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百家>访谈>正文

杨谨、刘蜀、晁腾飞、韩国晖教授热议创新药发展方向,共辟乳腺癌治愈之路丨夏季论坛·瞭望新锐谈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5/8/15 11:26:56  浏览量:806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2025年8月8日-10日,2025乳腺癌夏季论坛·北方沙龙在青岛盛大召开。会议期间,创新药物发展等主旨报告引发广泛思考,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等发展方向与临床实践应用带来激烈的思想碰撞。随着诊疗水平的日益提升,乳腺癌已进入慢病化管理时代,逐渐跨过治愈的门槛。在此背景下,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杨谨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晁腾飞教授、山西省肿瘤医院韩国晖教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刘蜀教授聚焦乳腺癌临床未满足需求,热议创新药发展方向,共辟乳腺癌的治愈之路。

 
从TNBC出发,免疫治疗值得更多期待
 
  • 韩国晖教授:已有共识或指南推荐免疫治疗在新辅助治疗或辅助治疗的应用,可改善患者pCR或EFS。
  • 晁腾飞教授:未来,针对肿瘤细胞表面不同靶点开发单抗、双抗,都是免疫治疗的发展方向,值得期待。
  • 杨谨教授:随着免疫治疗的广泛可及,期待更精准的人群识别、更多联合治疗策略的开发,以解决未满足的临床需求。
 
从早期到晚期,免疫治疗已成为TNBC的标准治疗方案,但在实践应用中,仍有诸多未满足的临床需求:
 
第一,相较于其他肿瘤,乳腺癌整体疗效较好,免疫治疗带来的生存获益提升幅度不够高。
 
第二,乳腺癌免疫原性较低,即便TNBC也有约一半的患者为“冷肿瘤”,免疫治疗响应率低。
 
第三,对于早期TNBC,免疫新辅助治疗改善了完全病理缓解率(pCR)和无事件生存期(EFS),其优势获益人群、最佳配伍选择、长期OS获益等值得深入探索。
 
第四,对于晚期TNBC的PD-L1阴性人群,免疫治疗可能具有潜在获益,具体治疗边界仍待研究。
 
第五,HR阳性乳腺癌、HER2阳性乳腺癌应用免疫治疗仍存争议,部分研究初步显现了阳性结果。
 
第六,因为假性进展等特点的存在,免疫治疗的疗效评估普遍选择iRECIST标准。在临床实践中需要临床医生综合考虑肿瘤标志物、医学影像等多种因素综合判断疗效。
 
第七,在免疫治疗后进展患者的免疫治疗再挑战方面,期待未来进一步开发不同靶点、不同机制的免疫治疗药物,改善患者生存。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乳腺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