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百家>访谈>正文

杨谨、刘蜀、晁腾飞、韩国晖教授热议创新药发展方向,共辟乳腺癌治愈之路丨夏季论坛·瞭望新锐谈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5/8/15 11:26:56  浏览量:807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2025年8月8日-10日,2025乳腺癌夏季论坛·北方沙龙在青岛盛大召开。会议期间,创新药物发展等主旨报告引发广泛思考,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等发展方向与临床实践应用带来激烈的思想碰撞。随着诊疗水平的日益提升,乳腺癌已进入慢病化管理时代,逐渐跨过治愈的门槛。在此背景下,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杨谨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晁腾飞教授、山西省肿瘤医院韩国晖教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刘蜀教授聚焦乳腺癌临床未满足需求,热议创新药发展方向,共辟乳腺癌的治愈之路。

 
关注靶向治疗发展趋势,优化精准治疗策略
 
  • 杨谨教授:在实体瘤中,乳腺癌是最早基于不同分子分型实现个体化精准治疗的典范。
  • 刘蜀教授:乳腺癌的治疗处于分类治疗、分层治疗的时代。
 
在实体瘤中,乳腺癌是最早基于不同分子分型实现个体化精准治疗的典范。对于TNBC,免疫治疗、PARP抑制剂已成为标准治疗方案。对于HER2阳性乳腺,《CSCO BC指南》、《CBCS指南》均推荐早期患者采取抗HER2双靶治疗6个周期,而晚期患者一线治疗可以优先考虑曲帕双靶或中国特有的大分子单抗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TKI)方案,二线治疗时则推荐靶向HER2的抗体偶联药物(ADC),且已经形成了成熟完善的治疗路径。
 
对于HR阳性早期乳腺,一般会予以5-10年的内分泌辅助治疗,其中高危患者会联合CDK4/6抑制剂(CDK4/6i),往往能够取得较长总体生存期。随着CDK4/6i应用的日渐普及,CDK4/6i耐药后的靶向内分泌治疗发展备受关注:在PI3K-AKT-mTOR通路上,PI3K抑制剂伊那利塞、AKT抑制剂卡匹色替等联合内分泌治疗均能取得良好疗效;针对ESR1突变的SERD药物也取得了一定进展;针对HER2低表达的抗HER2 ADC也在临床实践中获得应用。
 
2024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年会上,殷咏梅教授团队报道了TQB3616-III-01研究,针对内分泌经治的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使用新型CDK2/4/6抑制剂库莫西利联合氟维司群对比氟维司群治疗。结果显示库莫西利联合氟维司群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6.62个月,较氟维司群单药提升了9.16个月,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了64%(HR=0.36,P<0.0001);总生存期(OS)也显示了一定的优势;总体安全可控。该研究为内分泌耐药的HR阳性乳腺癌带来了针对新靶点的治疗选择。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乳腺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