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新知>正文

腺启新疗丨转移性前列腺癌的新型靶点及治疗策略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5/8/4 17:51:22  浏览量:88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随着对前列腺癌生物学机制与基因组特征的深入解析,一系列创新疗法应运而生:涵盖新型雄激素受体通路抑制剂(ARPI)、紫杉烷类化疗药物;以及基于分子分型的精准靶向治疗,包括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程序性死亡蛋白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及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靶向药物177Lu-PSMA-617等。本文系统梳理了当前前列腺癌治疗领域的前沿策略,整合了全球范围内正在开展的重要临床试验最新数据。

编者按:随着对前列腺癌生物学机制与基因组特征的深入解析,一系列创新疗法应运而生:涵盖新型雄激素受体通路抑制剂(ARPI)、紫杉烷类化疗药物;以及基于分子分型的精准靶向治疗,包括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程序性死亡蛋白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及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靶向药物177Lu-PSMA-617等。本文系统梳理了当前前列腺癌治疗领域的前沿策略,整合了全球范围内正在开展的重要临床试验最新数据。
 
 
前列腺癌的新型治疗药物及其相关通路
 
尽管临床诊疗已取得显著突破,但前列腺癌仍是导致全球男性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作为一种激素依赖性肿瘤,转移性前列腺癌的早期系统治疗方案以雄激素剥夺疗法(ADT)联合ARPI为基础,并且多西他赛的用量正在逐步增加。然而,随着疾病进展,患者最终可能会发展为去势抵抗状态。当前获批用于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的治疗手段逐步多样,涵盖ARPI类药物、作用于微管结构的紫杉烷类化疗药物、基于放射性核素的靶向治疗(如镭-223及177Lu-PSMA-617),以及为携带同源重组修复缺陷(HRD)患者提供显著生存获益的PARP抑制剂。尽管如此,现阶段mCRPC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仍低于5年,这一严峻现实充分表明该领域亟待开发创新性的治疗策略。
 
△前列腺癌相关的分子靶向通路
 
△晚期前列腺癌的免疫治疗策略
 
靶向持续性的雄激素受体(AR)通路
 
AR通路在前列腺癌生物学中依然至关重要,支持细胞存活、增殖和耐药性。虽然ADT和ARPI可以提高转移性前列腺癌的生存率,但耐药性的产生机制多种多样,通常都集中在AR信号通路增强上,包括配体生物合成增强、AR扩增、AR剪接和AR激活突变,以及AR非依赖性机制。靶向持续性AR信号传导仍然是治疗的重点;由于抗肿瘤活性有限,交叉耐药性限制了目前可用的靶向配体结合域(LBD)的ARPI。未来的治疗策略需要更优的化合物、用于检测AR-SV的预测性生物标志物(例如循环肿瘤细胞蛋白表达),以及针对共存耐药途径(例如PI3K/Akt/mTOR)、表观遗传学改变和疾病异质性)的合理组合。
 
通过E3泛素连接酶靶向降解AR的策略也在研究中,但主要针对AR结合域。Bavdegalutamide可降解野生型和突变型AR,对AR突变的mCRPC具有抗肿瘤活性(PSA下降50%:46%,PSA下降30%:58%);AR降解剂ARV-766的1/2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该药物对某些Bavdegalutamide无效的AR突变具有活性。另一种AR降解剂和拮抗剂BMS-986365在一项针对mCRPC的1期临床试验中,在ARPI联合紫杉醇治疗后,也表现出PSA应答,放射学无进展生存为6.3个月(PSA50为50%)。不良事件(AE)包括QTc延长(47%,9%为3级),可通过降低剂量进行控制。一项针对mCRPC的3期临床试验正在比较BMS-986365与另一种ARPI或多西他赛。初步研究表明,AR突变的前列腺癌病例AR-SV表达较低,这可能解释了AR降解剂的抗肿瘤活性。
 
阻断持续AR信号通路的替代策略是抑制CYP11(CYP17上游);CYPIDES 1/2期临床试验评估了opeveostat(CYP11A1抑制剂)用于既往疗效不佳mCRPC患者的疗效。AR-LBD突变阳性患者的PSA50为53.0%,突变阴性患者的PSA50为14.7%,AR-LBD突变病例的客观缓解率(ORR)为18.6%。
 
皮质类固醇可阻断肾上腺睾酮合成,但也可能导致雄激素受体(AR)突变,包括L702H突变,从而促进ARPI耐药性。糖皮质激素受体(GR)和AR均为核激素受体,由于存在许多共同的DNA反应元件,使得GR信号通路能够补偿AR抑制并影响ARPI敏感性。在AFFIRM恩扎卢胺试验中,皮质类固醇的使用与OS和rPFS缩短相关。此外,GR/AR比率低的患者PSA无进展生存(PFS;46%vs 22.4%)、rPFS(28.9%vs 10%)和OS(75.2%vs 48%)均优于比率高的患者。进一步的研究应制定选择性靶向肿瘤细胞中GR的策略,并考虑选择肿瘤表达高GR但缺乏AR-SV的患者。
 
微生物菌群可能通过将雄激素前体转化为雄激素代谢物而导致ARPI耐药性;一项I期临床试验正在研究通过微生物组重塑来应对这一问题。
 
AR信号通路也可以通过靶向转录共激活因子和染色质调节因子来破坏,包括BET BRD2/3/4、P300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从而影响前列腺癌基因组和表观遗传异常。HDAC抑制剂已证明具有临床前mCRPC抗肿瘤活性并与ARPI具有协同作用,需要进行临床评估。
 
BET和P300抑制剂可以阻断AR和AR-SV信号通路。BET抑制剂,包括molibresib、birabresib和ZEN-3694,在临床试验中表现出有限的抗肿瘤活性、较窄的治疗窗口和血液学毒性,从而限制了其发展。P300阻断有助于逆转ARPI耐药性,选择性P300降解剂正在接受评估。
 
另一种利用高AR表达的新策略是RIPTAC,目前正在进行临床评估,它能将AR和一种必需的细胞蛋白募集到稳定的三元复合物中,抑制必需蛋白的功能,导致AR阳性前列腺癌细胞死亡。
 
靶向PI3K/AKT/PTEN信号
 
PI3K/AKT/PTEN通路在前列腺癌中由于PTEN缺失而频繁激活,与预后不良相关。针对p110α/β和AKT的靶向治疗仍在临床研究中。PI3K/AKT/mTOR和AR通路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其中AR抑制可增强AKT信号通路,使该通路成为关键的治疗靶点。
 
在3期IPATential150试验中,ipatasertib联合阿比特龙治疗PI3K/AKT激活异常的mCRPC患者,其rPFS获益极小(2个月),且无OS获益。此外,最近的一份新闻稿报道称,多西他赛联合AKT抑制剂capivasertib治疗ARPI进展后mCRPC的3期试验因被认为不太可能达到其主要终点而提前终止。一项3期临床试验正在评估capivasertib联合阿比特龙治疗PTEN缺陷mHSPC的效果。近期发布的新闻稿称,该试验已达到其主要终点,即与安慰剂/阿比特龙组相比,患者rPFS有所改善。
 
优化生物标志物(例如ctDNA分析以检测PI3K/AKT通路突变)并了解同时发生的分子改变的影响,可能有助于改善未来的患者选择。鉴于PTEN缺失会导致患者对这些疗法产生耐药性,目前正在探索联合治疗策略,包括AKT抑制剂联合DNA损伤反应药物、MCL-1抑制剂或免疫疗法。
 
CDK4/6抑制剂
 
雄激素至少部分通过上调细胞周期蛋白D来促进前列腺癌生长。细胞周期蛋白D与CDK4/6结合,磷酸化Rb,释放E2F,从而驱动细胞周期进程;CDK4/6还能增强AR转录活性。CDK4/6抑制剂已被批准用于治疗HR+、HER2-乳腺癌。RB1缺陷或细胞周期蛋白E过表达的肿瘤对这些疗法无反应。一项针对RB1完整的新发mHSPC的ADT±哌柏西利的2期临床试验未能改善PSA反应或PFS。一项关于多西他赛、泼尼松和瑞波西利的1/2期临床试验显示,mCRPC患者的中位rPFS为8.1个月。Abemaciclib用于既往治疗且未进行RB1筛选的mCRPC患者,结果未达到其主要终点ORR。CYCLONE 2/3试验评估了abemaciclib联合阿比特龙/泼尼松用于一线治疗mCRPC和高危mHSPC,结果显示无生存获益,但并未进行RB1筛选。未来应探索分子学定义的亚组中潜在的疗效信号,以确保有希望的治疗途径不会被过早排除。
 
靶向非AR驱动的mCRPC
 
TP53和RB1的缺失与mCRPC中的AR独立性和谱系可塑性相关,这常见于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神经内分泌前列腺癌(NEPC)。在转移性前列腺癌中,TP53(突变或拷贝丢失)或RB1(主要是拷贝丢失)的双等位基因失活分别发生在约40%~50%和约12%的病例,在约4%的病例中两个基因均丢失。Rb通过CDK4/6调节G1期到S期的进展,其缺失可导致对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和CDK4/6治疗的耐药性,部分作用于E2F/EZH2/NSD2轴。这催生了针对复制压力的策略,包括铂类和核苷类似物等细胞毒药物;拓扑异构酶、ATR或CDC7抑制剂;以及Aurora-A激酶(AURKA)。针对与谱系可塑性相关的表观遗传变化,支持了针对EZH1/2以及最近的NSD2的药物开发策略。
 
1.Aurora激酶抑制剂
 
NEPC与小细胞肺癌具有相似的组织学和分子学特征,预后较差,其特征是AURKA和N-Myc过表达,AR信号传导降低,PSA和PSMA水平降低。Alisertib(AURKA抑制剂)在转移性NEPC II期临床试验中显示出中等疗效,6个月rPFS率为13.4%,中位OS为9.5个月。本研究未使用RB1缺失或AURKA扩增等生物标志物筛选。
 
2.CDC7
 
CDC7是一种在复制应激下对DNA复制和修复至关重要的激酶,据报道,其在NEPC中存在依赖性。CDC7抑制剂simurosertib正在进行临床试验,主要毒性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其他针对复制应激的策略包括抑制DNA修复基因,包括Wee1和ATR激酶。这些研究迫切需要预测性生物标志物。
 
3.EZH2
 
E2F信号增强驱动EZH2(也可能是EZH1)功能;这会影响包括染色质修饰在内的生物学变化。EZH2可以通过非经典功能驱动AR信号传导并调节谱系可塑性,EZH2抑制可使细胞对ARPI重新敏感。评估EZH2抑制剂(包括PF-06821497)与ARPI联合作用的试验正在进行,III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选择性EZH2抑制剂Mevrometostat在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的阿比特龙联合化疗后进行的I期临床试验显示,与恩扎卢胺联合使用可使疾病进展或死亡率相对降低49%,相当于中位rPFS延长8个月。该组合疗法可耐受(≥3级AE为53.7%,而单独使用恩扎卢胺则为42.5%)。
 
4.靶向DNA修复缺陷和PARP抑制剂
 
PARP抑制剂是DNA修复的关键;HRD肿瘤依赖于PARP活性,因此易受PARP抑制剂的影响。BRCA1/2、PALB2和其他HR基因的缺失会导致对这些药物敏感,目前这些药物已成为HRD mCRPC的标准治疗方案。PROPEL、MAGNITUDE和TALAPRO-2三期临床试验表明,PARP抑制剂和PARP抑制剂在mCRPC患者中显著延长了rPFS,对BRCA2双等位基因缺失的肿瘤疗效最大,而对非HRD肿瘤疗效有限。多项试验正在测试PARP抑制剂的单独或联合用药效果。人们仍然担心,在早期疾病中长期使用PARP抑制剂会导致造血祖细胞DNA损伤,从而引发继发性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开发PARP1选择性抑制剂的努力已证明其疗效有限,并降低了血液学毒性。联合用药策略包括追求对DNA损伤剂的增敏,包括携带免疫偶联物和放射性核素的拓扑异构酶抑制剂,以及与PolQ抑制剂的合理联合用药,以防止BRCA逆转突变的出现,从而避免BRCA突变携带者产生耐药性。
 
靶向细胞表面蛋白
 
 
△目前正在研究的前列腺癌表面靶蛋白
 
具体可分为靶向PSMA的放射性配体(177Lu-PSMA-617、225Ac-PSMA-617等),以及靶向前列腺癌细胞表面蛋白的抗体偶联药物,这些蛋白包括PSMA、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Trop-2)、组织因子、前列腺六跨膜上皮抗原1、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和3、B7-H3、Nectin-4等。
 
免疫疗法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对晚期前列腺癌的疗效有限。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治疗在PD-L1阳性患者中的ORR为5%,在PD-L1阴性患者中的ORR为3.5%,中位OS分别为9.5个月和7.9个月。III期临床试验KEYNOTE-921(帕博利珠单抗/安慰剂+多西他赛)未能改善rPFS和OS,而帕博利珠单抗联合ARPI或PARPi治疗在非选择性mCRPC患者中也未显示出获益(KEYNOTE-641、KEYNOTE-991和KEYLYNK-010)。阿替利珠单抗单药治疗或联合恩扎卢胺治疗的结果同样令人失望。CONTACT-02试验(卡博替尼+阿特珠单抗vs ARPI换药)结果显示PFS延长2个月(风险比0.65),但OS无获益。伊匹木单抗+纳武利尤单抗也显示出较低的ORR和PSA缓解率。据报道,镭-223可增强mCRPC患者的免疫原性和PD-L1表达,但在一项II期试验中,添加帕博利珠单抗并未增加配对骨活检中的CD4+/CD8+T细胞浸润,并且在未选择生物标志物的人群中未显示rPFS或OS改善。其他放射性配体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疗法正在接受评估。
 
▌参考文献:
Cimadamore A,Boixareu C,Sharp A,et al.Novel Therapeutic Strategies for Metastatic Prostate Cancer Care[J].European Urology,2025.
 
推荐阅读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前列腺癌

分享到: 更多