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CO中国之声丨盛锡楠教授口头报告发言:国产Ncetin-4 ADC联合免疫一线治疗mUC展现积极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5/6/4 15:57:46  浏览量:751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近年来,不同靶点和载药的新型抗体偶联药物(ADC)层出不穷,在转移性尿路上皮癌(mUC)领域取得许多突破性进展,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联合应用而成功挺进mUC一线治疗,但患者仍有未被满足的治疗需求。在2025年ASCO大会上,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盛锡楠教授在口头报告中汇报了一项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Ncetin-4 ADC(9MW2821)联合ICI用于mUC一线治疗的1b/2期研究,显示了积极的疗效和安全性。《肿瘤瞭望》特邀盛锡楠教授分享如下。

编者按:近年来,不同靶点和载药的新型抗体偶联药物(ADC)层出不穷,在转移性尿路上皮癌(mUC)领域取得许多突破性进展,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联合应用而成功挺进mUC一线治疗,但患者仍有未被满足的治疗需求。在2025年ASCO大会上,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盛锡楠教授在口头报告中汇报了一项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Ncetin-4 ADC(9MW2821)联合ICI用于mUC一线治疗的1b/2期研究,显示了积极的疗效和安全性。《肿瘤瞭望》特邀盛锡楠教授分享如下。
 
01
《肿瘤瞭望》:对于晚期尿路上皮癌,目前的CSCO指南一线推荐仍是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随着EV-302等研究结果公布,靶免联合治疗方案将如何影响中国的晚期UC诊疗策略?

盛锡楠教授:近年来,晚期尿路上皮癌的治疗取得显著进展。我们可以看到,国际上的EV-302研究,证实了维恩妥尤单抗(EV)联合帕博利珠单抗用于mUC的治疗获益,并在国内外获批;而国内的维迪西妥单抗(RC48)联合特瑞普利单抗的Ⅲ期临床试验(RC48-C016)也取得了阳性结果,这些都标志着mUC一线治疗取得的巨大进步。直到去年,mUC治疗主要还是依赖化疗。但随着今年CSCO尿路上皮癌指南以及NCCN等国际指南的同步更新,我们预计治疗策略将转向以免疫联合ADC为主。这一转变不仅基于充足的循证医学证据,也得益于药物的广泛可及性。
 
现在,晚期尿路上皮癌治疗已经毫无疑问地进入了免疫联合ADC的新时代。面对这一新时代,我们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如何筛选合适的患者群体,以选择最合适的免疫联合ADC治疗方案。目前,我们已经有了EV联合帕博利珠单抗和RC48联合特瑞普利单抗的治疗方案,未来还将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此外,ADC治疗后的新选择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传统的ADC通常用于二线及后线治疗,但现在ADC治疗线序提前到一线,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其后续治疗如何选择?除了化疗以外,其他不同靶点和载药的新型ADC是否也可选择?尽管目前国内外已有相关临床研究在进行,我们还没有明确的答案,但随着未来更多探索的进行,我们相信会找到合适的二线治疗方案,并能够根据生物标志物进行更精确的患者筛选。今年的NCCN指南已经明确提出基于生物标志物进行二线治疗的筛选,这表明生物标志物在mUC一线、二线治疗选择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越来越多的证据和治疗选择的出现,生物标志物的筛选将成为指导治疗决策的关键因素。
 
02
《肿瘤瞭望》:作为中国泌尿肿瘤领域唯一入选的口头报告,您在今年ASCO大会分享了同样以Nectin-4为靶点的9MW2821相关研究。请您介绍下该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

盛锡楠教授:这次ASCO大会上,我们汇报了一项1b/2期临床研究,使用9MW2821联合特瑞普利单抗用于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la/mUC)。9MW2821是一种针对Nectin-4靶点的新型ADC。在这项研究中,我们报告了40例一线治疗的患者,该联合方案治疗下确认的客观缓解率(cORR)达到了80.0%,疾病控制率达到了92.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达到了12.5个月。这些临床数据与国内外同类免疫联合ADC的数据相当,甚至ORR在数值上表现略高。当然,这些结果还需要通过3期临床试验的进一步验证。目前,一项将9MW2821联合特瑞普利单抗与化疗进行对比的随机对照3期临床研究已在国内同步开展。
 
△疗效瀑布图和PFS K-M曲线
 
除了疗效之外,我们也关注了其安全性。安全性数据显示,≥3级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2.3%。最常见的前三种不良事件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11.5%)、肝酶升高(5.8%)和白细胞减少(5.8%)。从国外同类Nectin-4靶点的ADC来看,9MW2821的皮肤毒性似乎略低,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参考。尽管针对相同的靶点和载药,不同的ADC可能会带来不同的不良反应或疗效。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答案,但这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对ADC药物进行精细化管理,包括优化靶点、连接子和载药组合,以达到高效低毒的最佳状态,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常见不良反应及治疗耐受性
 
03
《肿瘤瞭望》:该研究确认前的ORR就高达87.5%,并且亚组分析中的肝转移、Nectin-4阴性人群的ORR均较高。这为临床带来哪些启示?如何优选获益人群?

盛锡楠教授:晚期肿瘤患者若发生肝转移,通常预后较差,相较非肝转移患者,即使接受相同治疗,疗效也较差。肝转移无疑是临床治疗中的一大难点。然而,近年来我们观察到,无论是维迪西妥单抗还是维恩妥尤单抗,在治疗内脏转移,尤其是肝转移方面,疗效都显著优于传统的系统性治疗。
 
△本研究中的ORR亚组分析
 
这引发了一个问题:对于肝转移患者,我们是否应优先考虑使用ADC药物?国内近期批准维迪西妥单抗用于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肝转移,这一精细化的治疗策略针对特定肝转移患者群体,采用相应的ADC药物。这让我们反思,ADC药物对肝转移患者是否具有更好的疗效?当然,这一点还需要通过进一步的转化研究来证实。
 
但从我们目前掌握的初步数据来看,无论是尿路上皮癌还是乳腺癌,这些难治性的肝转移患者,似乎都能从ADC治疗中获益。这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参考文献:
 
[1]Xinan Sheng,et al.9MW2821,a novel Nectin-4 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combined with toripalimab in treatment-naïve patients with locally advanced or metastatic urothelial carcinoma(la/mUC):Results from a phase 1b/2 study.ASCO 2025;Abstract#4519
 
[2]https://www.remegen.cn/index.php?v=show&cid=39&id=2590
 
[3]Powles T,Valderrama BP,Gupta S,et al.Enfortumab Vedotin and Pembrolizumab in Untreated Advanced Urothelial Cancer.N Engl J Med.2024;390(10):875-888.doi:10.1056/NEJMoa2312117
 
 
盛锡楠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泌尿肿瘤内科副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生殖肿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系统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肾癌专家委员会常委兼秘书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尿路上皮癌专家委员会常委
国家肿瘤质控中心膀胱癌质控专家委员会委员
北京肿瘤防治研究会泌尿肿瘤分委会候任主任委员
北京抗癌协会泌尿生殖肿瘤专委会青委会主任委员
北京医学会肿瘤分会常委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尿路上皮癌

分享到: 更多

相关幻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