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新知>正文

叶定伟教授:中国前列腺癌防治的“精准突围”丨2025浦江前列腺癌大会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5/7/9 14:44:55  浏览量:1760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浦江潮涌,奋楫笃行。“2025浦江前列腺癌学术大会暨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前列腺癌专委会(CSCO-PC)年会、中国抗癌协会男性生殖系统肿瘤专委会(CACA-GO)前列腺癌会议、中国前列腺癌研究协作组(CPCC)年会”于6月27—28日在沪举行。大会吸引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共享前列腺癌前沿进展和实践经验。大会主席、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叶定伟教授在接受《肿瘤瞭望-泌尿时讯》的采访中,分享了中国前列腺癌防治现状和未来,以及中国前列腺癌外科治疗的创新突破。

编者按:浦江潮涌,奋楫笃行。“2025浦江前列腺癌学术大会暨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前列腺癌专委会(CSCO-PC)年会、中国抗癌协会男性生殖系统肿瘤专委会(CACA-GO)前列腺癌会议、中国前列腺癌研究协作组(CPCC)年会”于6月27—28日在沪举行。大会吸引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共享前列腺癌前沿进展和实践经验。大会主席、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叶定伟教授在接受《肿瘤瞭望-泌尿时讯》的采访中,分享了中国前列腺癌防治现状和未来,以及中国前列腺癌外科治疗的创新突破。
 
中国前列腺癌防治的“精准突围”

01
《肿瘤瞭望-泌尿时讯》:您在大会致辞里面提到,我国前列腺癌5年生存率从不足70%提升到82.6%,与欧美国家仍然存在差距,您提出“精准突围”的理念,是如何通过精准诊疗策略提升我国前列腺癌5年生存率的?

叶定伟教授:近年来,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在不断上升,但患者的5年生存率相较于欧美国家仍有提升空间,例如美国前列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接近97%或以上,而我国与之仍有十几个百分点的差距。随着前列腺癌综合诊疗技术和精准诊疗理念的快速发展,结合我们的国情,未来需要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精准突围”。
 
精准早诊
 
结合我国人群特征以及中国学者开展的一系列基于国人的调查研究,我们制定了符合中国男性的前列腺癌筛查策略,主要体现在人群的“精准框定”,针对年龄>50岁的男性、年龄>45岁且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年龄>40岁PSA>1 ng/mL的男性、携带BRCA2基因突变且年龄>40岁的男性,建议进行每2年一次的PSA筛查,以提高前列腺癌的早诊早治水平。
 
精准手术治疗
 
对于早期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可通过根治性手术获得疾病治愈;与此同时,我们采用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RARP),能够达到更加精细的手术效果,从而实现肿瘤控制、功能保护(包括控尿、性功能保留等)的目标。
 
精准多学科综合治疗
 
对于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多学科团队(MDT)提供的精准治疗决策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多学科综合治疗已被国际公认为能够显著提升实体瘤治愈率和生存率的有效方法。在我国,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占比超过50%,甚至在某些地区达到60%。对于这些患者,单一的手术或内科治疗难以奏效,需要精准的MDT综合治疗决策。例如,寡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可以结合精准减瘤手术、精准医学指导下的药物治疗,以及对转移灶进行SABR(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等精准放疗。通过这些综合治疗策略,即使是寡转移患者,其5年生存率也可以接近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
 
精准临床试验
 
我国前列腺癌患者基数大、分布地域广,如何利用这一优势开展临床试验和研究,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器械和新药得以获批并惠及中国乃至全球患者,是临床科学家和民族医药企业的重要职责。本次大会开幕式上,我们展示了我国团队自主研发的氘代恩扎卢胺(Deutenzalutamide,HC-1119),有望填补我国前列腺癌氘代ARSi类药物治疗的空白。
 
通过以上精准诊疗策略的实施,我们有信心进一步提高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生存率,缩小与欧美国家的差距。
 
中国前列腺癌的“三高”挑战

02
《肿瘤瞭望-泌尿时讯》:您在本次会议上带来了关于前列腺癌复杂外科手术应对之道的精彩报告。作为深耕泌尿领域多年的资深专家,能否请您分享一下您在这方面的重要经验?

叶定伟教授:中国的前列腺癌患者除了基数庞大、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以外,还具有以下特征。一是患者发病年龄偏高:中国的前列腺癌发病高峰年龄较欧美国家更晚,美国的发病高峰年龄为65岁,而中国则为70-75岁。因此,中国患者在诊断时,高龄患者的比例远高于欧美。二是高危或局部晚期患者比例高:中国初诊高危、局部晚期甚至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的比例远高于欧美。欧美国家中,转移或局部晚期患者的比例约为5%,而在中国,这一比例高达50%~60%。面对高龄、高危、高难的“三高”挑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对于高龄患者,年龄本身并不完全是手术的禁忌。关键在于患者的预期寿命和体质状况。如果患者的预期寿命超过10年且能够耐受手术,那么他们完全可以接受根治性前列腺癌手术。我们曾经为一位86岁的患者成功实施了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并顺利出院,且达到了治愈效果。
 
对于高危患者,我们不仅需要手术治疗,还应在精准影像引导下进行手术,并在围手术期结合其他(新)辅助治疗。通过这种综合治疗方式,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突破传统治疗的瓶颈。
 
对于高难手术,除了常规的机器人手术外,我们还与国内创新团队合作,研发了国内第一款分体式机器人(国际上第三款)。该机器人已于两个月前获得国家器审中心的批准并正式上市。分体式机器人具有体积小、手术空间要求低的特点,且手术器械的耗材成本较低,对患者家庭和医保基金的影响较小。这种机器人可以下沉到三线、四线城市的医院,甚至地市级医院,从而让更多基层医院能够开展最先进的机器人手术,惠及广大患者。

国产机器人手术“弯道超车”

03
《肿瘤瞭望-泌尿时讯》:目前已经有多款国产的手术机器人进入了前列腺癌的领域,丰富了我们的治疗选择。国产机器人的手术如何进一步适配中国患者的解剖特征,实现技术突围,并推动普惠医疗?

叶定伟教授:前列腺癌手术是泌尿外科手术中的“王冠手术”之一,因为它不仅要求彻底切除肿瘤,还要实现“三连胜”:肿瘤控制、尿控保留和性功能恢复。这与其他实体肿瘤手术有所不同。此外,PSA是一个非常敏感的术后评价指标。如果手术切除不干净或有残留,术后6周PSA水平无法降至接近0,则表明可能存在肿瘤残存。因此,尽管前列腺癌手术难度较高,被视为泌尿外科的顶尖手术之一,但我们具备了比较系统的手术评价体系。
 
目前,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被认为是实现“三连胜”的最佳手术方式。然而,其成本较高:设备昂贵且多为进口,手术耗材费用也较高。以上海为例,每次前列腺癌的进口机器人手术耗材费用超过3万元,设备购置费用更是高达数千万元,这对医院、医保和患者家庭都带来了较大负担。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答案是国产替代。我国在机器人手术研发方面发展迅速,许多公司研发出了对标国际手术机器人的操作系统。我与国内公司共同研发了“海山一号”分体式机器人,这是针对国际上整合型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的分体式机器人。“海山一号”具有以下特点:一是适配更小手术空间,达芬奇手术机器人需要80平方米的手术室空间,而“海山一号”仅需30平方米即可。二是可灵活转运,由于是分体式设计,每个台车、机械臂和手术操作臂都非常灵活轻巧,可在不同手术室之间快速转运,提高设备利用率。三是成本大幅下降,作为国产替代产品,“海山一号”的购置成本和耗材费用大幅降低。手术中还可适配医院已有的腹腔镜影像系统和直杆器械,进一步降低购置成本和耗材成本。通过这些改进,“海山一号”不仅降低了医院、医保和患者家庭的负担,还真正惠及了广大中国患者,推动了普惠医疗的发展。
 
前列腺癌MDT的“复肿实践”

04
《肿瘤瞭望-泌尿时讯》:MDT是复旦肿瘤的特色之一,您如何看待MDT在前列腺癌患者全程管理中的作用?

叶定伟教授:前列腺癌作为一种实体肿瘤,可能是最适合开展多学科综合治疗(MDT)的肿瘤之一。国际上已经公认,MDT是提高实体肿瘤治愈率和生存率的最佳方法之一,并且得到了诸多研究的验证。正如前面所介绍的“精准突围”策略,前列腺癌的诊疗需注重全程化管理,包括通过早期筛查和诊断,实现精准的早期诊断;对于早期患者,通过精准手术获得治愈;对于手术后的康复、晚期患者的随访和治疗,以及不同治疗手段的序贯和联合应用,都需要多学科的理念。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在泌尿外科主导下,建立了多个泌尿男生殖系肿瘤的专病综治团队,通过外科、内科、放疗、病理、康复等多学科干预,将MDT决策贯穿于前列腺癌尤其是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这种MDT的全程化和精准化管理,使我院的总体前列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已达到82.6%,早期根治术后患者的5年生存率则达到了100%,这些治疗指标已经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水平。
 
 
叶定伟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
泌尿外科学科带头人,泌尿肿瘤MDT首席专家,上海市泌尿肿瘤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前列腺肿瘤研究所所长,中国抗癌协会男性生殖系统肿瘤专委会(CACA-GO)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前列腺癌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泌尿外科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委会(CACA-GU)前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CUA)肿瘤学组副组长兼中国前列腺癌研究协作组(CPCC)主任委员,CSCO尿路上皮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CSCO肾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和CSCO免疫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基金60余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Nature Genetics、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Lancet Oncology、European Urology等期刊上发表论文700余篇。以第一完成人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教育部科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和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获选国家卫健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吴阶平泌尿外科医学奖,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工匠,上海好医生称号,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前列腺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