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快讯>正文

2025北京乳腺癌论坛丨张鹊教授:提升基层早筛能力,传承乳腺学科发展使命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5/7/3 12:03:39  浏览量:202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由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主办,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乳腺中心、嘉庆乳腺癌防治基金承办的2025北京乳腺癌论坛暨乳房整形重建论坛于2025年6月25日-6月28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期间,《肿瘤瞭望》特邀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副理事长张鹊教授,就我国基层医疗机构乳腺癌早诊早筛的现状与挑战,以及会上启动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嘉庆基金百年传承学习班”的深远意义进行了深度解读。

编者按:由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主办,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乳腺中心、嘉庆乳腺癌防治基金承办的2025北京乳腺癌论坛暨乳房整形重建论坛于2025年6月25日-6月28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期间,《肿瘤瞭望》特邀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副理事长张鹊教授,就我国基层医疗机构乳腺癌早诊早筛的现状与挑战,以及会上启动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嘉庆基金百年传承学习班”的深远意义进行了深度解读。
 
 
01
《肿瘤瞭望》:在乳腺癌早诊早筛的推广过程中,基层医疗机构起着重要作用。您认为目前基层医疗机构在乳腺癌早诊早筛方面存在哪些挑战?应该如何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筛查能力?

张鹊教授:乳腺癌诊疗效果的地域差异本质上是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我国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地的诊疗水平已与国际接轨,早期发现率较高,但基层地区仍存在显著差距。我们在临床中接诊过许多从外地转诊的患者,其确诊时已进展至晚期,部分患者甚至因误诊为皮肤病等疾病而延误治疗,这直接影响了患者预后。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科普宣教不足,患者对疾病认知有限;其二,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能力亟待提升。例如,在乳腺钼靶检查中,基层医院医生在钼靶摆位规范性和影像判读准确性方面与大型三甲医院医生存在一定差距,可能导致筛查效果不理想。
 
对此,我们正在开展专项培训计划,以系统性提升基层能力:一方面,我们加强乳腺癌防治知识的普及,优化患者科普教育;另一方面,针对基层医务人员,我们开展标准化技术培训,重点强化影像诊断等实操技能。我们相信,通过持续的能力建设,基层筛查水平将逐步提高,最终惠及更广泛的患者群体。

02
《肿瘤瞭望》: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医疗经验,本次会议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嘉庆基金百年传承学习班”正式启动。您认为该学习班的成立有何重要意义?

张鹊教授:1992年,我国著名肿瘤学专家张嘉庆教授创建了全国首个集预防、诊疗、科研于一体的乳腺疾病综合诊疗中心,开创了多学科协作诊疗的先河。作为这段历史的见证者,我有幸跟随恩师向张老学习过一段时间,他那种“精益求精、心系患者”的医者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
 
此次百年传承学习班的启动,延续了张嘉庆教授的学术理念,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的价值:
 
首先,对基层医生而言,这是一个难得的提升机会。通过系统化的培训课程和实践指导,能够快速提升基层医生的诊疗水平,缩小与大型三甲医院医生的差距,让更多患者在基层就能获得规范的诊疗服务。
 
其次,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来说,这是学科传承的重要平台。通过分享三十年来积累的临床经验,不仅能够扩大医院的影响力,更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为乳腺专科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第三,对基金会而言,这是践行公益使命的切实举措。我们常说“医者仁心”,通过培养更多专业人才,最终受益的是广大患者,这是最有意义的“积德行善”。
 
最重要的是,对社会和患者来说,这是提升整体诊疗水平的关键一步。只有当基层医生的能力提高了,才能实现真正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这种“培养一名医生,造福一方患者”的连锁效应,正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
 
张嘉庆教授毕生致力于乳腺癌防治事业,此次学习班的成立,就是要将他的学术精神和“医者仁心”的治病救人理念代代相传。我们相信,通过持续的基层人才培养,一定能让更多乳腺癌患者受益,这也是对张老最好的纪念。
 
张鹊教授
北京市政协委员
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北京市科协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理事
欧美同学会理事
市委统战部新联会医药专委会主任
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副理事长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乳腺癌防治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