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百家>访谈>正文

ESMO GI 圆桌论道丨中日德跨国智脑攻坚,解锁肝癌协同治疗新路径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5/7/14 16:24:25  浏览量:358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肝癌是全球范围内面临的重要健康挑战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所有癌症中均位居前列,尤其对于不可切除的肝癌患者,如何突破治疗瓶颈已成为当前临床亟待解决的核心难题。在2025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胃肠道癌症大会(ESMO GI 2025)上,TALENTACE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结果表明阿替利珠单抗与贝伐珠单抗联合按需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在不可切除肝癌患者中有显著临床获益,达成主要研究终点。

编者按:肝癌是全球范围内面临的重要健康挑战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所有癌症中均位居前列,尤其对于不可切除的肝癌患者,如何突破治疗瓶颈已成为当前临床亟待解决的核心难题。在2025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胃肠道癌症大会(ESMO GI 2025)上,TALENTACE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结果表明阿替利珠单抗与贝伐珠单抗联合按需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在不可切除肝癌患者中有显著临床获益,达成主要研究终点。
 
该项研究以创新的研究设计理念,探索了系统性靶免治疗联合局部治疗在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中的协同效应,为中晚期肝癌的联合治疗模式提供了突破性的循证医学证据,受到全球肿瘤学界高度关注。为此,《肿瘤瞭望》在ESMO GI 2025大会现场精心策划了一场汇聚中、日、德肝癌领域大咖的圆桌论坛,围绕TALENTACE研究背后的临床实践经验与前沿学术思考展开深入探讨,共同剖析该项研究成果对全球肝癌治疗格局可能产生的深远影响,以期为未来的肝癌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启示与指引。
 
参加本次圆桌论坛的嘉宾有(按照姓氏首字母排序):我国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消化病医院执行院长韩国宏教授;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医院胃肠肿瘤科主任Christine Koch教授;日本近畿大学医学院胃肠病学和肝脏病学系主任Masatoshi Kudo教授;德国杜塞尔多夫海因里希·海涅大学医院消化、肝病及传染病科主任Christoph Roderburg教授;以及我国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感染科辛海光教授
 
01
TALENTACE研究核心结果
从主要终点到临床意义的全面解读

《肿瘤瞭望》:韩教授,您在本届ESMO GI大会上作为报告专家公布了一项重磅研究——TALENTACE研究的最新进展。在此,请您介绍一下TALENTACE研究主要取得了哪些临床发现?

韩国宏教授:TACE是当前中期肝细胞癌(HCC)的标准治疗手段。然而,对于肿瘤负荷处于中等水平或较高水平的肝细胞癌患者而言,按需TACE的疗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鉴于此,TALENTACE研究应运而生,其核心目的在于深入探究按需TACE联合阿替利珠单抗与贝伐珠单抗这一联合治疗方案,能否为那些无法通过手术切除且肿瘤负荷处于中、高水平的肝细胞癌患者带来预后方面的改善。
 
TALENTACE研究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亚洲多中心、III期、开放标签、随机对照研究,在中国和日本同步开展。研究团队经过严谨的筛选与招募流程,最终共纳入342名符合条件的患者。这些患者通过随机分配的方式,被分入两个不同的治疗组:一组接受按需TACE联合阿替利珠单抗和贝伐珠单抗的联合治疗;另一组则仅接受TACE治疗。
 
研究的主要终点为TACE无进展生存期(TACE-PFS)和总生存期(OS),其中TACE-PFS这一指标能够直观反映患者在接受特定治疗后,肿瘤未出现进展的持续时间,对于评估治疗效果具有关键意义。次要终点包括RECIST v1.1评估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客观缓解率(ORR)等,这些指标从不同维度为全面评估治疗方案的有效性提供了重要依据。
 
经过了近6年的研究,TALENTACE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结果。研究成功达到了预设的主要终点,数据显示,接受联合治疗患者的TACE-PFS相较于TACE单独治疗的患者,呈现出具有统计学意义和显著临床意义的改善(11.30 vs.7.03个月,HR=0.71,95%CI:0.55-0.92,P=0.009),这一结果有力地证明了联合治疗在延缓肿瘤进展方面的优势,OS分析数据尚未成熟。同时,在次要终点RECIST v1.1评估的PFS方面,联合治疗组同样展现出具有临床意义的显著改善,进一步证实了该联合治疗方案的有效性。此外,联合治疗组的ORR提升至81.3%(vs.66.7%)这意味着更多接受联合治疗的患者肿瘤出现了缩小或消失的情况。在安全性方面,研究结果同样令人欣慰。联合用药组整体的不良事件处于可控范围之内,且未出现新的安全性问题或意外的不良反应。以上便是TALENTACE研究的主要结果。
 
《肿瘤瞭望》:Kudo教授,您作为该项国际性研究的日方主要PI,请您和我们分析一下“TACE+阿替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联合方案的创新性?其核心数据对临床实践有何直接启示?

Masatoshi Kudo教授:TALENTACE研究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首先,该研究采用阿替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联合按需TACE的疗法,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具体而言,这一联合治疗方案使TACE-PFS获得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改善,RECIST v1.1评估的PFS也有临床意义的改善。尽管目前相关数据尚不完全成熟,但已经能够观察到OS呈现出良好的向好趋势。这无疑是一项具有开创性的研究成果。
 
该项研究极有可能对临床实践产生深远影响。此前已有研究表明,阿替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的联合方案能够显著延长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OS。而TALENTACE研究进一步发现,该联合方案不仅在晚期肝细胞癌治疗中有效,对于中期肝细胞癌患者同样具有积极意义。尤其是对于最大肿瘤直径+病灶数量≥6,即具有中高肿瘤负荷的肝细胞癌患者,采用阿替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联合按需TACE的疗法能够使其TACE-PFS实现突破性延长。这意味着,基于TALENTACE研究的成果,未来的临床实践将发生改变。对于中高肿瘤负荷肝细胞癌患者,治疗标准有望从传统的TACE治疗,转变为TACE联合阿替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的联合治疗方案。
 
02
“系统+局部”协同治疗机制的多维度解析

《肿瘤瞭望》:Koch教授,能否请您从作用机制的角度,分析一下TALENTACE研究中涉及的“系统+局部协同治疗”的机制?TACE如何通过阻断血供可能改变肿瘤微环境,这种改变如何增强免疫治疗的疗效?

Christine Koch教授:感谢您提出这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在我看来,这恰恰是众多联合试验得以开展的关键起始点,其核心在于系统治疗与TACE之间存在着协同效应。
 
肝细胞癌通常被视为一种“冷肿瘤”,在常规情况下,其对免疫疗法的响应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远不如预先接受TACE治疗后的效果。这是因为TACE能够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将原本对免疫治疗反应冷淡的“冷肿瘤”转变为更具免疫治疗敏感性的“热肿瘤”。也正因如此,TACE与免疫疗法之间产生了显著的协同效应,而且这种协同作用通过多种途径得以实现,其中对肿瘤微环境(TME)的影响尤为关键。
 
肿瘤微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其中包含多种细胞类型和多个被激活的生物学方面。具体而言,TACE在治疗过程中会释放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同时上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这一变化使得使用抗VEGF药物进行治疗时,能够获得更好的治疗反应。此外,TACE还能释放肿瘤抗原,并阻断肿瘤的血管供应,导致肿瘤区域出现缺氧状态。而缺氧环境会进一步上调肿瘤抗原的表达,使得免疫系统能够更轻易地检测到肿瘤的存在。同时,VEGF表达的上调也为贝伐珠单抗等抗VEGF药物的治疗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显著提高了其疗效。由此可见,在这一方面,TACE与免疫疗法及抗VEGF治疗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协同效应。
 
除此之外,这种协同作用还直接作用于免疫系统本身,而不仅仅局限于肿瘤微环境。TACE能够影响免疫细胞的功能,通过阻断T细胞上的抑制信号,使原本处于衰竭状态的T细胞重新恢复活性,并增强T细胞的效应细胞毒作用,从而更有效地杀伤肿瘤细胞。
 
对于抗VEGF治疗而言,即使用抗血管生成药物,其作用机制也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众所周知,抗血管生成药物在增强免疫系统功能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例如,它们能够阻断调节性T细胞的功能,减少其对免疫系统的抑制作用,进而允许机体产生更强烈的免疫应答,更有效地对抗肿瘤。
 
《肿瘤瞭望》:韩教授,根据您多年从事肿瘤介入治疗的临床经验,能否请您分析一下“免疫+靶向+局部”三联模式具有哪些潜在优势?

韩国宏教授:感谢您的提问。众所周知,根据巴塞罗那肝癌分期(BCLC)以及其他国际指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中期肝细胞癌(HCC)的标准治疗手段;而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则是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然而,这两种治疗方式对于中期和晚期肝细胞癌患者而言,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如何改善患者的预后成为了临床和科研领域的热点问题,也是我们正在积极探索的方向,无论是在临床实践还是科研工作中。
 
通过局部治疗与系统性疗法相结合,例如免疫疗法、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疗法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抗体疗法等,或许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具体而言,采用三联疗法(局部治疗联合系统性疗法)或许可以同时改善中期和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预后。
 
基于此,我们设计了TALENTACE研究,该研究面向具有中高肿瘤负荷、无法切除的肝细胞癌患者,这些患者的肿瘤负荷程度依据“6-12”标准界定为中度或高度。这项研究的理念是,尝试通过TACE联合阿替利珠单抗和贝伐珠单抗的治疗方式,改善这类患者的预后。
 
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主要终点TACE-PFS已达成,且显示出具有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的改善。此外,根据RECIST v1.1评估的PFS也观察到了具有临床意义的改善。因此,从TALENTACE研究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通过局部治疗与系统性治疗相结合的方式,或许能够改善这类患者的预后。
 
03
研究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从亚洲到欧洲的疗效一致性验证

《肿瘤瞭望》:Roderburg教授,我们知道全球不同国家地区的肝癌病因存在着明显差异(如HBV vs.HCV vs.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vs.酒精性肝病),阿替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方案近年来在欧洲的临床应用效果如何?您如何看TALENTACE研究在欧洲患者的普适性及其临床意义?

Christoph Roderburg教授:是的,这确实是个关键问题,有必要展开深入探讨。首先,需要着重指出的是,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作为晚期肝细胞癌的一线标准疗法,已在众多真实世界研究中充分证实了其对不同病因导致的肝细胞癌均具有显著疗效。这里,我为大家提供一些具体的数据与案例。在欧洲,以德国为例,肝细胞癌的病因构成呈现出一定的特点,其中HCV感染是导致肝细胞癌的主要原因,其次是酒精性肝病,此外,与代谢相关的脂肪肝疾病也不容忽视。近年来,由于人口迁移等因素的影响,由HBV感染引发的肝癌患者数量日益增多。
 
现在,让我们回顾一下近年来发表的一些重要真实世界研究。例如,2023年Brown等人的研究,该研究通过严谨的数据分析清晰地表明,接受阿替利珠单抗和贝伐珠单抗联合治疗的患者,其OS并不受疾病病因的影响。在ILCA 2025会议上,一项极具价值的研究成果吸引了众多目光。这项研究发现,接受阿替利珠单抗和贝伐珠单抗联合疗法治疗的患者,总生存期长达20.4个月,无进展生存期为9.6个月。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结果与我们在IMbrave150研究中观察到的19.2个月和6.9个月具有一致性,进一步验证了该联合疗法在不同研究环境下的稳定疗效。
 
此外,我想分享下我们在柏林夏里特医院开展的研究。研究中,我们对接受阿替利珠单抗和贝伐珠单抗治疗的患者群体展开深入分析,并将其与接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的患者作对比。结果令人欣喜,我们成功验证了IMbrave150研究的关键结论,且发现阿替利珠单抗和贝伐珠单抗在我们研究的患者群体中,疗效同样不受疾病病因影响。基于上述真实世界研究的丰富证据,我们有充分依据认定,病因并非影响阿替利珠单抗和贝伐珠单抗疗效的关键因素。
 
接下来,关注TALENTACE研究。该研究聚焦中高肿瘤负荷患者群体,其肿瘤负荷程度由综合考虑肿瘤数量+最大肿瘤直径≥6的评分系统界定。此纳入标准精准贴合欧洲患者实际,在欧洲,多数肝细胞癌患者肿瘤扩散呈弥漫性,病灶多发且体积小。这类患者TACE术后复发风险极高,我们急需有效疗法大幅降低其复发风险,尤其是针对复发或病情恶化的患者,这是日常临床诊疗中的常见难题,在欧洲各大医院及德国医疗机构均不鲜见。因此,TALENTACE研究带来振奋成果且已在精彩报告中全面呈现,我们有足够信心将其成果切实应用于欧洲实际临床治疗,为肝细胞癌患者带来新希望与更好疗效。
 
《肿瘤瞭望》:Kudo教授,TALENTACE研究在中国和日本开展,据您的观察,在中、日两个亚洲人群中的研究结果是否具有一致性?是否有望推广至其他亚洲国家?

Masatoshi Kudo教授:的确,中日两组患者的基线情况可能有所不同。在日本,近年来HCV相关的肝细胞癌发病率有所下降,而非病毒性肝细胞癌的发病率却在上升。不过,在日本,肝硬化仍与肝细胞癌密切相关。相比之下,在中国,HBV相关的肝细胞癌是该疾病的主要病因,而且它也可能导致肝硬化,尽管肝硬化的发病率相对较低。
 
不过,TALENTACE研究在中、日两个亚组分析得出了相似的结果。换句话说,在中国和日本,与TACE单独治疗相比,联合治疗的患者TACE无进展生存期均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延长。此外,基于RECIST v1.1评估的PFS在两国也均有所改善。这些一致的结果表明,研究结果是稳定且积极的。
 
总体而言,这些结果相当令人鼓舞。我们认为,这些结果也适用于其他亚洲国家。
 
04
肝癌治疗格局的重塑
从指南推荐到多学科协作(MDT)的升级

《肿瘤瞭望》:TALENTACE研究目前已成功达到主要研究终点。那么这一结果能否有望推动“TACE+免疫+靶向”方案成为不可切除肝癌的新的标准治疗模式?它对肝癌治疗格局有怎样的影响?

辛海光教授:在中国医疗实践中,局部治疗与系统治疗相结合的方案在肝癌患者治疗领域已实现广泛应用,并收获了广泛认可。当下,TALENTACE研究为这一成熟的治疗模式提供了更为坚实有力的证据支持。该项研究成功推动局部治疗与系统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质的飞跃,使其从过去主要依赖经验的治疗方式,跃升至标准治疗方案的层面。可以预见,它极有可能成为临床指南针对不可切除肝癌所推荐的标准治疗模式,尤其对于那些因病情进展导致肿瘤负荷较高的肝癌患者而言,意义重大。个人认为,TALENTACE研究有望为这部分患者更为有效的治疗策略,改善其生存。
 
就当前治疗现状而言,对于BCLC C期的肝癌患者,临床指南目前推荐采用系统治疗。然而,现有的一线治疗方案在疗效上存在一定局限,ORR仅为30%左右。与之成鲜明对比的是,TALENTACE研究结果显示,TACE联合靶免治疗能够显著提升肿瘤控制率。这一突破性发现,无疑为肝癌患者点亮了长期生存的新曙光。此外,TACE疗法在降低微血管转移风险方面也表现卓越,进一步凸显了其临床价值。
 
深入剖析这种联合治疗模式,其另一重要亮点在于较高的转化治疗成功率。通过这种联合治疗,部分原本失去手术机会的患者有望重新获得接受手术治疗的可能,进而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在我看来,这正是TALENTACE研究最为突出的贡献之一,为肝癌治疗开辟了新的路径。中国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阶段,这类患者的生存期普遍较短,生存率也相对较低,治疗难度较大。TALENTACE研究的结果表明,阿替利珠单抗和贝伐珠单抗联合按需TACE的综合方案能够为该部分患者创造接受手术治疗(如肝切除或肝移植)的宝贵机会,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为中晚期肝癌患者带来了新的生机。
 
值得一提的是,TALENTACE研究采用的局部治疗+系统治疗的联合疗法,进一步强化了MDT模式在肝癌治疗中的关键作用。由于该治疗方案涉及介入放射科、肝病科、外科、肿瘤科以及肿瘤内科等多个科室的紧密协作,这将对MDT模式的建立与完善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为了确保患者能够获得更为全面、系统的治疗服务,医院也需进一步增设联合门诊,或对现有的治疗路径进行优化。在我看来,这无疑是TALENTACE研究的又一重要亮点,为肝癌的综合治疗提供了更完善的模式和保障。

韩国宏教授:TALENTACE研究传来振奋人心的积极成果,这一突破性进展在肝细胞癌治疗领域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它为不可切除的中高肿瘤负荷的肝细胞癌的患者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治疗路径,带来了新的曙光。基于该项研究的研究成果,我们将进一步深入探索将局部治疗与系统治疗有机结合的创新治疗模式,为肝癌的治疗注入新的活力。
 
具体而言,针对中期肝细胞癌患者群体,特别是那些接受传统TACE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的患者,阿替利珠单抗和贝伐珠单抗联合按需TACE治疗的联合治疗策略展现出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价值,为这些患者开启了一扇通往更多治疗可能性的机遇之门。
 
05
未来展望
精准化治疗与基础肝病管理的双重探索

《肿瘤瞭望》:临床上,哪些患者亚群可能从“TACE+免疫+靶向”联合方案中获益更多?还有哪些尚未满足的临床需求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

Masatoshi Kudo教授:TALENTACE研究表明TACE联合阿替利珠单抗和贝伐珠单抗的治疗方案,对于具有中高肿瘤负荷的肝癌患者获益。不过,尤其在高肿瘤负荷患者群体中存在两种类型:一种是双叶多灶性病变;另一种是巨块型肿瘤,例如10厘米的单发结节或是一个大肿瘤加上小范围病变的情况。
 
对于第二类型的肝癌患者,如果采用TACE与阿替利珠单抗和贝伐珠单抗联合治疗的方式,阿替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能够发挥缩小肿瘤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联合TACE,不仅能进一步缩小肿瘤,还极有可能为患者创造进行转化手术的机会。也就是说,这类患者能够从这一联合疗法中切实获益。
 
Christine Koch教授:个人认为,转化治疗或肿瘤的可切除性这一话题至关重要,应当将其作为未来临床试验的终点指标纳入考量。过去几年,我们看到肝癌患者的OS有了显著提升。如果我们系统性地研究有多少患者能够通过积极治疗成功接受手术治疗,甚至进行肝移植,或许能让患者的OS进一步提升。不过,从德国目前的监管角度来看,要实现这一点存在一定困难,在我们所处的地区,短期内可能难以达成。但即便如此,我认为对此展开研究依然颇具意义。
 
另外,我们还需要明确,大部分肝癌患者除了罹患肝癌,还伴有基础性肝病。因此,我们既要探索治疗肝癌的最佳策略,目前我们正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比如开展联合治疗等;同时,也需要探寻更好的基础肝病治疗手段。因为最终,很多患者并非直接死于肝癌,而是死于基础性肝病引发的并发症。所以,我们需要兼顾基础性肝病的治疗,例如针对代谢性肝病的治疗,或者为所有病毒性肝炎患者提供更优的治疗策略。我们也会朝着这个方向不断探索,以优化针对所有患者群体的治疗方案。
 
Christoph Roderburg教授:是的,如果我们着眼于TALENTACE研究的深层意义,我认为它意味着将系统性治疗从BCLC分期的晚期阶段提前至更早的早期阶段。当然,这必然会涉及到肝癌的新辅助治疗和转化治疗。这些内容也是当前的讨论热点,也是极其关键的问题。这也充分说明了TALENTACE研究在未来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当我们看到EMERALD-1和LEAP-012两项研究的结果时,会发现它们的积极发现是一致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不容忽视,即分子亚群相关内容。在未来的探索中,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剖析肝细胞癌的分子亚群特征。通过这样的深入研究,我们能够更精准地甄别出哪些患者适宜接受特定的治疗方案,同时也能明确哪些患者属于低风险群体——他们的复发风险和肿瘤进展风险极低,因而无需进行系统治疗。因此,如果我们聚焦于未来研究方向的探讨,对肝细胞癌分子亚群展开全面且深入的探究,极有可能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突破口,为攻克肝癌带来新的希望与转机。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肝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