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新知>正文

王殊教授:赓续前辈精神,聚焦乳腺癌全程管理和满足患者重建需求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5/7/7 17:23:57  浏览量:1149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由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主办,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乳腺中心、嘉庆乳腺癌防治基金会承办的2025北京乳腺癌论坛暨北京乳房重建论坛,于2025年6月25日至28日在北京圆满举行,吸引了国内外乳腺癌专家参会交流,分享最新的乳腺癌研究进展和诊疗理念。

编者按: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由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主办,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乳腺中心、嘉庆乳腺癌防治基金会承办的2025北京乳腺癌论坛暨北京乳房重建论坛,于2025年6月25日至28日在北京圆满举行,吸引了国内外乳腺癌专家参会交流,分享最新的乳腺癌研究进展和诊疗理念。
 
大会主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乳腺中心主任王殊教授在接受《肿瘤瞭望》的采访中,介绍了本次大会的亮点。王殊教授特别强调,大会在传承“精诚所至、仁爱为本”的嘉庆精神的同时,重视乳腺癌的全程管理,并为乳腺外科医生提供整形重建技术的多维度学习平台,助力更多患者重塑“美丽人生”。
 
 
传承“嘉庆精神”
为中国乳腺癌防治事业育人树木
 
本次会议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嘉庆基金百年传承学习班”正式启动。该基金会及其培训活动以已故中国乳腺外科泰斗张嘉庆教授命名,旨在纪念其为我国肿瘤外科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并持续为中国乳腺癌防治事业培育青年人才。
 
张嘉庆教授于1992年创建了中国第一个集预防筛查、早期诊断、综合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乳腺疾病综合诊疗中心——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乳腺中心。该中心整合了乳腺肿瘤影像诊断、病理诊断、外科手术、化疗、放疗等多学科,经过三十余年的赓续传承,在医疗、教学、科研、科普公益等方面稳步发展,已成为具有业界影响力广、百姓口碑好的乳腺综合诊治中心。
 
北大人民乳腺中心成立之初就从器官系统角度围绕乳腺肿瘤进行多学科综合诊疗,每周一次的大查房就是MDT的平台,汇集了多学科专家的智慧。“很难想象,早在30多年前,张教授就意识到乳腺癌的诊疗需要打破学科的藩篱,”王殊教授介绍道,“我们需要继续传承前辈精神,尤其是这种对疾病认知和探索的前瞻性和全局观。”今年适逢张嘉庆教授百年诞辰,本次学习班的设立将使“精诚所至、仁爱为本”的嘉庆精神发扬光大,并为培育更多乳腺癌青年人才和精英力量搭建平台。
 
 
名家领航思辨
聚焦乳腺癌全程管理的热点话题
 
本次大会邀请了多位国内乳腺外科、内科等领域的“意见领袖”级专家,针对乳腺癌创新治疗进展、指南共识解读、多中心队列和临床研究协作等议题,进行高屋建瓴地总结介绍。与此同时,会议特别设置了5个热点话题的专场,涉及:优化腋窝局部处理、早期乳腺癌的系统治疗格局变化、乳腺癌局部治疗的优化、晚期乳腺癌的系统治疗挑战和乳腺癌新型分子标志物检测。此外,大会还设置了护理、科研转化等相关专场。多学科、跨专业的专家学者集思广益,碰撞出许多精彩的思维火花。
 
随着诊疗水平的快速发展,乳腺癌越来越强调综合治疗决策,而且贯穿于不同疾病阶段的全程管理。王殊教授特别指出,乳腺外科医生作为乳腺癌初诊“第一人”,需要及时更新诊疗理念,并且应当具备疾病全程管理的“大局观”:首先是要告别“大刀阔斧”手术切除的时代,整体上乳腺外科在做“减法”,如通过更加优化的评价工具来减少不必要的腋窝处理;同时也要全方位考虑患者的治疗需求,包括生育功能、外观美容等。再者,越来越多的新型治疗药物加入(新)辅助治疗阶段,这些系统治疗对后续的手术处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对局部或远处复发转移的患者又应该如何进行挽救治疗?这些都需要外科医生具有提前预判的“全局视野”,以超前意识为患者做好诊疗规划。
 
 
重建“美丽人生”
一场乳房整形重建的“武林大会”
 
“北京乳房重建论坛”是本次大会的另一大亮点。王殊教授表示,我国乳腺癌患者乳房整形重建的潜在需求是巨大的,外科医生需要不断“锤炼本领”才能满足临床治疗需求。
 
大会首日,王殊教授带领手术团队实时演示腔镜NSM+胸肌前假体重建手术全过程,团队成员王朝斌副主任医师同步进行机器人辅助腔镜下NSM+假体重建手术操作演示。两台手术通过4K超高清转播系统向全场实时传输,专家团队在手术间隙与参会者开展问答互动,就腔镜入路选择、假体放置技巧、机器人手术操作要点等关键技术问题展开深度探讨。
 
此外,大会还特别举办了“重建医术家手术视频大赛”,为国内青年才俊提供了展示自体或假体乳房重建手术的擂台。来自国内多个知名乳腺中心的青年专家,展示了腔镜微创重建、假体植入、自体组织移植及疑难术式改良等技术。通过全体专家点评,最终评选出最佳人气奖、最受关注奖和晋级奖。除了手术演示以外,大会还邀请了马来西亚肿瘤整形专家SEE MEE HOONG教授,分享东南亚肿瘤整形培训体系构建的跨国经验;国内其他乳腺中心的外科专家也介绍了腔镜胸肌前重建、预期放疗患者的重建策略等重建经验。
 
 
在连续3天的“北京乳房重建论坛”上,北大人民乳腺外科中心及国内知名乳腺外科中心的专家“轮番献艺”,展示了多台高难度的教学手术,为参会者提供“沉浸式”的手术观摩和学习机会。来自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吴炅教授,条分缕析地讲解了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乳房重建术,并通过手绘图谱清晰展示了DIEP重建的关键步骤;而王殊教授则演示了一台局部穿支皮瓣部分乳房重建术,利用患者自身局部穿支血管供血的皮瓣取得了较为满意的重建效果。参会的外科专家纷纷举起手机,录下这些珍贵的“指尖上的艺术”,并在现场反复揣摩和讨论。
 
 
王殊教授指出,“健康中国”提出了“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乳房重建能够助力患者更加自信地回归社会、回归生活。此次“北京乳房重建论坛”的举行,以“理论授课+手术演示+实践操作”的多维学习模式,为国内乳腺外科同道提供了沉浸式学习和交流的机会,能够突破传统学术会议的时空局限,为临床实践提供可直接借鉴的解决方案。
 
王殊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
北京医学会乳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CSCO BC)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CBCSG)常委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乳腺学组委员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焦乳腺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