4疗效预测因素
 
基因功能差异:BRCA2/PALB2通过HRR通路直接参与DNA修复,突变后导致PARP依赖;CDK12突变可能通过转录-修复偶联机制增强PARPi敏感性。
 
检测技术影响:血液ctDNA检测可能低估HRR突变频率(尤其低肿瘤负荷患者),导致部分HRR+患者被误分类至HRR-亚组。
 
04
讨论
 
这项动态交互式荟萃分析全面定量总结了PARPi在mCRPC中的治疗效果,包括一线与ARPI联合使用,或在经治疾病中作为后线单药治疗的情况。我们利用临床试验的最新证据提供了精确的疗效评估,对具有临床重要性的亚组进行了更强的统计分析——此前由于样本量有限,各独立试验对这些亚组的分析大多未得出明确结论。结果表明,参与HRR通路的基因在引发对PARPi治疗的响应方面并非等效。最易对PARPi产生响应的基因组改变存在于BRCA2、PALB2、BRCA1和CDK12基因。我们的发现超越了“HRR”与“非HRR”的一般性指导,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关于PARPi使用的更具体信息。在指导mCRPC患者合理使用PARPi方面,基于特定基因的方法似乎是最佳选择。
 
1.BRCA突变的核心预测价值与生物学机制
 
BRCA1/2突变患者在单药和联合治疗中均表现出最强的肿瘤应答和生存获益,其中BRCA2突变的疗效显著优于BRCA1。例如,BRCA2突变患者接受PARPi单药治疗时,PSA50%应答率达3.3/100人月,联合治疗rPFS的HR低至0.19,提示BRCA2缺陷通过完全失活HRR通路产生“合成致死”效应。BRCA1突变疗效较弱可能与双等位基因缺失比例较低(仅35%)和胚系突变频率少有关,其肿瘤细胞可能保留部分HRR功能,导致对PARPi敏感性下降。
 
从生物学角度看,BRCA2直接参与DNA双链断裂的同源重组修复,其突变导致基因组高度不稳定,而PARPi通过捕获PARP1-DNA复合物加剧这种损伤。本研究首次通过动态数据整合证实,BRCA突变状态是PARPi疗效最可靠的预测因子,支持将BRCA1/2与其他HRR基因区分对待的临床策略。
 
2.非BRCAHRR基因的疗效异质性
 
PALB2与CDK12的潜在获益:PALB2作为BRCA2的协同因子,其突变患者单药治疗应答率与BRCA2接近(PSA50%应答率3.3/100人月),但联合治疗因样本量小(30例)未达显著差异(HR=0.53)。CDK12突变在mCRPC中发生率14%,其通过转录-修复偶联机制影响DNA复制叉稳定性,联合治疗显示rPFS显著改善(HR=0.58),可能与PARP和ATR抑制剂的协同作用相关。
 
ATM与CHEK2的耐药机制:ATM突变患者无论单药或联合治疗均无获益,因其作为DNA损伤传感器而非修复执行因子,突变后不会导致PARP依赖。CHEK2突变同样缺乏HRR通路核心功能,提示PARPi对非HRR修复缺陷肿瘤疗效有限。
 
3.联合治疗在HRR阴性患者中的作用机制
 
尽管HRR阴性患者的rPFS改善幅度低于HRR阳性亚组(HR=0.74 vs 0.54),但其获益可能源于以下机制:①AR信号与PARP通路的协同抑制:PARP1可促进AR转录,联合治疗通过双重阻断增强抗肿瘤效应;②非HRR基因突变的贡献:约14%的mCRPC存在RB1、RNASEH2B等突变,可能通过替代途径增强PARPi敏感性;③检测技术的局限性:血液ctDNA可能漏检组织中的HRR突变(尤其低肿瘤负荷患者),导致部分HRR阳性患者被误分类至阴性亚组。
 
4.动态证据平台的临床应用与实践挑战
 
本研究配套的交互式网站提供实时更新的基因特异性疗效数据,临床医生可输入患者突变类型(如BRCA2、CDK12),获取个性化的应答率、生存曲线及毒性风险评估。然而,实践中需注意:
 
检测panel的覆盖范围:当前指南推荐检测至少12个HRR基因,但不同机构采用的检测panel差异显著(如FoundationOne vs本地测序),可能导致漏检罕见突变(如FANCA)。
 
治疗线数与药物选择:单药治疗适用于经治患者,而联合治疗更适合初治未接受ARPI的患者。例如,PROpel试验中联合治疗仅允许既往非mCRPC阶段的ARPI暴露,而MAGNITUDE要求初治患者,提示治疗顺序可能影响疗效。
 
5.研究优势与局限性
 
优势:①采用LIvE动态框架整合13项试验(4278例患者),克服单个研究样本量不足的问题(如PALB2亚组仅30例);②首次系统比较12个HRR基因的疗效差异,而非笼统的HRR阳性/阴性分类;③通过交互式平台实现证据透明化,支持用户探索原始数据和敏感性分析结果。
 
局限性:①基因亚组样本量小,部分结果(如CHEK2)因统计效能不足需谨慎解读;②多数试验未报告种族/民族分层数据,无法评估遗传背景对疗效的影响;③OS数据受随访时间和后续治疗影响,仅MAGNITUDE提供调整后的分析,其他试验需进一步随访。
 
6.未来研究方向与临床启示
 
生物标志物的精细化探索:需验证双等位基因缺失、胚系/体细胞突变对疗效的预测价值。例如,本研究发现双等位基因BRCA2突变患者的应答率比单等位基因高40%。
 
新型联合疗法的开发:针对ATM突变患者,ATR抑制剂(如AZD6738)可能是更优选择,因其靶向DNA损伤应答通路的上游激酶。
 
动态证据的临床转化:建议将本研究的基因特异性疗效数据纳入NCCN、EAU等指南更新,推动PARPi处方从“HRR泛筛”转向“核心基因优先”策略。
 
05
结论
 
现有证据表明,对于携带BRCA突变的mCRPC患者,PARPi治疗可延缓疾病进展并改善OS,而PALB2和CDK12突变患者也显示出强烈的潜在获益信号。然而,携带CHEK2和ATM突变的患者无法从PARPi治疗中获益。
 
▌参考文献:
 
Syed Arsalan Ahmed Naqvi,I.B.Riaz,A.Bibi et al.,Heterogeneity of the Treatment Effect with PARP Inhibitors in Metastatic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A Living Interactive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Eur Urol(2025),https://doi.org/10.1016/j.eururo.2024.12.007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前列腺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