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快讯>正文

第十届乳腺病羊城大会丨许锐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癌优势与淋巴水肿管理新进展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5/9/4 12:53:43  浏览量:163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第十届乳腺病羊城大会”、“华南中西医结合乳腺病防治联盟大会”等系列会议于2025年8月29日-8月31日在广州召开。肿瘤瞭望特邀采访了华南中西医结合乳腺病防治联盟大会主席、广东省中医院乳腺病专科医院许锐教授,请她就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癌的优势及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处理等内容进行了介绍。

编者按:“第十届乳腺病羊城大会”、“华南中西医结合乳腺病防治联盟大会”等系列会议于2025年8月29日-8月31日在广州召开。肿瘤瞭望特邀采访了华南中西医结合乳腺病防治联盟大会主席、广东省中医院乳腺病专科医院许锐教授,请她就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癌的优势及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处理等内容进行了介绍。
 
01
肿瘤瞭望:作为华南中西医结合乳腺病防治联盟大会主席,您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癌的核心优势是什么?您参与了乳腺病羊城大会筹备工作,请您对本届乳腺病羊城大会的特色内容进行介绍。

许锐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癌的核心优势可以概括为“1+1>2”,中医与西医各自发挥所长,形成互补。具体来说,中医药治疗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减毒增效。乳腺癌患者治疗过程中常需经历手术、化疗、放疗等治疗阶段,这些治疗可能带来一系列不良反应。中医在缓解消化道症状、控制骨髓抑制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此外,多项基础研究表明,中药与化疗或免疫治疗联合应用,可发挥协同增效的作用,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
 
第二,改善微环境。西医化疗药物主要通过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发挥作用,但在此过程中也可能误伤正常细胞。中医强调“扶正”理念,注重整体调节,旨在改善患者的全身免疫状态。我们认为,肿瘤的发生不仅源于“坏种子”(肿瘤细胞),还与“土壤”(微环境)密切相关。中医关注肿瘤微环境的调节,致力于改变适宜肿瘤生长的体内条件。
 
第三,预防复发转移。目前乳腺癌西医治疗效果显著,部分患者需接受内分泌治疗,而三阴性乳腺癌等患者虽无法从内分泌治疗中获益,却仍面临较高的复发风险。中医通过体质辨证,根据不同阶段的具体情况调整用药,从而降低复发与转移的风险。
 
第四,实现带瘤生存。对于晚期患者,治疗目标主要是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中医提倡“带瘤生存”的理念,在临床实践中,许多患者通过中医药治疗实现了长期与疾病共存的状态。
 
第五,缓解长期治疗的不良反应。患者在长期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不适,如内分泌治疗相关的潮热、多汗,或口服化疗药物导致的周围神经病变等。通过中医辨证论治,能够有效减轻这些毒副作用,帮助患者更好地耐受治疗,保障治疗的连续性和效果。
 
综上,中医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减毒增效、改善微环境、预防复发转移、延长患者生存以及减轻不良反应等多个方面,有助于推动乳腺癌的个体化、精准化治疗。
 
乳腺病羊城大会特色
 
第一,从临床出发、回归临床。我们的办会宗旨是打造一届“接地气、听得懂、用得上”的大会,希望与会者能将所学内容直接应用于临床实践。因此,在讲题设计上我们聚焦于前沿、热点和争议性问题。例如,今年就安排了关于腋窝淋巴结术后处理策略的议题。随着去年SENOMAC等研究结果的发布,早期乳腺癌患者若仅切除前哨淋巴结,并在规范辅助治疗下,其生存率与腋窝清扫相当。因此,目前“降阶梯”治疗已成为热点话题。
 
第二,关注临床热点。比如NSABP B-51/RTOG 1304研究结果公布后,新辅助化疗达到病理学完全缓解(pCR)的患者是否仍需放疗,成为临床关注的焦点,也是实际诊疗中亟需解答的问题。为此,我们邀请了专家对新辅助治疗相关进展进行解读。
 
第三,针对存在争议的议题,设置了辩论环节。例如DB-09研究公布后,T-DXd联合或不联合帕妥珠单抗能否取代当前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一线标准治疗?我们围绕该问题组织正反双方辩论,深入探讨其一线治疗地位。
 
第四,本届会议特别设立了“共识论坛(St.Gallen模式)”专场。这一特色环节邀请多位专家以圆桌会议形式,就尚无标准答案的临床问题分享各自的实践经验,为参会者提供启发与思考。讨论结束后我们还设置了投票环节,收集现场专家的观点倾向。
 
02
肿瘤瞭望:本届护理学习班聚焦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处理,广东省中医院乳腺病专科医院是否开发了特色护理方案或专利技术?能否简要介绍其创新点?

许锐教授:淋巴水肿确实是乳腺癌患者非常关注的术后问题。近年来,我们的护理团队在淋巴水肿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建立了覆盖全流程的管理体系。具体来说,我们在患者手术前即开始建立档案,进行术前的臂围测量,术后提供功能锻炼指导,并开展高危人群筛查;对于已发生淋巴水肿的患者,我们还依据严重程度分级,实施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干预。
 
在治疗层面,目前我们在三个院区均开设了淋巴水肿专科门诊,拥有6名国际认证的淋巴水肿治疗师,以及5支专注于中医外治法的团队,共同为患者提供全程规范治疗。在技术产出方面,我们牵头制定了省级淋巴水肿团体标准,并发展了多项特色技术,如中西医结合的刺络拔罐、手法推拿联合淋巴水肿综合消肿治疗(CDT)。针对重度淋巴水肿患者,我们中心还可独立开展淋巴管吻合的超显微外科手术。
 
此外,我们还结合中医“朔望理论”,围绕淋巴水肿的防治牵头开展了多项课题研究和论文发表。总体而言,无论在团队建设、技术应用还是科研创新方面,我们都对淋巴水肿的全程管理做出了系统而深入的探索。
 
03
肿瘤瞭望:淋巴水肿需多学科协作管理,贵院护理团队是如何联动其他科室,做好患者的多学科管理的?在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方面,有哪些具体患教措施?

许锐教授:在淋巴水肿的管理中,我们中医强调整体观念,不仅关注淋巴水肿发生后的治疗,更要思考其发生原因及预防策略。因此,从乳腺癌患者入院准备接受手术开始,我们就已经介入。比如手术团队会综合考虑患者是否需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前哨淋巴结活检,甚至是否可以免除此步骤。
 
护理团队会对高危患者进行筛查,并在制定治疗方案时,联合康复科、骨科中的运动疗法和生物力学团队,以及针灸团队和中医外治法团队,开展多学科讨论,共同评估患者术后如何进行上肢功能锻炼,以预防淋巴水肿的发生。
 
若淋巴水肿已经出现,我们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干预、综合外治手段或功能锻炼等方法,以减轻水肿程度。
 
在患者教育方面,我们目前采用多模态宣教模式,涵盖视、触、叩、听等多种形式。例如,通过自制视频向患者展示分阶段的淋巴水肿预防动作;通过触觉教育,让患者直观了解不同分级淋巴水肿的表现,使其能够早期识别并及时就诊;同时指导患者正确进行功能锻炼。各院区均配备丰富的康复设备,供患者锻炼使用,以预防淋巴水肿。患者如有疑问,可随时通过视频宣教途径咨询,个案管理师也会协助判断是否需进一步干预。
 
 
许锐教授
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广东省中医院乳腺病专科医院副院长
第四届羊城好医生,医院临床技术菁英人才
中华中医药学会乳腺病分会委员/副秘书长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乳腺学组常委委员
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乳腺病专委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院协会乳腺科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乳腺肿瘤内科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青年编委
2017及2023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
2018 CBCS乳腺肿瘤菁英赛(MDT竞赛)全国总冠军
2019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2023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乳腺病防治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